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见网提供多款免费翻墙软件,也提供免翻墙网址,为持续能看到真实信息,请記下明见网即时ip索取信箱:mingjianweb@gmail.com,並下载「无界浏览」与「自由门」「神州明见」等翻墙软件。 
 
喜见外弟又言别(李益)
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
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
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
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

别舍弟宗一(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古代别离诗多写友人之别。清人编《唐诗三百首》,别离诗占十分之一,写骨肉之别者仅一首,即韦应物《送杨氏女》,其诗曰:

永日方戚戚,出行复悠悠。女子今有行,大江溯轻舟。
尔辈苦无恃,抚念益慈柔。幼为长所育,两别泣不休。
对此结中肠,义往难复留。自小阙内训,事姑贻我忧。
赖兹托令门,任恤庶无尤。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
孝恭遵妇道,容止顺其猷。别离在今晨,见尔当何秋。
居闲始自遣,临感忽难收。归来视幼女,零泪缘缨流。

韦应物(737年?-791年)“历官一十三政,三领大藩”,为官清廉,被称“俭德如此,岂不谓贵而能贫者矣”。韦娶妻元氏,“容德斯整,燕言莫违”,惜早逝,遗两女一男。此诗写于大女儿出嫁之时,诗人送其出行,怜其无恃,反复诫训,万千叮咛,真情挚意,溢于诗行。

“大江溯轻舟”句,谓女儿远嫁,再见不易。诗中不多说父女之难别,而说幼女与长女“两别泣不休”,因为长女代母抚育妹妹,姐妹情深。父亲毕竟是父亲,临别之际犹谆谆告诫:你自小缺少慈母的教导,侍奉婆婆的事很令我担忧。所幸你的夫家门第好,当会对你信任怜恤,你要谨守本分勿有过失。安贫乐俭是我一贯崇尚的,嫁妆岂能做到周全丰厚。望你孝敬长辈遵守妇道,举止言行都要合乎礼节规矩。临别感伤满怀,诗人泪沾衣襟不能自已,真一个百感交集的慈父。“贫俭诚所尚,资从岂待周”两句,可为嫁女之千秋镜鉴。

韦应物之后,元好问《别程女》亦有名,其诗曰:“芸斋淅淅掩霜寒,别酒青灯语夜阑。生女便知聊寄托,中年尤觉感悲欢。松间小草栽培稳,掌上明珠弃掷难。明日缑山东畔路,野夫怀抱若为宽。”大女儿元真出嫁前夜,诗人设宴送行,既喜且悲。嫁女乃家庭大事,亦是人伦大节之一。韦应物、元好问两嫁女诗,至诚至性,颇见中华(伦理)古道。

人世间骨肉之别多矣,非限于嫁女。韦应物之前,有蔡文姬《悲愤诗》写骨肉别离而极尽悲苦者。蔡文姬为大学问家蔡邕之女,战乱中被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重金赎回,但两个孩子却留匈奴。母子别离,摧人肝胆,《悲愤诗》中曰:“天属缀人心,念别无会期。存亡永乖隔,不忍与之辞。儿前抱我颈,问母欲何之。人言母当去,岂复有还时。阿母常仁恻,今何更不慈。我尚未成人,奈何不顾思。见此崩五内,恍惚生狂痴。号泣手抚摩,当发复回疑。”

骨肉别离难,亲人天一方,至情感人,自古皆然。《诗经‧秦风‧渭阳》被后世称为“送别之祖”,写的就是外甥送别舅舅。据说,春秋时,穆公之子、时为太子的秦康公,送舅氏重耳(晋文公)回国就国君之位,竟从秦都雍城一直送到渭水之阳,并赋诗曰:

我送舅氏,曰至渭阳。  我送舅舅归国去,一直送到渭之阳。
何以赠之?路车乘黄。  什么礼物送给他?大车一辆四马黄。
我送舅氏,悠悠我思。  我送舅舅归国去,忧思悠悠念娘亲。
何以赠之?琼瑰玉佩。  什么礼物送给他?琼瑶玉珮表我心。

理解《渭阳》要联系一个背景。春秋一段时期,隔黄河相望的秦晋交好,相互联姻(期间的秦穆公、晋文公都是一代明君),传为千古美谈,成语“秦晋之好”就出自这里。孔颖达《毛诗正义》言:“‘悠悠我思’,念母也。”送别舅舅而念及其母,诗情深而诗意远。可惜,之后秦晋争霸,“秦晋之好”成为绝响,但抒发甥舅之情的《渭阳》,却因载入孔子编定的《诗经》而千载流传。

26201 1
明 沈周《京江送别图》卷(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公有领域)

虽有《渭阳》在先,但历代写亲人别离的诗不多,《唐诗三百首》好像也仅收有一首李益(748—829)的《喜见外弟又言别》。该诗颇引人注目。

首联“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写表兄弟因乱离阔别,十年后意外地相逢。二人分手于幼年,长大后才得以会面,点出了这次重逢的戏剧性。颔联“问姓惊初见,称名忆旧容”,不同于司空曙“乍见翻疑梦,相悲各问年”,两人初见已不相识了,问过姓和名之后,才又惊又喜地想起旧时的面容。颈联“别来沧海事,语罢暮天钟”,重逢于久别之后有多少世事变迁要说?直说到黄昏传来阵阵晚钟。以上六句是写《喜见外弟又言别》题目中的“喜见外弟”四字。尾联“明日巴陵道,秋山又几重”,写“又言别”,明天又要踏上西去巴陵的征途,你我之间又要相隔多少重秋山?

李益此诗真是“情尤深,语尤怆,读之几于泪不能收”。相比而言,柳宗元的《别舍弟宗一》就显得苍茫劲健、感慨深沉了。

柳宗元(773- 819)因参加“永贞革新”而被贬窜南荒,历尽磨难。再贬柳州时,从弟柳宗直和柳宗一也随同前往。宗直到柳州后不久就因病去世,年仅二十三岁。除宗直外,老母卢氏、爱妻杨氏、娇女和娘等都相继弃世。宗一住了一段时间,又要去江陵。同来的两从弟一死一别,让他不禁凄然。

首联“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写兄弟俩在越江边,依依难舍;颔联“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写此番别离时,自己的政治遭遇,抒发长期郁结于心的愤懑与愁苦;颈联“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比兴手法,是景语,也是情语;尾联“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相思入梦,只能寄以荆门烟树。此诗伤别并自伤,字字有血泪,句句蕴悲戚。“语意浑成而真切,至今传诵口熟,仍不觉其烂。”

柳诗之后,写生死之际兄弟之情者,当以苏轼《予以事系御史台狱,狱吏稍见侵,自度不能堪,死狱中不得一别子由,故作二诗授狱卒梁成,以遗子由》一诗为最,其中“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再结来生未了因”,令人涕下。

以上几首别离诗,或写送女出嫁,或写母子生离,或写甥舅相送,或写社会动乱中表亲偶逢即别,或写难中兄弟别离,都是人生中的大关节处、大动情处,“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人情”于此际表露无遗。而这些诗感动人还有一个特点,即情真意切却皆在节制,并不任由感情泛滥,如江河决堤一泻千里。

这体现了中国传统的文化一大特点,即孔子所说的“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论语‧八佾》)、“思无邪”(《论语‧为政》)。也如《中庸》所说:“喜怒哀乐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所以离别诗多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神韵悠悠。

不过,笔者也发现一个现象,包括唐诗在内,历代写骨肉亲人离别诗传世者不多,中国是礼仪之邦。礼讲差等,亲疏有别。人伦亲情为重,却为何别离诗以写朋友之别者为大宗耶?愿有识者以教我。@* #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2/2/12/n13572252.htm

为甚么要救度众生

save

为什么会有人类

human

退出中共党、团、队人数

3tui
428,181,944

破网与禁书下载

freegate

免费下载自由门
专业版7.99  zip  exe
安卓版5.0  apk

wugate

免费下载无界浏览
电脑版2132  zip  exe
安卓版无界一点通  apk

爱博电视

免费下载爱博电视
PC版(180318)  exe
手机版(2.1.13)  apk

神州明见

免费下载神州明见
手机版 V6.9  apk
电视机顶盒版 V6.9  apk
神州明见網頁版 V2.0  下载  开启
二维码小助手 V3.0  下载

网必通

免费下载网必通
手机版   apk
 

神韵全球巡回演出预告

shenyun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