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际社会逐渐放松疫情限制,冬奥会也已结束,中共当局近日放风称,或改变“清零”政策,与国际社会接轨。观察人士表示,“清零”政策已走入死胡同,中共撑不住了,被迫考虑结束“清零”。
2月15日,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举办有关疫情后如何行动的专家论坛,主办方宣称开始为北京当局研究“新思路”。
中共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发言中称,随着欧美国家放开防疫限制,北京面临是否改变“清零”政策的选择。如果继续坚持,民营企业和个体户将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清零政策难以为继;但如完全放开,“初步预测很多人会感染、死亡”。
吴尊友承认,中国民营企业和个体户正在面临巨大压力,包括生存压力,“老百姓一年、两年能够坚持,继续下去确实很难维持”。
他同时承认,即使不采取任何防控措施,疫情也会自然回落。他以印度为例,印度去年4、5月份达到高峰,但没采取任何特别防疫措施,很快出现回落,“实际上是自然回落”。
吴尊友透露,在全球即将全面开放的大背景下,中共当局也在考虑改变“清零”,与国际社会接轨,而最有可能的办法是折衷考虑。
他说,中国多个团队正在研究既不同于“动态清零”,又不同于欧美国家不做任何防控的措施,就是说既能控制疫情,又能和国际接轨的办法,但目前“还没有制定出来”。
分析:中共被迫改变清零政策
香港艺术发展局委员、文学组委员会主席寒山碧表示,北京试图转变防疫策略并不是主动要跟西方结轨,而是没办法防止病毒传播,最后唯有因应这个环境。
目前欧洲已开始陆续解除疫情限制,英国从2月24日开始,从法律上解除所有疫情限制措施,美国、加拿大要求解除限制呼声也日益高涨。
国际专家普遍认为,病毒不会消失,但如有足够多的人通过感染和接种疫苗获得免疫力,那么病毒可能会像流感一样持续存在但总体可控,特别是Omicron传染性强但致死率低的特点,更坚定世界各国放宽限制的信心。
但专家预测,一旦全球放松限制,中国将面临巨大风险:一方面,“清零”政策使大多数中国人从未接触过病毒,因此缺乏免疫力;另一方面,中国广泛使用的中国疫苗有效性难以保障。
不仅如此,德国知名病毒学家凯库勒(Alexander Kekulé)警告说,中共“清零”政策会造成巨大经济和社会损失。
日本时评人士郑洁对大纪元表示,中共“清零”政策已经走进死胡同,最近沈阳、北京、深圳等多地报导有感染路径不详的病例,香港医疗系统也已陷入崩溃状态。病毒根本不可能防住,而全员核酸检测也被曝并非为保护民众,而是背后巨大经济利益的趋使。
美国生物科技公司副总裁怀海鹰博士去年接受大纪元采访时表示,中共“清零”及大规模核酸检测政策背后是数万亿人民币(约万亿美元)的大生意,而老百姓的死活和经济损失中共根本不管。
实际上,就连中共体制内专家吴尊友都承认,从控制传染病传播流行的科学角度来说,全员检测确实没有必要。
郑洁认为,在全球开放和国际专家否定中共“清零”政策背景下,中共可能会为面子找台阶下,改变原来政策,同时经济发展的压力也逼着中共找寻出路。
湖北武汉市民戴涛(化名)告诉大纪元,“永远靠封城来防堵疫情不是办法,每次弄得全城惶恐、商铺和企业停业,中小企业真的经不起动不动就封城这样的折腾。足不出户也解决不了问题,而且我们没办法通过清零达到一劳永逸。”
戴涛认为,国际专家和西方社会“与病毒共存、提升自身免疫力”的主张更具现实性。他说,“专家告诉我们,病毒会以各种变体长期存在,所以我们需提升自己免疫力,与病毒共存。”
北京可能不会立即结束“清零”
寒山碧认为,北京政府不会马上改变现有防疫政策,但它可能会做些准备,“假如官方媒体报导这种言论的话,说明官方态度开始松动,我看也许要在3月份两会以后。”
不过,资深评论员石山认为,北京可能要等到今年秋季举行中共二十大之后,才会结束“清零”。
石山对大纪元表示,中共把明显不可持续的“清零”政策与其政治目标捆绑,实际上将自己陷于巨大困境,但最后只能放弃“清零”。不过它可能要等到“二十大”之后才能宣布,而这近一年的时间足以对中国经济造成巨大损害。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2/2/24/n13600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