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亲自叫停蚂蚁集团的IPO上市后,事情非但没有了结的迹象,反而要求彻查IPO蚂蚁集团快速上市的背后政治势力,“审查马云与这些国家中坚分子的关系”。除此之外,习还反复强调,必须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其规模、资本和大量的数据从事反竞争行为。
回到2011年,那一年是马云的多灾之年,树大招风,阿里巴巴成为监管重点对象。但到了2012年,马云出售阿里股票转手给权贵家族,回购雅虎所持股后,峰回路转,不但甩掉了所有麻烦,此后还一路高歌,2014年股票在纽约迅速上市。2015年马云无限风光,直接与商务部过招,迫使撤下指责淘宝卖假货的白皮书,成了“没人敢惹的角色”。
这回中共最高层动真格的了,马云是否能躲过新一轮监管机构的大清洗,还是像大多数专家预测的那样,马云式的金融科技模式已走到了尽头,值得拭目以待。
一、2011,马云多灾之年
2011年马云的阿里巴巴遭遇了三次危机,一是淘宝网被各部委联合打假;二是支付宝从阿里巴巴剥离被曝光,被指责为“践踏契约原则”;三是数千名小商家组成“反淘宝联盟”,在阿里巴巴总部集会,要通过“以暴抑暴”的“革命”方式,抗议淘宝商城提高收费标准。
当年4月份,中共央视《焦点访谈》播出了关于淘宝上卖假货的专题报导,采访了一个在淘宝网上卖假货的人。这个人说,原以为卖假货很难,结果只要有一个身份证,一张银行卡,就能够在淘宝上开店,没人管卖真货还是卖假货。
这次公共危机对马云的打击非常大。在2012年《彭博商业周刊》对他的采访中,马云感到当时“非常孤独,没人愿意相信马云,只有我的团队在支持我”,“我没有赢得政府的支持,我没有得到外部公众的支持。”
阿里巴巴跟政府官员开了40或50场会,当时杭州当地政府很支持他们,马云说,“你确实是在战斗,却没有援军。好在还有当地政府的理解,他们派人来,核实了所有事情。他们说:马云,站稳了。他们与商务部沟通,与所有部委沟通,然后事情平息下来了。”
这次事件至少让马云了解到,生意做大之后,已被政府、媒体等紧紧盯上,做生意已不再单单是满足客户需要,而且还要与政府监管部门沟通,在高层需要有人罩着。马云对《彭博商业周刊》说,现在最缺的人才不再是能干的客服人员,而是能够应对公共危机、能指点政策、能与政府打交道的“法律专家、经济学家和政策学家”。
二、搭上了江派 成“红色资本家”
不过马云很快有了大转机,2012年9月,阿里巴巴集团宣布,已经完成了回购一半雅虎所持阿里巴巴股份的交易。这次交易使马云进入国家队插上了金羽毛,搭上了权贵的这架梯子,不再惧怕监管压力。
《华尔街时报》报导说,2012年,是江志成帮助马云谈妥了收购雅虎所持阿里巴巴股份的一半的交易。江志成的博裕资本,以及国企中投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和中信集团的私募股权投资部门,组成的投资者财团,提供了所需71亿美元的部分资金。从披露的资料来看,涉入其中的红色后代还有王震之子王军、贺国强之子贺锦雷,刘云山之子刘乐飞等等。
其时,中国的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市场上的“香饽饽”,令各路投资人马垂涎三尺,瑞银曾经做过一个统计,在11年间,雅虎投资阿里巴巴所获得的资产收益,每年都升了55%,呈几何级增长。
陆媒曾报导,马云的商业帝国,早已成为造就亿万富翁的金母鸡,但想要入股马云商业集团,并非有钱就可以任性。马云的融资均采用邀请制,决定启动融资时,只向十多名目标机构发出邀请。
不管是马云邀请了这些红二代,还是红二代找到了马云,总之阿里巴巴上市后,这些权贵资本赚得盆满钵满。江志成博裕资本对阿里巴巴的4亿美元投资,就获得了逾10亿美元的回报。
何清涟女士撰文分析说,2011年时候,正值中共高层权斗白热化,不少高层领导人家族成员经商的资料被通过各种渠道送到外媒记者手中,在财富曝光的压力下,权贵们的财富亟需漂白,最好途径当然是想方设法到美国上市,既可大捞一票又可以漂白自家财富。这样做,需要物色合适的公司。
恰在这时,马云的阿里巴巴身陷重重麻烦。马云搭上这个通向中国最高层的云梯后,不仅摆脱了困境,还开始筹划美国上市的宏图。此时此刻,能够让美国接受马云的阿里巴巴在美国IPO规模2,000亿美元的中国公司,需要什么样的游说团队才能达到这一目标?何清涟女士说。
马云结交红二代之后,好事连连。多维新闻曾提及黄奇帆在外滩金融峰会上的公开忆述,2013年马云到重庆跟他说想搞个贷款公司,称当时浙江义乌、温州的小贷公司在整顿,全遭冻结。黄奇帆对马云承诺,只要不搞P2P(个人对个人借贷),“我三天就帮你全部办完”,结果,蚂蚁金服现在百多亿元人民币(1元人民币约合0.15美元)的利润中,45亿来自黄当年批准设立的两家小贷公司。
《华尔街时报》报导说,马云在政治上非常精明,但如果他没有让上述这些人都富起来,原本不会引起注意。凭借多年来所积累的政治人脉,马云已成为“红色资本家”中最出名的人物之一。
《华尔街时报》还报导说,去年准备上市的蚂蚁集团,也是得益于这些权贵投资者的加入,帮助蚂蚁集团的上市申请,在去年夏季顺利通过各级证券监管机构的审核。申请在一个月内就被批准。
根据《华尔街日报》看到的商业记录,江志成的博裕资本掌管的北京京管投资中心,通过两笔投资,获得蚂蚁近1%的股份,跻身前10大股东之列。
三、底气十足 叫板习中央的工商总局
在美国上市、与国有和权贵资本捆绑在一起后的阿里巴巴,底气十足,当2015年工商总局再次调查淘宝网卖假货后,淘宝网早已不是昔日青涩小媳妇,已是“大而不能倒”的巨头,同时又有千万淘宝“店小二”为他撑腰,直接叫板工商总局。
当年的1月25日,中国工商总局在公布的《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显示,淘宝网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报告发布两天后(1月27日),淘宝官网转发了一位80后淘宝网运营小二发出的公开信,批评报告在程序上、技术上以及逻辑上存在漏洞,并且还找到了此次事件的直接负责人,工商总局网络商品交易监管司司长刘红亮,说他“吹黑哨”。
1月28日工商总局发布白皮书反击,阿里巴巴不甘示弱,就在当天下午,淘宝网发表官方声明,针锋相对,并表明正式投诉刘红亮司长的“程序失当、情绪执法”的行为。1月29日,工商总局官网撤下白皮书,并表示其无任何法律效力。
短短5天之内,阿里巴巴打了一个漂亮的速决战,完胜工商总局,实属罕见。
1月30日,工商总局局长张茅会见马云,对马云说,马云不是法外之地,那意思似乎是讲,很多人认为马云确实是动不得的法外之地。
香港《明报》发文称,蚂蚁的成长壮大,有多名体制内的贵人相助。知情者透露,数年前夏宝龙主政浙江时,在一场有关大数据的全省视频大会上,马云就曾当着省市县三级官员的面,点名批评省政府一名厅长,只因这厅长曾质疑,如此多数据只掌握在阿里手里,对别的公司是否公平。
评论人士石山在他的节目《有冇搞错》中提起一件往事,“以前在美国采访了一个中国企业家,他的一个大项目,因为淘宝上的一桩欺诈买卖而彻底失败,他去告淘宝,结果来接待他的,当然是浙江的警方,最后他被迫逃到美国了。说实话,这位企业家相当有背景,按照他的话说,他以前觉得自己在中国大陆没有办不到的事情,但偏偏被马云的淘宝弄到倾家荡产。因为马云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背后有一大批官员,有一大堆的地方政府,有一大堆的太子党、官二代。这是马云在大陆傲视群雄,甚至不把王岐山放在眼中的原因。”
四、雇用前官员反制中央监管
面临越来越大的监管压力,马云的另一个抵御办法是雇用前监管人员游说。
4月21日英国《金融时报》发文《中国科技企业聘用前官员应对监管整顿》称,被私营部门挖走的最引人注目的官员之一,是原商务部反垄断局执法处副处长崔书锋,他自2019年开始,担任阿里研究院竞争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报导说,就在中国竞争监管机构对阿里巴巴开出创纪录罚单的前几天,崔书锋对中国政府官员表示,他们不应对该公司太严厉。
根据英国《金融时报》看到的一份发言稿,崔书锋在4月1日对一群中国资深人大代表和政府顾问表示,“在中国的平台经济领域,企业之间竞争激烈。因此,对平台经济领域的监管需要防止‘一刀切’的现象。”
陆媒报导,这些下海官员曾负责行业政策制定,对政策走向了如指掌,如何应对约谈、如何把握走向、如何打擦边球,简直是了然于胸。再则这些官员人脉广泛,关系错综复杂,只要政策有些许风吹草动,很快就能收到相关消息,从而规避即将到来的政策风险。
一些分析人士表示,中共2008年实施的《反垄断法》的许多条款之所以迟迟得不到执行,在一定程度上正是因为代表企业利益的前监管官员进行了游说。这引出了一个问题,习近平政府能在多大程度上约束这些公司。
五、戳中习近平气管 马云金融科技模式是否走到尽头
马云在上海外滩峰会上,批评抵押的当铺思想,认为未来金融是基于用大数据为基础的信用体系。他还批评监管部门:“好的创新不怕监管,但是怕昨天的方式去监管,我们不能用管理火车站的办法来管机场。”“中国不是金融系统性风险,中国金融基本上没有风险,是缺乏系统的风险。”
这下子戳中了习近平的气管,自2015年股市动荡后,系统性金融风险成为习近平心病,习近平接连主持会议,反复强调的,正是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利用其规模、资本和大量的数据从事反竞争行为。
监管部门认为,马云所谓的大数据的信用体系,拥有10亿用户的消费习惯、借贷行为以及账单和贷款支付历史的数据,这对小型贷款机构、甚至大银行形成了不公平优势。自身不承担风险,却能借助交易平台优势坐收厚利,聚敛巨额财富,把风险转嫁到与之合作的商业银行和国家身上。
北京方面打击马云等大科技公司的最新行动有,断开支付工具和其它金融产品的不当连接,接受更高的资本金和储备金要求,移交消费者信贷数据给一家由政府控制的信用评分公司等等。
彭博社评论说,对于马云和他的网络巨头伙伴来说,这些行动透露的讯息,就是中国大型科技企业10年来不受限制的扩张,甚至可以挑战Facebook和Google的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阿里巴巴、蚂蚁或腾讯之类的网络巨头,在过去可借着它们强大财务实力和大量数据,来压过其它领域对手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
北京投行香颂资本(Chanson & Co.)董事沈萌认为,不顾后果的扩张和疯狂增长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从现在开始,这些公司的发展可能会被政府严格管控,企业将不得不面对这种现实,也就是它们需要精简非核心业务,减少在整个行业的影响力。阿里巴巴和蚂蚁集团的案例,将让同行参考主动进行重组。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5/3/n1292213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