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与英国女王齐名的世纪女杰;她是名副其实的“中华民国第一夫人”;她创造了11次亮相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的骄人纪录,并被《时代》赞誉为“钢铁塑成的花朵”。她就是中华民国总统蒋中正夫人宋美龄。
“钢铁之花”:钢铁喻其意志品质之刚与精神内涵之贞;花则赞其女性超凡气质与姿容妆扮之美。乍一看,钢铁与花组合本不般配,但若是用在宋美龄身上,就像是她那量身定作的旗袍,真是自然得体,甚至天衣无缝。
宋美龄的传奇人生,有太多太多的高光时刻。其中,她在会见希特勒劝降特使时的仪态万方而又挥洒自如、正气铿锵而又静气十足,把“钢铁之花”的内涵诠释的淋漓尽致,堪称教科书级的外交经典。
曾经在宋美龄身边担任过9年机要秘书的张紫葛,在她《在宋美龄身边的日子》一书中,描述了宋美龄面斥希特勒劝降密使,绝不与日寇言和,誓与日本强盗血战到底,直至中国完胜日本的精彩场景。宋美龄展现出的中华民族坚韧不屈的伟大气概,令人动容,感佩至深。
1939年8月,国民政府来了一位特殊客人,他就是希特勒的私人代表、劝降密使冯·戈宁。
当时,中德关系还算说的过去。本来,按外交对等原则,蒋介石已派私人代表桂永清将军与戈宁会谈并明确回绝了德国人的劝降日本之“好意”。但戈宁还是不死心,又三番五次要面见蒋介石“面陈一切”。8月8日,蒋介石和宋美龄同意见他。
双方见面,蒋介石与戈宁寒暄之后,对戈宁说:“阁下既是贵国元首的私人代表,我就派我的夫人宋美龄做我的私人代表,与阁下作一次简短的非正式会谈。我特郑重通知阁下,凡我夫人的谈话,一概就是我的谈话。”蒋说完便离开了。
宋美龄对戈宁的无理要求早就心生反感,对“劝降”更是窝火在胸。所以,宋与戈的交谈,是从一阵长达两分钟的冷场开始的。
“宋美龄雍容静坐,头微扬,目半张,望着戈宁。戈宁望着她,踌躇等待。冷场近两分钟。”
接下来又有两次对戈宁来说更“漫长”的冷场。
一次是在戈宁念完希特勒劝说中国向日本投降的理由之后——
“他念完后,收起稿子,望着宋美龄。她却毫无表情。冷了许久……”。
另一次是戈宁陈述完德国和日本提出的中国投降条件是以日本永久占领中国东三省之后——
“宋美龄轻轻‘哼’了一声,不再说话。头,再微微上扬,眼睛睁大了一些,视线毫不客气地直逼戈宁。他有点局促。约莫过了3分钟。”
这种冷场,与其说是冷场,不如说是“此时无声胜有声”的冷战攻心。冷场过程中,女主人气定神凝,气场强大,拿捏对手,控场自如。而不速之客却只有芒刺在背、如坐针毡、被“冷”得受不了的份儿。所以他才踌躇,所以他才局促……
整个会谈过程中,宋美龄针对戈宁提出的不同问题,都作了直接有力的回应,希特勒密使连招架都招架不住,就更别提还嘴之力了。
下面是宋对戈谈话最精彩部分:
宋美龄站起身,小步转到蒋介石刚才坐的那弹簧椅子前,坐了下来,这全部动作都出奇地缓慢,仪态万千。“我首先申明,我不是外交官,不会,也不惯于使用外交辞令。一切实话直说。倘有失礼,请勿见怪。但我并不希望你在向希特勒元首回禀时,把我的话加以修饰、美化。”对方恳表尊重。
稍顿,“钢铁之花”上演精彩绽放,她节奏铿锵地说:“敝国领袖蒋中正,我本人,敝国的全体政府官员,全体将军、军官、士兵,以及全国国民,万众一心,誓与日本侵略者血战到底,一定要把侵略者全部赶出中国国土。现在、将来,都绝不和侵略者——日本强盗讲和。如果日本打不下去了,要求结束战争,则必须全部撤退他们的侵略军,将汪精卫、伪满洲国的皇帝、大小汉奸,一齐引渡给我们,以接受国民政府之审判……”
宋美龄与戈宁的会见是以这种方式收场的——
宋美龄对戈宁说:“我们还是考虑贵国元首的盛情,给你准备一架直飞昆明的军用运输机,准下午4点,在机场等候阁下。阁下既非正式外交使节,格于国际惯例,本人、敝国领袖都不便设宴款待,还请谅察。本人还该致以口头之备忘:吾人并未明文宣布先生为不受欢迎之人!”
德国人不傻,一定是从弦外之音里听出了一个“滚”字。
戈宁憋着气,力求语气缓和地答:“是,夫人!我保证将贵国此一口头备忘转呈敝国元首。我想,我们伟大的元首将会非常惊讶:想不到贵国处今日之困境,仍有如此强硬之态度!……”
宋美龄不等他说完:“希特勒元首有此惊讶,毫不足怪。因为轴心三国之当政者,一概对于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之伟大气概毫无所知。”
宋与戈会谈有言再先:“我首先申明,我不是外交官,不会,也不惯于使用外交辞令。一切实话直说。倘有失礼,请勿见怪。但我并不希望你在向希特勒元首回禀时,把我的话加以修饰、美化。”
如果戈宁打道回国后,在希特勒面前真实还原他与宋美龄的会见实况,说不定希特勒会被中国“钢铁之花”展现出的“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之伟大气概”所震撼。
抗日卫国战争是一场中华民族抗击日寇入侵的绝续存亡之战,蒋介石领导全国军民,在极端艰难困苦的条件下,竖起了抗日卫国的大旗。宋美龄在其中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例如: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在西安发动兵变,扣押了当时中国的最高统帅蒋介石。张学良就与中共暗通款曲,事变发生后,中共和张学良都有杀蒋而后背靠苏联割据一方之意。然而,就连苏联独裁者斯大林都认为,蒋介石是当时中国的领袖,只有靠蒋的声望领导中国进行抗日,才能够对苏联在远东所遭遇的日本威胁起到缓冲作用。斯大林遂对中共施压以促放蒋,这是西安事变得以和平解决的根本原因。
宋美龄在事变之后局面危难时力排众议,不顾个人安危,深入虎穴,劝说张学良以大局为重而释蒋。西安事变的解决,显露了宋美龄的大智大勇,使她成为中国现代史上一位传奇女杰。
1943年2月,宋美龄到美国,获邀在白宫罗斯福总统夫妇家作客,还在美国国会面对参众两院议员发表演讲。她以一口流利的英语和坚定有力的语气,表达了中国人民抗战到底的决心:“中国人民独立抗战五年有余,我们宁愿奋勇牺牲到最后一兵一卒,绝不愿苟延残喘接受失败。”她的讲演获得全体议员们的如雷掌声,并赢得了美国政界、传媒界和民间一面倒的欢迎和支持。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援助也由此打开了新局面。
1943年11月,宋美龄与蒋介石一起赴埃及,参加了讨论二战结束后世界新局势的美英中三国开罗会议。开罗会议确定了中国将在联合国安理会获常任理事国席位,并确认被日本占领的台湾与澎湖列岛将归还中国。
……
宋美龄的一生跨越三个世纪,然而她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正是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的抗日战争期间。不但海外对宋美龄抗日战争时期的独特贡献推崇有加,就连中国大陆的舆论也绝大多数对宋美龄持肯定态度。宋美龄面斥希特勒劝降密使时与日寇血战到底铿锵誓言,和她在抗战中的出色表现,正是对中共抗日谎言最好的揭穿。
据抗战史研究揭秘,抗日战争开始以后,毛泽东给中共内部规定了“一分抗日,二分应付(应付国民党和苏联的批评责难)七分发展(发展根据地和军队)”的方针,要求各级严格遵守不得违反。林彪的平型关伏击战,彭德怀的“百团大战”,都受到毛泽东的严历批评。而“百团大战”是文革中毛打倒整死彭的罪证之一。
在毛泽东看来,抗日有罪,他对中共军队将领说,抗日不是爱国,那是爱蒋介石的国,共产党的国是苏联。
毛泽东主动派人与日方谈判。据中共领导人之一的王明在《回忆录》中记载:“毛泽东不经政治局委员们同意,由军委秘密电台发电给新四军政委饶漱石,要他派人代表毛去与日汪商谈合作反蒋事宜,同时停止中共对日汪的军事行动。”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记》对这段历史也有记录。
饶漱石接到毛的指令后,把与日汪商谈反蒋合作的任务,交给了新四军情报部长潘汉年。潘在上海找到密友袁殊(留日共产党员,因参加共产国际情报活动被国民党逮捕,成为军统特工,后又成为日本特工,当时任日本特务机关“岩井公馆”负责人),即偕同去见日外务省在中国的情报头目岩井英一。
岩井见潘是毛泽东特使,刮目相看,优礼有加,当即发给潘“特别通行证”(各地通行无阻),让他利用“岩井公馆”秘密电台与延安和新四军通报,并在上海最豪华的汇中饭店租一套房,供他居住,又让潘以“胡越明”的假名每月在“岩井公馆”领取大量活动费。
中共最后与日本军方签订了“局部和平文本草案”,协议双方停止军事行动,共同对付蒋介石的国军和美、英方面,并最终协商好保持秘密接触的级别、方式、地点、时间,为进一步谈判做好了准备工作。
中共抓住国军在抗日战场上消耗八年的厌战机会,内战三年夺取政权后,为掩盖卖国罪行,对抗战期间从事暗中勾结日本的特工人员,灭口的灭口,关押的关押,参与中共可耻卖国活动下场极其可悲。首先,与高岗从无瓜葛的饶漱石,硬被打成高饶反党联盟,监禁起来,死于狱中,潘汉年也被囚禁终生。
1950年代,毛泽东在接见来华访问的日本客人时说,日本军队的入侵,对中共帮助很大,首先,日军削弱了蒋介石;其次,中共的地盘和军队借机扩大,抗战前,中共只有两万多军队,在八年抗战中间,发展到了120万。他得意地说:“日本不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中共在此期间则暗地勾结日本,在延安种植鸦片卖到国统区,以毒害国人牟取暴利,招兵买马,扩大地盘,扩充实力,中共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汉奸。
中共一直宣称“中共是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蒋介石国民党不抗日,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投降路线……欺骗国人几十年。
然而,墨写的谎言,掩不住血写的历史。著名历史学家辛灏年指出,国民党在全面抗战的8年期间,浴血奋战,将150万日本军队拖在亚洲战场,改写了二次世界大战世界反法西斯战的格局,付出艰苦卓绝的不朽贡献。仅10万人以上的大型会战就有22次,206名将军战死沙场。陆军牺牲了321万,空军牺牲了4,321人,海军牺牲了全部。在抗战的头4个月里,黄浦军校2万5千名年青军官,战死疆场的就有1万多。
说到宋美龄的生平,似与《时代》周刊有着特殊善缘。宋美龄曾创纪录11次成为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人物,其中数次与蒋介石同获殊荣。最有名的是在1938年1月,蒋宋美龄夫妇双双被评为《时代》年度风云人物。1943年3月《时代》以宋美龄单影作封面。封面文字是“蒋夫人——她和中国懂得何为坚忍。”
2003年宋美龄逝世,《周刊》再以“钢铁塑成的花朵”来形容宋美龄。细品人,再品名,不得不说,这的确是经过锤炼的一个绝配好名。
宋美龄终生以三民主义和耶稣基督的信徒自居。曾经一位美籍牧师看了她的两段祈祷词,感慨“她每日为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祈祷,这真是一位没有自我,只有大爱的女性。……”
为中华民族“刚强着,又美丽着”——这就是宋美龄。
赞曰:
花坛无双气色雄,
钢铸铁打炼忠魂。
此生许国终无悔,
䇔得身后千古名。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4/22/n1448892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