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电影《长津湖》因宣传共产主义在马来西亚被禁。马国再现抵制中共意识形态渗透的声浪,给中共的“一带一路”政策发出了新的警讯。事实上,在“一带一路”之前,中共曾有向大马输出革命失败的经历,共产党在马来西亚一直被定义为非法组织。马来西亚华人因受马共牵连而长期遭受挤压,因此普遍对共产党心存警惕。
华裔人口占比超过22%的马来西亚一度是中国在东盟最大的贸易国,也是中共在东南亚推动“一带一路”的主要阵地。2020年,东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中国则连续12年保持东盟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
《超限战》的作者,中国国防大学教授乔良曾把“一带一路”说成是中共寻求走出困境,消解美国压力的一种战略。中共在东盟地区推进“一带一路”的战略和美中在南海地区的博弈,长期以来都是世界关注的焦点。
涉宣传共产主义 《长津湖》被马国禁映
11月29日,马来西亚内政部证实,原定于11月18日在全马各大院线上映的中国电影《长津湖》已被禁止在大马上映。这是继2019年《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漫画被禁风波之后再次在马国引发的反共声浪。
电影《长津湖》是中国共产党配合建党100周年推出的影视作品之一。此前,马来西亚电影放映商及发行商嘉通院线(Golden Screen Cinemas,GSC)透过Facebook上载了《长津湖》电影海报,宣传该片在大马的上映,不料却引发许多民众投诉,多人留言说,该电影是在宣传共产主义,并呼吁当局采取行动禁止上映。
在马来西亚,任何宣扬共产主义思想的行为都是被禁止的。2021年1月初,马来西亚槟城一家中餐馆,以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肖像为主题的墙纸做装饰,被公众举报后,该餐馆因涉嫌宣传非法组织的行为遭警方上门取缔。
2019年10月23日,大马内政部发表文告指出,《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漫画内容涉及宣扬共产主义及社会主义,错误传播共产主义及误导性的资讯,同时含支持和同情共产斗争的元素。内政部还在当天把中、英、马来文三个版本的《互利共赢的一带一路》漫画列为禁书。已走入马国校园的这本漫画书,由中共大使作序,亦得到马国侨领和有关马国官员的大力协助。
腐败和渗透伴行一带一路
据《华尔街日报》2019年1月7日报导,中共为换取“一带一路”合约,曾经提出协助大马的国有投资基金“一马基金”(1MDB)偿还债务,并争取让美国等国停止对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的盟友和其他人涉嫌侵吞基金资产指控的调查。作为回报,马来西亚政府要批准由中国公司融资并兴建与“一带一路”相关的价值数百亿美元的铁路及输气管工程合同。
报导说,马来西亚官员甚至建议中方抬高工程费用,让中国公司获得高于市价的利润。东海岸铁路计划的成本按顾问公司的估价大约只有72.5亿美元,但马国纳吉布(Najib Razak)前政府发给中国公司的合同,造价却高达160亿美元。
纳吉布任总理时,“一马基金”的6.81亿美元被转到了纳吉布的账户上,引发美国和瑞士对1MDB贪腐丑闻的调查。纳吉布政府与中方签下许多有损国家利益、不合常理的合约,引发马国民众哗然,也让马国人开始意识到“一带一路”带来的腐败和债务等隐患。2018年9月,纳吉布被马来西亚当局抓捕。2020年7月28日,吉隆坡高等法庭宣判,纳吉涉及1MDB弊案的7项指控全部成立,判处监禁12年和罚款2亿1000万令吉。
2020年7月28日,马来西亚前总理纳吉布因“一马基金”贪腐弊案获刑12年和罚款2亿1千万令吉。图为2017年5月15日纳吉布(左)参加北京“一带一路”论坛。(Kenzaburo Fukuhara/AFP)
随着中共“一带一路”的铺排,中共对马来西亚的影响力日增。尤其在前首相纳吉布主政期间,其政府打“对中经济牌”,积极引进中资进入马国,组合中资、马国国营资本、马国华侨资本三边结盟。从2009年开始,中国更连续12年成为马来西亚的最大贸易国。
“一带一路”是否给沿途国家带来“双赢”局面?
据美国之音2021年2月11日报导,中共的“一带一路”倡议往往具有明确的政治意图,并且项目腐败严重。2019年5月8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访问英国时批评中共以腐败的基础建设换取政治影响力。
“一带一路”项目在沿线各国的腐败案时常见诸报端。有三位研究中国问题的欧美专家在接受自由亚洲采访时对中共的“一带一路”分别给出了几乎一致的描述。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Mercator Institute for China Studies)研究员戴昕昊(Thomas S.Eder)认为,“一带一路”项目招标过程中的不透明性,带来了很多问题。让东道国国内围绕这些项目的使用滋生腐败。
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European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亚洲项目资深政策研究员安吉拉·斯坦泽尔(Angela Stanzel)表示,很多参与“一带一路”的穷国从中国大量贷款,却无力偿还,只能在经济上和政治上都依附于中共。
美国纽约智库外交关系委员会(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高级研究员、亚洲项目主任易明(Elizabeth C. Economy)说,中共“一带一路”的目标,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生了变化。中共最初提出“一带一路”是为了输出过剩产能,目前,“一带一路”已从最初的投资、贷款、基建,演变成具有安全和政治内涵的国际框架。
中共输出革命失败 马共是大马华人抹不去的痛
在“一带一路”之前,中共曾有向大马输出革命失败的经历。
马来西亚共产党成立于1930年4月30日,前身是由中共党员建立的中共南洋临时党支部,前越共领导人胡志明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出席了马共的成立大会。二战期间,马共建立“人民抗日军”,和中共一样在抗战中通过游击战壮大了自己。到1945年日本投降之时,马来西亚“人民抗日军”已发展成为一支拥有上万人的队伍,在马来西亚四分之三的地区建立了政权。
抗日胜利后,英国重占马来西亚,马共又投入了反抗殖民的运动。在英国殖民政府的严厉打击下,马共转入地下,并于1949年2月1日建立了马来西亚“人民解放军”。但马共号召工人砍倒橡胶树,破坏矿山,使其失去了中产阶级的支持;而没收身份证、焚烧巴士和攻击公共火车,更是让普通老百姓觉得恐惧。
马来西亚华人也不幸地成为英军与马共战争的“夹心人”,受尽苦难。几十万乡区华人被赶出他们生活了几代人的家园,英政府还准备把这些华人集体遣返中国。在此环境下,马华公会宣告成立,马华公会宣称代表马来西亚华人的利益,与马共断绝任何联系,并建立反共自卫团,同时与巫统建立政党联盟共同参与马来西亚大选。马华公会使得马共丧失了大部分群众基础。
60年代正是东南亚共产主义运动最澎湃的年代,越共、老共、柬共都因为中共输出革命的大量援助而最终取得政权。1961年后,中共开始加大支持马来西亚共产党等在东南亚各国打游击战的共产主义武装组织,给予大量的援助,并在1967年之后开设“马来亚革命之声广播电台”开展宣传战。但在邓小平上台执政后,出于当时的国际形势,中共政府于1980年宣布停止输出革命。缅共、马共、泰共在失去援助后,相继放下武器向东南亚各国政府投降。
1960年,马共的剩余部队撤至马泰边境泰方一侧的丛林中。马共在泰国的领土上夹缝中求生存又继续存在了20多年。60年代末,马共总书记陈平就一直待在中国,学习中共的经验并不时将中共的命令传达给丛林中的马共分子。深受中共影响的马共从1969年开始也开展了大规模的肃反运动,很多党员不经审问就被处死。马共内部人人自危开始分裂。1987年3月,马共分裂出来的一派经过谈判后率先决定,停止武装活动,向泰国政府投降。1989年末,在中方、泰方和马方的三方推动下,马共签署和平协议,放下武器宣布解散,正式结束长达41年的武装叛乱。马共作为与中共关系最为紧密的共产党分支,在创下世界最长的森林游击战争的纪录后,终于结束了它充满悲剧色彩的历史,永远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
就是因为这段历史,共产党在马来西亚一直被定义为非法组织。马来西亚华人也因为受马共牵连而在马来西亚长期遭受挤压。
触碰中共禁忌 黄明志歌曲引共鸣
马来西亚外交部长希沙穆丁(Hishammuddin Hussein)12月4日访问中国大陆,中共政府宣称捐赠200万剂科兴疫苗给大马。
然而,有着同样中华文化根源的马来西亚华人,对来自中共的举措时常会有异样的感受。
针对中共捐赠疫苗事件,马来西亚华裔歌手黄明志12月5在Facebook上贴出李文亮医生被武汉警方约谈的训诫书截图。他表示:“不要忘了是谁隐瞒疫情,害我们的国家被病毒入侵,死了3万多马来西亚人,无数人失业,公司倒闭。”他还嘲讽道,“还是要感谢一下”中共“亡羊补牢”地赠送保护力极低的中国疫苗。这则贴文不到两天就获得5万人点赞。
黄明志在10月推出了一首带有很多中共禁忌词汇的歌曲《玻璃心》。这首歌虽然很快在大陆被禁,但在YouTube上却引起很大轰动,截至目前点击量已超过3,600万。《玻璃心》在全球多个国家冲上歌曲排行榜。随后,他为台湾金门创作的一首推广观光歌曲《墙外》,唱出了弦外之音,再次大受欢迎,点击量已突破千万。《墙外》令许多中国大陆网民感动落泪。《墙外》是在柏林墙倒塌纪念日(11月9日)的第四天11月12日发布的。
不过,黄明志也因此被一些人贴上了“辱华”的标签。对于被称“辱华”,黄明志在接受马来西亚中文媒体“中国报”采访时表示:“我本身是华人,辱华是要辱自己吗?”他说自己从小就学中文,热爱中华文化。
黄明志还提到,身为马来西亚人,从小就被教育,共产党这个东西是不能接受的。共产党在马来西亚是完全禁止,而且是会判重罪的。
大马歌手黄明志因热爱自由而长期在台湾居住。他的歌在长期遭受中共打压的台湾也引起了很大的共鸣。台湾文化部长李永得称赞《玻璃心》:“反共比舔共更有市场。他这个是有靠观察力,他能够唱出大多数人的心声,所以才会有那种感动力。”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12/27/n1346151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