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互联网搜寻引擎“搜狗”与中共官媒新华社周三(11月7日)在乌镇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发布全球首个AI(人工智能)合成主播,引发多方热议。
AI合成主播以新华社中文主播邱浩以及张昭(Zhang Zhao,音译)为原型,撷取其面部表情、声音特征等,输入文字稿后可模仿“24小时”播报。据悉,该AI合成主播会在新华社中英文客户群、微信公众号及新华视点微博等多个平台报新闻。
因为AI合成主播始终是模仿,除感情生硬不像“人”外,播出来的新闻更是冷冰冰。牛津大学教授伍尔德里奇(Michael Wooldridge)接受 BBC 采访时说,感觉观众要连续几分钟观看都很难,因为视频整体非常扁平,播报也没有节奏、重点或抑扬顿挫。
而另一方面,传统上的新闻节目主持人是高度信任的公众人物,也是新闻台的重要资产。“如果只是让观众看动画,他们就完全失去与主播的联系。”伍尔德里奇说。
传统新闻主播除外表靓丽、声音出众外,还得有良好的公益形象;当然,新闻主播也会有缺点,除了念错字、忘词外,个人观点、生活作风更是对社会起表率作用。
有网民调侃说,中共官媒主播风评太差,中共只好推假主播替代真主播,至少可以避开生活作风问题。从2014年以来,多家海外媒体爆料中共央视主播成高官“后宫”,不止多位女主播、连男主播也不例外。而日前,中共央视主持人朱军“性骚扰”女实习生的事件还未完结。
国外网民更指出了中共官媒AI主播的另一个大风险。Intelligencer网站评论说,中共AI主播存在的其中一个风险是:一个人工智能(CGI)新闻播报员、它根据编程几乎什么都会说,可别忘了新华社是中共的国家媒体机构。
“如果人工智能技术真的能合成令人信服的人类新闻主播,那很明显中国(中共)当局会滥用这种潜力。”该评论写道。
本来AI合成技术就暗藏假新闻危机,现在更可能利用后制变脸技术、借用“名人”形象来传递假消息。有网民指出,这项技术用复杂的AI工具可以把大家熟悉的“名人”变成木偶,达到以假乱真的地步,以后不仅对网路消息、对中共官媒报导更得多加小心。
外界认为,随着AI技术进军媒体领域,虽然可以在某些方面提高效率,但明显机器没有人味、反应不似真人,更加上背后的伦理危机,想完全取代传统主播,恐怕很难。
也有更多人士担忧,这样的AI技术走得太过头,不能再继续下去。谢菲尔德大学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荣誉教授夏凯(Noel Sharkey)表示,即便AI主播技术可能随时间能有所改善,但问题是这种做法本身非常“死闷”。
据悉,美联社(AP)已尝试用人工智能编写自动题材故事,还有一些媒体尝试用机器人播报体育赛事。但试想一下,如果日后利用人工智能浏览推特(Twitter)和RSS源,找到新闻线索并迅速生成文字,那么人类的信息渠道将被机器人左右,这是否会细思恐极。
(大纪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18/11/9/n1084200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