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其中,煤炭开采相关产业价格上涨超过100%,被认为是PPI与CPI涨幅扩大的重要原因。
而两者的剪刀差已经达到12个百分点,更是创下历史新高。凸显制造业者面临的巨大成本压力,并加剧停滞性通膨危机和结构性风险。
台湾宏观经济学家吴嘉隆:“停滞性膨胀主要是供应链出现不稳定,就是原物料的涨价太过强。那这个让很多成本上升。也就是说,中小企业受到挤压,成本上升价格却拉不上去。就会有这个减产甚至于破产裁员这些这样的一个情况。 消费者为了应付通货膨胀, 大家可能要预先开始囤积物资,那个预期心理会造成价格本身就上涨。”
在日前举行的记者会上,统计局发言人付凌晖称,中国经济出现了滞涨“表象”,主要是受到短期疫情、汛情和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冲击造成,属于阶段性情形。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认为,即便统计局声称的短期因素能够解决,但中共长期全面干预经济活动的制度性结构问题,特别是今年来各种强硬政策造成的经济和社会心理冲击,难以消除。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现在这个政策对经济的负面影响是非常强的。那么走到明年二十大这段时间,中共的政策会怎么变化?这种僵硬强硬的调控政策,一天打垮一个行业的这种突发性的政策,它是会得到回调、放缓或者说呢还是继续下去,这个成了最大的未知数。”
彭博亚洲市场专家任淑莉(Shuli Ren)指出,中共当局的“病毒清零”策略、对国际社会的挑衅、威胁对台湾开战等错误政策,需要对造成中国的经济滞胀负责任。
美银全球经济学家伊桑·哈里斯(Ethan Harris)的一份客户报告中也提到,中国已经转向更加“共产主义”的经济模式,这种糟糕的制度转变正在阻碍经济增长。
目前,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唯一还算亮眼的是出口。但国内的财经评论也承认,现在的出口主要是靠“价”在支撑,而“量”已经出现了回落,预计未来几个季度出口增速也将放缓。
投资方面,10月份房地产活动全面继续走冷,基建低迷;更为疲软的是消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仍然慢于经济增速。
香港金融分析师李心明认为,能源的上涨已经部分传导到了下游,生活成本的上升会减少老百姓在其它领域的可支配收入,从而进一步影响消费。
香港金融分析师李心明:“我看10月份这个CPI 的上涨的量同比是上涨1.5%。但是其中最大的一个是食物,一个是交通,那食物和交通都是老百姓的一个刚性需求。那他的这个刚性需求的上涨幅度之大,其实是对老百姓的这个生活质量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前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贺铿向路透社表示,中共20多年的“扩张财政”政策,使得最终消费率一度降到45.5%,比世界65%的平均水平,足足低了近20个点。
他认为,如果居民收入水平不提高,中国经济一定会进一步下行。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1/11/22/a1032748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