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目前所知的,因为反对“文革”而被公开枪杀的第一人。
他刻苦好学,才思敏捷,忧国忧民。他渴望走出去、看世界。他向往自由的彼岸。然而,追寻的航船,倾覆在红色的波涛里,慷慨赴死,他说:“我的死证明毛政权下有义士。我在毛的红色恐怖下不做顺民,甘做义士!”
刘文辉,这个名字,有几人知晓?三十载人生路,他用鲜血,写下了青春理想、无畏勇气。凭吊英烈,献上哀思。
两代“反革命”
刘文辉出生于1937年,家境良好。父亲刘宗汉是民国早期的金融界知识精英,先后在友华银行、花旗银行、国内的浙江实业和兴业银行担任高级职员。抗战后,刘宗汉曾出任联合国“对华善后救济总署”官员,做过专员。母亲胡定珍岀身名门,她的祖父是清朝书画大家胡公寿。刘文辉有一个叔叔刘大同,在民国时曾是亚洲远东社著名的记者。
刘文辉小时在教会学校学习,加之父亲和叔叔长期在外资机构工作,常与外国人打交道,这使得刘文辉接触到基督教的普世价值观以及一些西方现代思想。
国民政府撤离上海后,刘宗汉留下做留守工作。当时,中共央华东局工业部长汪道涵和副部长程望了解到,刘宗汉不当汉奸、不去台湾,还曾押送救济物资去解放区,因此很器重他,让他负责总务,后来又安排他到船舶工业局工作。
可是,好景不长。在五十年代初,一连串的政治运动开始了:镇反、肃反、三反五反。有人查出,刘宗汉在国民政府上海救济总署当过科长并且一度任专员。这个“历史污点”,让刘宗汉苦不堪言,他被翻来覆去地审查。最后,他索性主动退职回家,在街道里弄担任扫盲班的义务教员。没想到,又有人揭发他“在国民党里当过专员”,1956年,在肃反运动中,刘宗汉被定为“历史反革命分子”,后由法院正式判决定罪,处以“就地监督劳动,管制改造”,成了在街道里弄的被“管”人员。
父亲刘宗汉失业后,母亲变卖家产维持生计。眼看家境困难,年方16岁的刘文辉缀学,进入沪东造船厂当工人,扛起家庭的重担。他勤奋聪颖,深得师傅们以及苏联专家的好评。刘文辉在工作之余,考进了总工会的中专夜校,曾经在复旦大学的职工夜大、上海外国语学院的夜大进修。
1956年7月,刘文辉加入共青团,不久后担任车间团支部书记。1957年,在整风运动中,刘文辉响应中共号召,帮助党整风。他有话就说,在座谈会上向厂领导的官僚主义作风提出意见,批评党委书记“生活作风腐败”,还贴出了大字报。此外,有关父亲刘宗汉的“历史反革命分子”一案,刘文辉曾在徐汇区法院刑事庭上为父亲辩护,抗议判决不公,和法官顶撞起来。
反右时期,刘文辉之前的行为构成“罪状”:攻击党的领导,公然藐视社会主义法律。虽然当时规定,工人农民不划右,但是领导为了完成右派指标,愣是把不满二十岁的刘文辉打成右派。
1961年,刘文辉“右派”摘帽后,出人意料的,他主动要求到舟山群岛嵊泗列岛的造船基地工作。在岛上,他博览群书,自制了一台收音机,收听境外电台。刘文辉和另外几位青年打算偷渡出境,然后寻求政治避难。他苦练游泳,还学习航海技术。可是,在四清运动中,他们被人出卖,刘文辉独自一人揽下责任。
1965年底,当地法院判决“刘文辉系一世仇分子,思想本质极端反动。组织叛国集团,妄图投靠美帝,背叛祖国。戴上反革命帽子。判处管制三年,交群众监督劳动。”1966年3月,刘文辉被开除公职,被押回上海老家日晖四村。每天,“历史反革命”刘宗汉和“现行反革命”儿子一起,打扫街道卫生,清理厕所,直到文化大革命爆发。
反“文革”万言书
刘文辉阅读广泛,善于思考。他对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的观点都有所了解,对胡适等人的民主思想也有涉猎并甚为推崇。在现实生活中,刘文辉亲历政治运动给父亲、自己和周围的人所带来的冲击,他深刻反思,大胆质疑。他曾经写过一张大字报,让弟弟文忠在夜间张贴到上海交大的校园里。他在大字报中说:“我们要提倡坚持独立思考,反对思想专制,反对精神奴隶。”
文革开始后,刘文辉写过两本小册子《冒牌的阶级斗争与实践破产论》和《通观五七年来的各项运动》,后来在被捕时被公安人员搜走,下落不明。另外,刘文辉收藏的上千本书,包括父亲和叔叔留给他的,都被抄走和烧掉。“红卫兵”烧书时,把刘文辉捆绑起来殴打。
1966年8月8日,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9月28日,刘文辉历经四个昼夜,写成了洋洋万言的《驳文化大革命十六条》。刘文辉指出:“文化大革命强奸民意,疯狂迫害民众,是全民大迫害。”“当权者人人自装,登天安门城楼掀起疯狂的红卫兵运动,宣扬穷兵黩武,高唱世界革命,控制报刊广播,操纵全国舆论,对内专政暴行,镇压知识分子,焚书坑儒推行愚民政策,比秦始皇更犹过人之处,人人唯唯诺诺不敢言,陷社会暗无天日,使神州大地百业俱毁,遍地饥饿赤身,穷山荒乡,白丁文盲。工人不干活,农民不种田,学生不读书,教书者牛棚劳役,形形色色流氓高喊革命口号。武斗伤民,残酷迫害,抄家捕人,惨无人道……”他呼吁“民主主义者在抗暴斗争的旗帜下联合起来”。
刘文辉和弟弟刘文忠一起把文章复写了十四份,每份有十张信纸。刘文辉对弟弟说,自己甘愿做当代的谭嗣同、中国的普罗米修士。“古今中外,反专制反独裁,必然有人以身许国,抛头颅、洒热血,唤起自难而软弱的民众奋起反抗,那末,今天就从我刘文辉开始吧!”
刘文忠在1966年十月一日休假时,利用串联的机会,去到杭州,通过不同的邮筒,把信投递给14所国内著名学府,包括北大、清华、复旦等院校。
这一桩“反革命大案”很快侦破了。1966年11月26日,刘文辉和刘文忠二人被逮捕。1967年3月9日,刘文辉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处死刑,3月10日被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1967年3月23日,在上海文化广场召开万人公判大会,第一个被押上台的就是刘文辉。当时全上海有二十四万份公判的宣传广告,贴在所有的里弄和街上。在公判以前的两个小时,刘宗汉被押到“工人新村”批斗现场,从广播里收听自己的儿子即将被枪决的实况。
研究文革的学者裴毅然在文中提及:“刘家后知:公判大会前,政治犯嘴塞橡皮,颈部绑绳,以防发声。内部人员告知:文革时期对死囚都采取‘割破声带’,你家三哥概莫能外,起码事先敲落下巴,怕临死前猖狂一跳—呼喊反动口号。”
这一天,刘文辉走到了生命的终点,年仅30岁。
一角五分钱子弹费
风华正茂的儿子被冷血枪毙,最小的儿子受困狱中,全家都被株连。一场“文革”,令刘宗汉一家,承受了锥心之痛和延伸无尽的苦难。多年后,刘文忠在回忆录里披露了悲惨的一幕又一幕。
“那是1967年3月23日下午三时许,母亲和大姐抱着未满一周岁的三姐女儿,从外边回家,看到一大群无知的邻居,疯狂地拥向我家门口,越聚越多,不仅有我们村居民,还有邻村的,数百人把我家团团围住,水泄不通。我家房后边花园篱笆被推倒,树木花草被践踏履平,我家四室的门窗被砸碎。人群声嘶力竭叫喊:‘打倒反革命分子刘文辉、刘文忠、刘宗汉!’派出所民警冲在前面,逼着我母亲,高叫‘快快交出四角(应为一角五分)枪决刘文辉的子弹费’。”
“我父亲刘宗汉早已被里弄专政队押着,跪在家门口,头上戴着高帽子,上写‘反革命分子刘宗汉’,名字上被红笔打了大叉叉。父亲脖子上挂着一块厚重大牌子,上写着‘镇压反革命分子刘文辉’,背上被用墨汁写着‘严惩反革命分子刘文忠’,刘家人姓名无一不打着叉叉。父亲已被疯狂的‘革命群众’打得头破血流。”
“面对家门口这场惊天动地的劫难,母亲紧紧抱着惊吓得大哭的幼婴外甥孙女,坚强地挤进人群往家里走。一些造反派与不懂事的小孩子,一起抓起地上的泥巴与垃圾,向我母亲身上扔去。母亲急忙用头、手、肩掩护怀抱的婴儿。我大姐吓得跺脚大哭。她的十多岁儿子,想上前去保护遭打的外公外婆,反被一群红卫兵揪出去打了一顿。另外两个6岁、10岁的外甥都吓得躲到床底下大哭。附近群众都闻声赶来观看,人山人海,‘打倒’的口号此起彼伏,惊心动魄。
“派出所民警与造反派头头跟进我家中,掷出两张枪杀刘文辉的判决书。……他们拿到子弹费,挤出人群指使红卫兵、造反派说‘对反革命分子就是要毫不留情!’这场暴虐一直持续到天黑……晚饭后,又有不少人向我家4室门窗掷石头,把几扇窗子的玻璃都打碎了。”
刘文忠的大姐打开那份《上海市中级人民法院刑事判决书》,落着眼泪轻声地念给母亲听。法院宣称刘文辉“是一个罪大恶极、拒不悔改、坚决与人民为敌的反革命分子”,为“确保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顺利进行”,“判决反革命犯刘文辉死刑,立即执行”。
刘宗汉老人连声长叹:“我刘宗汉作了什么孽,要遭到如此报应啊!我害了辉儿,我株连全家,我做再多的好事也不行啊!”刘文忠记叙说,她的母亲从不落泪,那一次,嚎啕地痛哭了一夜。
“第二天,有关枪决罪大恶极、死心塌地现行反革命分子刘文辉的公判海报,贴满上海大街小巷,自然首先贴到了我家住的日晖四村弄堂口,贴到我家12号大门墙上。从这以后几个月中,整村288户人家,加上附村许多居民,都像参观动物园一样,天天围着这个出了三个反革命分子的‘杀、关、管’人家,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刘文忠曾追问父母:“你们没有保存辉哥的骨灰?”刘宗汉说:“在那种残酷疯狂的年头,哪个有胆量去要骨灰。”他又含泪地说:“也好,这个倔强儿子,迟早会被他们杀害,早走,免受了数不清的折磨。”
(未完待续)
参考资料:
刘文忠:《风雨人生路》,澳门崇适文化出版拓展公司,2005年1月。
刘文忠:《反文革第一人及其同案犯》,崇适文化出版公司(澳门),2008年。
傅国涌:《他们远比大人物重要──最早洞悉文革真相的人》,“纵览中国”,2012年6月20日。
裴毅然:《青史迎英烈──有这样一对同案犯》,《往事微痕》(北京),第117期,2012年7月15日。
杨银波:《站着死,不跪着生──血荐轩辕刘文辉》,“公民力量”,2012年8月4日。
张敏:《反“文革”、反暴政的英烈刘文辉 — 专访刘文辉胞弟刘文忠(一)》,自由亚洲电台,2016年10月17日。
张敏:《专访刘文辉胞弟刘文忠(二)反“文革”的义士刘文辉及家人》,2016年10月22日。
(大纪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17/2/7/n8785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