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陆各地密集出台新政,降低核酸检测的范围和频次。很多城市大面积关停核酸检测点,但是公共场所仍会查验健康码绿码,造成民众不知道要去哪里做核酸检测。另外,核酸检测企业的暴利问题备受质疑,相关公司被指“发国难财”。
一边“非必要不做核酸” 一边民众在寒风中大排长队
近期,成都、北京、深圳、重庆相继发布新的防疫规定,建议市民非必要情况不要做核酸,被视为“逐步放开”的信号。
但到目前为止,北京、上海等多数城市还没完全放弃核酸筛查。北京和上海的疫情仍在延烧。
北京官方要求,进返京人员需严格执行落地“三天三检”要求,市民进入公共场所查验核酸阴性证明的时间由72小时调整为48小时,核酸检测频次从“三天一检”变为“两天一检”。
从12月3日起,深圳市民进入药店、公园、植物园、室外旅游景点等公共场所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但仍需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
上海官方要求,自11月29日零时起,进入上海餐饮服务(含酒吧)、购物中心(含百货店)、超市卖场、菜市场、美容美发、洗(足)浴等商业场所的消费者,须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自上周以来,北京的社会面检测站及不少社区检测站被关闭,不少空置的检测亭也被机具吊离原址,一度成为中国网路的热门话题。许多北京人赫然发现,在15分钟步行范围内居然没有一座核酸检测亭,这造成民众大排长龙做核酸,有人排队超过了2小时,怨气冲天。12月4日起,北京又迅速恢复这些检测站,试图平息弥漫全市的强大民怨。
河北石家庄、广东广州先前也因快速撤除社会面核酸检测点而出现乱象,引发民众强烈抱怨。
《中国新闻周刊》4日报导,从北京到成都,在冬日寒风中,不少城市的核酸检测的队伍越排越长。原本密集分布的核酸检测点被大面积快速关停后,去哪里做核酸,成了一个折磨人的难题。
一位体外诊断(IVD)领域资深从业者表示,业内预判大规模核酸检测或将结束,但也没有百分百把握。
核酸相关企业净利润暴增 被质疑“发国难财”
据报导,2020年初,核酸检测刚被提出时,第三方检测的定价曾高达200元(人民币,下同)/人份。
如何降低核酸检测成本备受关注。2020年4月,湖北启动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集采,最低中标价16.78元,最高24.99元,检测服务最高限价为180元/人次。
降价后,第三方检测机构核酸检测的利润仍可达到约155元/人份。
目前绝大部分地区的混管检测是免费的,由政府买单。而单采一般是要个人付费的,价格约在15〜20元之间,各地略有不同。
天眼查显示,2020年1月1日至今,超过24,500家名称或经营范围含“医学检验”的公司注册成立。
随着今年实行常态化核酸检测,频繁爆出的消息是,有核酸检测机构数据造假,将阴性判定为阳性,然后引发更大的检测范围,让更多的人参与检测,最后从中赚钱。
在过去半年多,部分地区未在时限内完成常态化核酸检测的人员将被赋黄码、红码,被限制出行。
民间不断质疑,核酸检测到底有多赚钱?又是谁在赚钱?
中国有很多从事检测业务的上市企业。检测业务的龙头是迪安诊断,从公司的财报可见,上半年在检测部分的毛利率约为50%。而中国的新能源车企,毛利率只有10%左右。
半年多的常态化检测后,据全国体外诊断网统计,截至今年10月,中共国家药监局已批准41个新冠核酸检测试剂上市。还有三十多家生产企业和数百家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
同花顺iFinD数据显示,目前“新冠检测”相关上市企业共有109家,这些企业2021年全年的净利润总和为740.98亿元,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超过去年全年。
据《中国新闻周刊》报导,很多公司被新冠疫情改写了命运。原本售卖血压计、血糖仪系列产品的九安医疗,今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1倍,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19.2倍。据该公司公告显示,业绩高增主要源于新冠试剂盒销售大幅增加所致。
提供核酸检测服务业务的多家公司营收数据紧随其后。明德生物、达安基因、凯普生物、硕世生物、兰卫医学、金域医学、迪安诊断、谱尼测试等上市公司,也保持了至少两位数的营收增速。
其它核酸检测相关企业也加速了上市步伐。截至11月24日,今年共有5家“新冠检测”相关企业首次公开募股(IPO)过会。这5家过会企业都在2020年之后毛利率大幅增加,净利润均超过亿元。
随着相关公司业绩一路水涨船高,与之相反的是,社会上的质疑声越来越大。核酸检测相关公司被指“发国难财还招摇过市”。
(大紀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2/12/5/n138787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