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中国传统新年前后,一封据称“来自德黑兰监狱的信”,发表在微信的一个艺术类公众号上,随后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被中国网民热传,甚至,一家知名网络文学杂志,一度将这封“信件”视为一篇翻译作品,在一篇介绍“头巾革命”的文章中推荐了这封信。
这封信件以伊朗女子马赫萨(Mahsa)的名义撰写的信件,描述了“伊朗秘密警察”在镇压反头巾抗议活动中,针对马赫萨的信仰进行的迫害。这封“信件”在发表后的数周内,成功躲过了中共审查机构的严厉审查,得以在中国读者群体中更广泛传播。
当时,中共公安正在追查2022年的年底,在全国各地爆发的反对疫情封控措施的“白纸运动”的参与者。而这封“信件”中所描述的伊朗秘密警察对年轻异见者的追捕及审问等情节,与许多“白纸运动”参与者的遭遇惊人相似,因此在中国具有自由思想的读者中引发共鸣。
2022年11月29日,中国留学生在纽约中领馆前,手举白纸集会,声援大陆“白纸革命”。 (林丹/全球退党服务中心)
撰写这封“信件”的作者其实是中国大陆一位资深的媒体记者,她的名字叫伍勤。她在虚构的伊朗“头巾革命”的故事外衣下,讲述了2022年在中国发生的“四通桥抗议”及“白纸运动”前后,她自己以及志同道合的朋友们的真实经历。她只是给她自己以及中国一些知名的异议人士分别虚构了波斯语的名字,并把中国的地名换成了伊朗的地名。
在这篇作品中,主角马赫萨(Mahsa)因坚持其女权主义信仰,在“反头巾”抗议活动中被伊朗秘密警察抓捕,并遭受了审问。然而,在信中所讲述的情节中,一些细节让读者意识到,这个故事不太可能出现在伊朗,而更可能发生在中国大陆。
例如,这个故事的主角马赫萨是被警察以“寻衅滋事”的罪名抓捕并监禁的,但其实这个罪名是中共治下的中国大陆所特有的。
在讲述秘密警察审讯马赫萨的情节中,警察试图逼迫年轻的马赫萨承认,她和她的朋友门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影射最高领袖”,但这些警察自己“甚至也不敢说出那个名字”。这个细节让许多读者联想到了中共的“国保”警察,对“习近平”的名字所特有的敏感与避讳。
又比如,信中描述了秘密警察为了抓捕马赫萨而不得不要冒着疫情风险出公差,并因此而十分恼火,他们抱怨自己“都不知道能不能顺利回到德黑兰的安乐窝”;另一个细节则写道,她被带到一个警察局的地下室接受审问时,连上厕所都有男性警员在旁边看守。这些情景都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中国所发生的那些事。
事后,当伍勤决定逃离中国投奔自由之地时,她在自己的这篇作品末尾添加了尾注,写明了“信件”中的故事的真实社会背景是中国,而故事中女主角所经历的一切,正是作者本人的真实经历。她把这些讯息发给了自己的朋友,并告诉朋友门,如果她在试图离开中国国境时被捕,就请朋友门把带尾注的版本公布出来。
她还告诉朋友们,上述信中那些很容易让读者联想到中国现实的细节是她有意留下的线索,她希望这些暗示能被读者发现,而不是被审查人员发现。
事实上,这个故事因其虚构的伊朗社会背景的掩护,在长达数周的时间里,得以躲过了中共严厉的严厉审查而被成千上万的中国读者阅读,其中许多读者对信中那些似曾相识的描述感到惊讶。以至于有读者在微博上留言质疑,那究竟描写是异国他乡还是当下的中国大陆?
2023年2月13日,一位网名为“古宋松谷”的中国网友,在其个人的社交媒体账号 @linanxin1983 上转发了伍勤发给朋友的上述讯息。
“古宋松谷”在这篇帖文中介绍伍勤时称,“她是一个出色、正直的媒体人,对社会议题的关注和思考深度,以及组织活动的行动力都非常人。”在中国发生一些“大事件”后,她被跨省抓捕,经历了一系列风波后辗转出国。
(网页截图)
过去,为了避免被审查屏蔽,她虚构了伊朗框架来讲述自己在2022年的真实经历,现在她决定还原那些“故事”的真实面貌。为此,她告诉朋友们,如果再转发她所撰写的故事,可以转她离开中国后做过增补并添加了后记和脚注的完整版。
(网页截图)
现在,伍勤的信已经被翻译成英文,并在海外网络社交平台上被广泛传播。有中国观察人士说,伍勤以一种迂回的方式打开了一扇新的窗口,让人们可以了解中国活动人士目前所面临的艰难处境,同时也展现了这些活动人士坚持抗争的韧性与机智。(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4/03/04/a103858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