明见网提供多款免费翻墙软件,也提供免翻墙网址,为持续能看到真实信息,请記下明见网即时ip索取信箱:mingjianweb@gmail.com,並下载「无界浏览」与「自由门」「神州明见」等翻墙软件。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六十多国朝贡 永乐大帝威德远扬 共享太平福

明成祖永乐年间,不仅派郑和下西洋、陈诚去西域诸国,宣扬其“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和天朝特有的礼制体系,展示灿烂的中华文明,而且对于周边的近邻日本、朝鲜、南亚诸国,同样采取友好的对外政策,使其内心宾服。

万世照耀扶桑红

明永乐元年,成祖朱棣登基后即诏谕日本国,并派左通政赵居任、张洪等偕僧人道成赴日。将起行时,日本贡使已先到中国,表示不记元朝之仇与明朝廷修好,接受中国封赐并按例朝贡。

这些贡使到达宁波时有出售所带兵器的行为。礼部大臣李至刚奏道:“循例,番使入中国不得私携兵器鬻民。应没收其船舶,将诸犯解押京师。”明成祖闻言答道:“外夷来贡,旅途险远,所费实多。对其有所资助也算人情,怎能禁令拘押。至于所卖兵器,可按市值收购。不要阻碍人家向往教化。”

永乐二年(1404年),日本国派使臣来朝贺成祖册立皇太子。当时中国海域对马、台岐诸岛有贼寇抢掠滨海居民,明成祖谕旨日本来使令其国王源道义(足利义满)剿捕海盗。不久,源道义下令发兵进剿,尽歼海寇,拘捕匪首二十名。

隔年,日本使臣携贡品并二十名匪首来中国献与永乐皇帝。明成祖予以嘉奖,颁赐日本国王源道义九章冕服及钱钞锦绮,并赐给铜钱150万枚。次年又赏赐日本国王1,500万枚,王妃500万枚。以至于一段时间内,日本甚至自己不用铸铜钱,而以永乐铜钱作为通行日本的货币。

对于所献海盗匪首,成祖令日本国自行处理。日本使臣归国行至宁波时,尽将二十名匪首置于甑子(古代蒸具),燃火蒸而杀之。

17606 1
1407年,明成祖给日本国王源道义的敕书,现藏于日本京都相国寺。(公有领域)

永乐四年(1406年),因日本国王源道义捕海寇有功,明成祖赐白金千两、织金彩色币二百、绮绣衣六十件、银茶壶三件、银盆四件,及绮绣纱帐衾褥枕席诸物,海船二艘,封其国山名“寿安镇国之山”(富士山)。明成祖亲自制碑文,并赐以诗曰:

“日本有国钜海东,舟航密迩华夏通。衣冠礼乐昭华风,服御绮绣考鼓钟。食有鼎俎居有宫,语言文字皆顺从。善俗殊异羯与戎,万年景运当时雍。皇考在天灵感通,监观海宇罔不恭。尔源道义能迪功,远岛微寇敢鞫凶。鼠窃蝇嘬潜其踪,尔奉联命搜捕穷。如雷如电飞蒙冲,绝港余孽以火攻。焦流水上横复纵,甚甚伍伍禽奸凶。荷校屈肘卫以从,献俘来庭口喁喁。彤庭左右夸精忠,顾咨太史畴勋庸。有国镇山宜锡封,惟尔善于山增崇。宠以铭诗贞石砻,万世照耀扶桑红。”

诗中叙述两国的友好,还特别赞赏抓捕海盗之功,希望这样的关系能够延续,而这样的关系也的确在明成祖之后延续了很长一段时间。

他国不敢望朝鲜

明太祖时期曾赐予“朝鲜”国号,两国建立了宗藩关系。明成祖即位后,朝鲜太宗遣使朝贡。永乐五年(1407年)朝鲜十四岁的世子李禔得到明朝允准,作为进表使率各级官员五十余人至明京师南京。次年正月到达南京,进贡马匹金银器物。成祖数次召见,厚加赏赐,“赐织金文绮。及归,帝亲制诗赐之”。

永乐十六年,朝鲜太宗李芳远以年老逊位,废世子禔,传位于第三子李祹。明成祖遣使赴朝,封为朝鲜国王。时明“已迁北都,朝鲜益近,而事大之礼益恭,朝廷亦待以加礼,他国不敢望也”。

厚赐南亚诸国

浡泥是亚洲加里曼丹岛北部文莱一带的古国。自北宋时与中国通好。明初,明太祖曾遣使前往浡泥。永乐三年(1405年)国王麻那惹加那遣使献土特产,明成祖派官封其为王。

永乐六年,国王携妻子、弟妹、子女、陪臣共150多人来中国进行友好访问,同年十月病故。明成祖以王礼埋葬,谥恭顺王,建祠祭祀。在继任的浡泥国王遐旺还国时,成祖厚赐礼物。

满剌加(今马六甲一带之马来西亚属地)本无王,服属暹罗国(今泰国),岁赋仅四十两。永乐元年(1403年),成祖遣中官尹庆出使该地,宣示中国威德及招徕之意。其酋长大喜,派使臣随尹庆入中国朝贡。成祖为嘉勉之,封其酋长为满剌加国王,赐诰印、彩币、袭衣、黄盖等。满剌加自此称臣,朝贡成例。

永乐三年,满剌加国王遣使入京,求封其山为一国之镇。明成祖同意了,命封其国之西山为镇国山。上御制碑文,并赐以铭诗,其中说道:“西山钜海中国通,输天灌地亿载同……后天监视久益隆,尔众子孙万福崇。”

永乐五年,明成祖将安南国设为、交趾布政使司,对越南进行直接统治。其后设直隶州等,宣德二年(1427年)废交阯布政司,仍为安南国。

盛大阅兵 四方宾服

永乐十六年(1418年),跟随出访西域各国的陈诚回来的还有中亚、西亚二十多个国家的使团,人数多达600人,朱棣派遣6,000精锐骑兵一路护送;而永乐二十年(1422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队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这说明中华文明对外部世界有巨大的吸引力。

永乐十八年十一月,永乐大帝在北京紫禁城接见各国使臣。两个月后,各国使团接到通知,朱棣将在北京周边开始大规模的“狩猎”,邀请各国使团前往观览。永乐十九年三月,“狩猎”在北京北边的怀来正式开始,共调军队10万人。

17606 2
明朝神机营的火枪手(维基百科公有领域)

精心挑选的明朝“五军营”、“三千营”和“神机营”精锐,表演骑兵包抄、步兵突击、步骑合击等项目;从广西、云南、四川调来的土狼兵、白杆兵演练步兵劲弩齐射、长枪步兵刺杀训练等军事科目。

史载,明军“军容齐整、步调如一、兵甲鲜艳,列国使节俱惊”,尤其是神机营火器操练,展示的虎威炮、火龙枪(骑兵专用火枪)、一窝蜂(火箭炮)等诸多“高科技”武器,令各国使节大开眼界。大规模检阅“狩猎”行动持续了整整一个月。

阅兵结束后,明成祖在行营接见27国使节。此前坚持行鞠躬礼而非叩拜礼的帖木儿国使臣,带头下跪磕头。

17606 3
《天工开物》称明朝燃烧性火器“万人敌”是守城第一器。(公有领域)

这次声势浩大、彰显军威的阅兵无疑取得良好效果,其后中亚、西亚国家与中国的友好关系一直绵延到明末。单是中亚势力最大的帖木儿帝国,向明朝各代派遣使节的次数就有六十多次。

而观览阅兵的埃及使臣回国后,曾对中国实力怀疑的埃及随即解除在红海对东方商船的禁令,此后最后一次下西洋的郑和终抵红海沿岸。

六十多国向明成祖朝贡

中国的朝贡制度渊源溯及上古。《尚书•禹贡》:“禹别九州,随山濬川,任土作贡。”时九州贡铸鼎,岛夷(海岛)进皮卉等可谓朝贡之发端。

其后周武王开通西旅,各国争献珍贵方物。

秦汉以后,外藩进贡行之不绝。前文已说,中国受朝贡,例有赏赐,实则是一种早期的易货交易。

明代以郑和下西洋为始,朝贡最盛。《明史•外国列传》所载三十多国,多跟中国有朝贡关系。

17606 4
郑和接受南海人贡献图(公有领域)

另在《大明成祖文皇帝本纪》上写的向明朝称臣纳贡的附属国有六十多个:朝鲜、日本、安南(今越南)、硫球以及占城国、暹罗国、爪哇国、浡泥国。

郑和下西洋时期的有吕宋、苏禄、合猫裹(猫裹务)、美洛居、婆罗(文莱)、古麻剌朗、冯嘉施兰、真腊、碟里、日罗夏治、旧港、满剌加、苏门答剌、须文达那、三佛齐、柔佛、文朗马神、地闷、西洋琐里、琐里、览邦淡巴、百花、彭亨、那孤儿、黎伐、南渤利、阿鲁、古里、柯枝、小葛兰、大葛兰、锡兰山、榜葛剌、沼纳朴儿、祖法儿、木骨都束、不剌哇、竹步、阿丹、剌撒、麻林、忽鲁谟斯、溜山比剌、孙剌南巫里、加异勒、甘巴里、急兰丹、沙里湾泥、底里、千里达、失剌比、古里班卒、剌泥夏剌比、奇剌泥、窟察泥、舍剌齐、彭加那、八可意、乌沙剌踢、坎巴、阿哇、白葛达、黑葛达等。这其中有一些是没有受命而来朝贡的。

成祖“共享太平之福”理想的实现

到永乐晚期,来中国朝贡的国家超过60个。“际天极地皆王臣”的盛况在明成祖时期已经出现,明成祖希冀的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理想应该说也得以实现,具体表现在:

一、明朝和成祖在世界各国中享有较高的威望和地位,“威德遐被,四方宾服”。

二、明朝与周边众多国家都建立和保持朝贡贸易关系,其范围之广,超过以往所有朝代,是以“远迈汉唐”。

三、明朝对于各国威德并具,身体力行实践着“不可欺寡,不可凌弱”的道德准则,打造并维持着相对和平、稳定的国际秩序。对于弱小的国家予以扶持;对于以强凌弱的予以发文斥责,并协助解决纷争。

明成祖永乐时期所体现出的中华泱泱大国的不掠夺他国土地财物、“厚往薄来”的风采,至今仍令人赞叹,而这背后是永乐大帝那宏大的胸襟和气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16/6/15/n8001384.htm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明成祖朱棣登基后,在西域除继续巩固对哈密以东诸地区的控制与治理外,如建立哈密卫,对哈密地区以西的西域各邦国,则主要通过和平交往的方式,发展贡赐与互市贸易,建立睦邻友好关系,以期实现其“共享天下之福”的理想。从永乐七年起,明成祖多次派遣官员频繁出使西域各国,广泛交往,而我们必须提及的一个名字是陈诚。

陈诚,被时人认为天资敏睿,端方雅重,好学有文采。他在科举考试中及第,并被授吏部行人司行人(相当于今天的外交官)。他一生五次出使西域、一次出使安南。

五次出使西域

第一次出使西域是在明太祖朱元璋灭亡北元势力,开始接管西域地区后。洪武七年,撒马畏兀儿(回纥一部,活动范围大致位于今甘肃和新疆接壤处)遣使来京朝贡。明朝在此设置安定、阿端两卫所。不久,这里发生内乱,各部落间连年混战,两卫遂废。之后,明太祖应撒马畏兀儿番邦酋长之请求,洪武二十九年(1396年)派“儒臣中能文能武长才者”陈诚出使。陈诚到该地后安抚各番,并重新设置安定、阿端、曲先三卫(今甘肃敦煌南部)。

第二次出使西域是在明成祖永乐十一年(1413年)。当时西域哈烈国(都城在今阿富汗西部城市赫拉特)和撒马儿罕国(在今中亚一带)在与大明缓和了之前僵化的关系后,遣使抵达京师朝贡,贡品包括狮子、西牛(犀牛)、西马、文豹等。明成祖大喜,遂于两国使团回国后,派遣陈诚等人回访这两个西域国度,答谢并处理朝廷与西域诸国的睦邻友好条约和通商互市协定。

陈诚一行于该年八月初一从北京出发,经涿州、真定(今河北正定县),在平阳(今山西临汾市)渡黄河至陕西华山,抵长安(今西安市);又经咸阳(今陕西省咸阳市)、泾川(今甘肃省泾川县)、兰州,穿过河西走廊,出嘉峪关,自玉门进入西域。进入西域后的首站为哈密,一行人后面又依次访问鲁陈城、火州等17国。历时3年,行程3万里。永乐十三年(1415年)冬返回北京,并向朝廷呈送《西域行程记》、《西域番国志》和《狮子赋》。

《西域行程记》为陈诚一行人西使的日程记录,共5千字,按日记载万里行程兼及沿途风物、地貌、气候、住地等。

《西域番国志》八千字,分地记载西域诸国十八处城镇情况。按其地理方位,大体是由西向东,与《行程记》成逆向排列,即行程取西行历程,山川风物则以东归次序记录。这是明代亲历西域的唯一文献,载入《明实录》,明修《明一统志》、清修《明史•西域传》亦多所采用,至今对东西交通史和中亚文化史的研究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随后,哈烈、撒马儿罕、别甚八里、失刺思、俺的干、俺都淮、吐鲁番、火州、柳城和哈实哈儿等国,为了表示对明王朝的忠诚,正式派遣庞大的经贸代表团来中国通商互市,其中哈烈、撒马儿罕、别甚八里三国的使团,各自多达300人。明成祖则回赠玺书、文绮(华丽的丝织物)、彩币、布吊、瓷器、茶叶等,以示安抚和亲善。

陈诚第三次出使西域是在永乐十四年(1416年),第四次是在永乐十六年(1418年),都是出使哈烈、撒马儿罕等国。

第五次是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四月初四,明成祖再次派陈诚出使西域诸国,进行国事访问。五月,使团抵陕西,经甘肃,将出塞时(该年九月),忽闻明成祖驾崩的噩耗。太子朱高炽(明仁宗)即皇帝位,他奉行“不务远略”的战略,践祚之初,即“撤西洋取宝之船(即阻断郑和下西洋这一重要的外贸与文化交流工作),停止松花江造船之役,召还西域使臣还京”。陈诚等只得遵从圣旨,回到北京。

17605 1
《明史》上说明成祖“智勇有大略”,“智虑绝人,酷类先帝”。(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加强中国与西亚的联系

陈诚的出使加强了中国与西亚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美国学者莫里斯•罗沙比在《明朝到亚洲腹地的两位使者》文中指出:“永乐年间有20次使团来自撒马儿罕和哈烈,32次使臣来自中亚其他城镇,44次使臣来自哈密绿洲和西北部附近。有些其他的中亚商人和官员只到达中国西北境的居民点,未计在这个数字之内。即使如此,永乐在位的21年中,这些使团平均每一年多达4次以上,可见明与中亚各地的亲密关系,这无疑是陈诚这些高度成功,并受到很好接待的出使促进的。”

除了促进政治、文化的相互交流外,往来丝路上的商人络绎不绝。明朝对前来贸易的商人采取“其市易者听其便”之策,对于商人们带来的所有物品,除粗劣之物外,明朝一概准许入境。其主要物品有马匹、骆驼、狮子、钻石、卤砂、宝石、地毯、纸张、葡萄干、金银器皿、宝刀等。西域商人以此来换取中国的瓷器、红玉、丝绸、布匹、棉花、花毯、茶叶、乌梅、麝香、大黄、颜料、金箔、桐油等。

此外,对入贡的西域使臣,依旧采取“厚往薄来”之策 ,不仅给予超过贡品价值数倍的回赐,还允许他们在会同馆进行交易,正如《明史•西域传》所载:“回人善营利,虽名朝贡,实图贸易。”“故西域之使,岁岁不绝。”。

明成祖声威日隆

随着政治、经济交往的增多,明朝和明成祖在西域的声威日隆,政治影响也日益扩大,和西域的一些邦国形成类似于宗主国与藩属国的关系。明朝还经常出面解决西域各国的纠纷,比如永乐十四年,别失八里与哈烈发生矛盾,彼此争斗,明成祖赐玺书敕谕两国君主:“俾各释怨,睦邻保其民人,以享太平之福。”

不仅如此,明成祖还以宗主国的身份,受邀介入西域邦国的王位继承问题或册封其官员。此时的“西域惮天子灵威”,不仅“咸修职贡,不敢擅相攻”,而且积极向明朝提供周边的情报,阻挡蒙古势力的入侵,明朝的西北边陲得以安然无事。明成祖希冀天下共享太平之福的远大理想,在彼时的西域也得以实现。@*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16/6/11/n7988331.htm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宣扬明成祖远大理想 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

从1405年开始,郑和船队七下西洋。第一次出行从1405年到1407年,第二次从1407年到1409年,第三次从1409年到1411年,第四次从1413年到1415年,第五次从1417年到1419年,第六次从1421年到1422年,第七次从1432年到1433年,前六次都发生在永乐年间,最后一次则是在宣德时期。

这七次航行,前三次最远都到达古里(今印度南部喀拉拉邦的第三大城市),第四次到达忽鲁谟斯(今伊朗东南米纳布附近,临荷姆兹海峡),最后三次都到达非洲东海岸,而且有一种说法,就是在第六次航行中,郑和船队中的部分船只曾到达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并穿越了麦哲伦海峡。换言之,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以及麦哲伦海峡的最早发现者是中国人。

宣成祖“共享太平之福”之理想

郑和下西洋的主要任务并非是史书上所载的为寻找建文帝,而是向世界宣扬明成祖的远大理想。

在郑和第三次下西洋的时候,明成祖给了他一封敕书,带给西洋各国番王和头目。敕书中说道:“朕奉天命,为天下主,一体上帝之心,施恩报德;天之所覆,地之所载,日月照临,霜露所濡之处,皆欲遂其生业,不至失所。今特遣郑和赍敕,普谕朕意。尔等祗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庶几共享太平之福。若有摅诚来朝,咸锡皆赏。故此敕谕,悉使闻知。”

17604 1
明成祖朱棣(羊妹/大纪元制图)

从这封敕书可以看出明成祖的天下观和对世界的期望,天子为天下共主,在天下共主下,无论远近,无论种族,无论华夷都一视同仁。承受天命的他的远大理想就是希望自己能够把这个世界的秩序变得井井有条,希望大家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共享太平之福。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顺天道,恪遵朕言,循礼安分,毋得违越,不可欺寡,不可凌弱”。

明成祖还在敕书中透露,天子对四夷诸国是无所求的,而且只要来中国,就一律都有赏赐,其采取的是“厚往薄来”的原则。显然,郑和下西洋的真正意图就是宣扬成祖的“共享太平之福”的理解和天朝特有的礼制体系。

带着明成祖的期望,郑和每到一国,第一件事便是宣读明成祖的诏书,向各国宣谕:明朝皇帝是奉天乘命的上邦大国之君,是奉“天命天君”的旨意来管理天下的,四方之藩夷都要遵照明朝皇帝说的去做,各国之间不可以众欺寡,以强凌弱,要共享天下太平之福。如果奉召前来朝贡,则礼尚往来,一律从优赏赐。

第二件事便是赠送礼物。郑和代明成祖赐予各国国王诰命银印,赐国王及各级官员冠服和其他礼物,表示愿意和那些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的关系。除了建立藩属关系之外,郑和还奉命调解海外各国之间的纷争,饱受强国欺凌的满刺加国(今马拉西亚),就是在郑和的帮助下获得独立的。

第三件事就是进行贸易,即以中国精美的手工艺品换取各国的土特产品。各国都为中国的瓷器、丝绸制品等所折服,纷纷向中国纳贡称藩,发展贸易。

17604 2
郑和接受南海人贡献图(公有领域)

各国国王贡使纷至沓来

明朝皇帝的宏大理想,慷慨的馈赠,以及通过郑和船队所展示的彬彬有礼和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上的强大,使不少国家从内心宾服,随船队来中国的各国贡使、国王等都大量增加。

《明史》载,永乐年间,郑和所到的海外各国,派使臣来华的达318次(不包括日本、朝鲜、琉球)。有四个国家的11位国王先后来到中国,这在中国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

再如1422年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回航的时候,船上载有16国1,200多名使臣及其家属。其中包括浡泥(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和满剌加两国的国王与王后,由东、西、峒三王率领340余人的苏禄(在今菲律宾境内)使团等,他们都受到隆重的国宾待遇。此外,东非的麻林王哇来顿本亲自率众访问中国,不幸到福州就病死了。

明朝与各国发展的朝贡关系分为三类,一类是直属的,如爪哇的旧港,由明朝委派宣慰使管理;一类是关系比较亲密的,贡使往来频繁,国王有时亲自来朝贡,如满剌加、浡泥和苏禄;一类是仅有一般往来的朝贡关系,这些国家居多。事实上,朝贡关系表面上是藩属之国对明朝的一种纳贡关系,但实际上是一种通商关系。正如明成祖在敕书上所说:“若有摅诚来朝,咸锡皆赏。”

17604 3
明成祖朱棣派郑和下西洋,向世界展示灿烂的中华文明,公元1414年榜葛剌国进贡长颈鹿,图为明朝沈度《瑞应麒麟图》(因索马利亚语称长颈鹿为giri)。(公有领域)

厚往薄来 共享太平之福

由于明朝采取的是“厚往薄来”的政策,即明朝朝廷在接受香料、珍奇等贡物后,会成倍的赏赐,赏赐物品与贡品的差价一般在1至20倍左右。比如,胡椒在苏门答腊市场每百斤值1两,但作为“贡品”,明朝政府给予每百斤20两。而赐给各国国王、王族丝绸、瓷器等物品时,丝绸动辄数千匹。这固然是天朝礼制体系的体现,更彰显了天朝大国的富足和大气,也是成祖所追求的“天下共享太平”的境界的折射。

除了赏赐,明朝招待贡使也是尽心竭力。贡使沿途往返的车船住宿均由明朝政府承担,另外还给银锭作为车马费。于是,许多贡使和大批随从,一边从容处理自家的贸易,一边乐不思蜀地等待。有的贡使为了搭乘免费的宝船回国,甚至一等就是三年。

此外,对于贡使带来在中国出售的货物,明朝只是部分收税,有的不收税就允许他们在市场上出售。

对此,明成祖的看法是“商税者,国家以抑逐末之民,岂以为利?今夷人慕义远来,乃欲侵其利,所得几何?而亏辱大体万万矣。”因此,各国朝贡时也兼在中国做贸易,获取利益。

世界航海史壮举与影响

郑和远航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到达非洲赤道以南东海岸的地方,比意大利人哥伦布和葡萄牙人达•伽马发现新航路要早半个世纪以上。他使明朝发展了对外关系,使天威远达东南亚、南亚、西亚和非洲,其远航,将中华文明传播到世界更广大的范围,对所经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方面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另一方面,也扩大了中国与他国的对外贸易,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而“郑和航海图”是中国十五世纪前,最为详尽的一张亚非地图,其所标注的亚非地名多达500个,其中本国部分占200个,亚非其他国家占300个。

17604 4
明茅元仪《武备志》载郑和航海图局部(公有领域)

郑和船队或到过美洲与澳洲

曾任英国皇家潜水艇司令的凯文•孟席斯(Gavin Menzies)在2002年的新书《1421—中国发现世界》一书中提出一个新假设,即中国人郑和比哥伦布早72年“发现”新大陆。

孟席斯根据郑和航海路线上发现的明代瓷器、石碑、中国地图和星图等资料提出如下新说:郑和船队早在1421年至1423年就已经将世界地图的雏形绘制出来了;美洲大陆和澳大利亚大陆都是中国人发现的,而不是欧洲人;郑和下西洋的副将洪保和周满比麦哲伦早近一个世纪抵达南美最南端的麦哲伦海峡。

对于孟席斯的新说,国内外学者有各种看法,有赞同的,有反对的,也有持中间看法的,但从其提供的论点看,确有证据表明郑和船队的部分人马到达过美洲和澳洲。

17604 5
郑和立像。(公有领域)

此外,有近代史家认为,郑和下西洋对于明朝的财政是个大负担,这种看法并不对。明万历时的《广志绎》卷一写道:“国初,府库充溢,三宝郑太监下西洋,赍银七百余万,费十载,尚逾百余万归。”也就是说,郑和下西洋是在国库充盈的情况下进行的,皇帝给了700万,郑和最后还剩了100多万。

明王世贞撰写的《弇山堂别集》卷四《皇明盛世述四》也记载:“其次则内官监太监郑和,以永乐四年率师二万七千人驾海舶赍敕谕金帛行馈西洋,琐里,暹罗等三十余国皆随使入朝,所奉献及互市采取未名之宝以巨万计。”意思是遣使入朝的三十多个国家所进贡和互市所盈利的非常可观。而且,郑和下西洋所达到的“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的壮观局面,又岂是单单的银两可以计算的?成祖的远见卓识,古今罕有。

而忠心耿耿、秉承明成祖旨意的郑和,在第七次下西洋回来途中也去世了,由其为统帅的大规模远航自此终止,但其壮举与明成祖那宏大的理想却在五千年文明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章。@*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16/6/9/n7981734.htm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宣扬明成祖远大理想 与海外诸国共享太平之福

明成祖时期,亦积极开展与周边其它国家的外交,并改变明太祖朱元璋时期的“海禁”政策。比如明成祖朱棣从1403年开始派使臣到安南、日本、暹罗(泰国)、高丽、爪哇、西域等国访问,建立友好关系,而郑和下西洋更是扩大了明朝在海外各国的影响,用《明史》的话来说就是“示中国富强”,用明成祖的话来说就是“宣教化于海外诸番国”,传递“共享太平之福”的美好理想,而实现这一美好理想贯彻在其所有的对外交往中。

郑和下西洋

郑和原姓马,小字三保,回族人,祖居云南昆阳州(云南晋宁)。史载,他“身长七尺,腰大十围,四岳峻而鼻小。眉目分明,耳山过面.齿如编贝,行如虎步,声如洪钟”。

明太祖统一云南后,郑和被阉入宫,靖难之役中从燕王起兵有功,朱棣赐他姓郑,提拔为内官监主管太监。当时侍奉皇族的有十二监,内官监主管宫室陵墓的建造、铜锡饰品的铸造以及各种器皿的购置等。因其旧名为“三保”,所以又被称为“三保太监”。

当明成祖决定派遣出使西洋的船队时,“姿貌才智,内侍中无与比者”的郑和成为合适的人选。明成祖任命郑和为下西洋的正使,由他率领庞大的船队。不同朝代对“西洋”有不同的定义,明朝时“西洋”的概念与元朝时相同,指的是苏门答腊岛以西的北印度洋及其沿岸地区,包括孟加拉湾及其沿岸,印度半岛、阿拉伯海及其沿岸,阿拉伯半岛及东非海岸一带。

从永乐三年(1405年)到宣德八年(1433年)的28年间,郑和先后七次下西洋,成为闻名世界的一件盛事。

郑和船队出访东南亚、南亚、西亚,远至阿拉伯地区和东非,历经亚、非占城(越南南部)、真腊(柬埔寨)、暹罗(泰国)、满剌加(马六甲)、彭亨(马来西亚)、苏门答腊、旧港、爪哇(在印度尼西亚)、榜葛剌(孟加拉)、古里(印度西南海岸卡利库特)、柯枝、琐里、加异勒(印度半岛)、锡兰山(斯里兰卡)、溜山(马尔地夫)、忽鲁谟斯(波斯湾口)、祖法儿、阿丹(阿拉伯半岛)、木骨都束、卜剌哇、竹步(索马利亚)、麻林(肯尼亚的马林迪)等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史称“郑和下西洋”。

十五世纪规模最庞大的船队

郑和率领的船队堪称十五世纪规模最为宏大的船队。其数量大,种类也多,史无前例,充分说明当时中国的造船技艺之先进。

这只船队由二百多艘同用途、不同船型的远洋海船组成,其中包括宝船,意思是“运宝之船”,它是郑和率领的海上特混舰队的旗舰。据郑和随行人员巩珍的目击纪实,说这种宝船“体势巍然,巨无与敌”。

另据《明史•郑和传》记载,郑和航海宝船共63艘,最大的长四十四丈四尺,宽十八丈,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海船。根据《中国度量衡制史》记录明尺31.1厘米计算,船长139米,宽56米;若按出土的明代木尺实物28厘米计算,船长124米,宽50米。宝船有4层,船上9桅可挂12张帆,锚重有几千斤,要动用200人才能启航,一艘船可容纳千人。

除了宝船外,郑和船队还包括另外其它类型的船舶,即“马船”,是一种远洋运输船,用来装运战马,马船长三十七丈,宽十五丈;“粮船”,是一种远洋运输船,用来装运粮食,粮船长二十八丈,宽十二丈;“坐船”,是一种交通远输船,用来装载人员、货物,坐船长二十四丈,宽九丈四尺;“水船”,用来储备淡水、净化海水的船只;还有“战船”,装载可以作战的士兵,长十八丈,宽六丈八尺。

整个船队每次出行人数至少有2.7万人,船队人员主要有五个部分:指挥部分、航海部分、外交贸易部分、后勤保障部分、军事护航部分,也就是说,成员中有使节、外交官员、水手、船师、军事指挥和士兵、工匠、医官、翻译、采办人员、观测天象人员等。而且据说平均150人就有一名医官,这在世界航海史上也是没有先例的。

17603 1
明代航海罗盘24方位图。(维基百科公共领域)

此外,船上还有航海图、罗盘针,具有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航海设备和技术。也正是有着如此充分的准备和强大的技术保证,郑和船队才可能在茫茫大海上完成多次远航的任务,留下让后人惊叹的航海记录。

再看郑和乘坐的郑和宝船,这是专供郑和船队的指挥人员、使团人员及外国使节乘坐的船只,同时,用它来装运宝物,其中有明朝皇帝赏赐给西洋各国的礼品、物品,如中国瓷器、茶叶、铁器、农具、丝绸、纻丝、金银等,也有西洋各国进贡明朝皇帝的贡品、珍品,还有郑和船队在海外通过贸易交换得来的物品。

17603 2
明朝永乐时期江西景德镇瓷瓶(大英博物馆提供)

试想想,如此庞大的船队,航行在浩瀚的大海大洋中,确实是浩浩荡荡,雄伟壮观。不仅当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可以与之相比,就连近百年后欧洲航海家的船队,无论是规模还是装备、人员等,与之比照后也是黯然失色。@*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16/6/7/n7974486.htm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明朝虽然建立的是以汉族为主的全国统一的王朝,但中华多元一体思想在明朝继续发展。明太祖朱元璋曾说“迩来胡汉一家,大明主宰”,因此明朝皇帝秉承着“华夷一家”、“华夷无间”的新观念,而有着宏大胸襟的永乐大帝朱棣更是身体力行者,比如他在东北、西北、南方的开边经营。

阅读全文...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古代,皇帝是承天命、代天行事的天子,而皇后自然是万民之母,要行礼数规定的为母之道,恩慈黎民,母仪天下。而“母仪天下”的内涵是皇后要以慈母的宽厚博爱胸怀来关爱天下臣民,做天下为人妻、为人母的榜样,维护江山社稷的稳定。取得辉煌政绩的明成祖就有这样一位人人称颂的皇后。

阅读全文...

威德遐被的永乐大帝

《明史》在评价明成祖时,有这样的评语:“雄武之略,同符高祖。六师屡出,漠北尘清。”显然,明成祖在位期间,五次亲征漠北,护卫北方边境是其重要功绩之一。日本著名汉学家那珂通世的《东洋小史》中说,昔日的汉武帝、唐太宗,虽然屡破北方侵扰部族,但都是派遣大将而不是亲征,汉人天子远渡沙漠者,唯有明成祖一人。

阅读全文...

为甚么要救度众生

save

为什么会有人类

human

退出中共党、团、队人数

3tui
428,059,194

破网与禁书下载

freegate

免费下载自由门
专业版7.99  zip  exe
安卓版5.0  apk

wugate

免费下载无界浏览
电脑版2132  zip  exe
安卓版无界一点通  apk

爱博电视

免费下载爱博电视
PC版(180318)  exe
手机版(2.1.13)  apk

神州明见

免费下载神州明见
手机版 V6.9  apk
电视机顶盒版 V6.9  apk
神州明见網頁版 V2.0  下载  开启
二维码小助手 V3.0  下载

网必通

免费下载网必通
手机版   apk
 

神韵全球巡回演出预告

shenyun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