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香港,特首李家超在2023年施政报告宣布,本学年会公布小学人文科课程框架,于2025/26学年开始推行。施政报告于10月25日宣读,课程框架于不足一个月后的11月23日公布。 很明显,“小学人文科课程专责委员会”要么于施政报告前已经运作,要么教育局早已准备好课程初稿,待委员会成立后便草草通过。
根据教育局的说法,该科由常识科分拆而成(另一科是科学科),课程内容九成沿用现有常识科。然而,若细心阅读整份课程文件,不难发现转变其实是翻天覆地的。
首先是课程文件的写法。若与2021年公布的、旨在取代通识科的高中公民与社会发展科(以下简称“公社科”)相比,差异便十分明显。公社科与人文科的性质一样,都是宣扬爱国主义、篡改史实和事实、压抑学生思辩空间,然而前者在课程文件中解释课程“改革”时仍会含羞答答、顾左右而言他,首先说一堆“释放考试压力”、“减轻师生工作量”等政治化妆术语,然后才插一句“重视培养学生的正面价值观、积极态度及国民身份认同”,将课程改革的真正目的轻轻带过。它甚至仍然强调培养学生“慎思明辨的能力”(雨伞运动后教育局应叶刘淑仪要求,将“批判思维”改称“明辨思维”,认为“批判”一词会让学生只懂批评)。
全国性法律可以直接由港府转化成政策文件然而,打开人文科的课程框架,便会发现教育当局连少少温柔委婉的前戏也彻底放弃了,一切都是明刀明枪。正如李家超在施政报告中将设立小学人文科放在“爱国主义教育”标题之下,课程框架在说明“开设小学人文科的原则”时,劈头第一点便毫不讳言是要“配合爱国主义教育的方向”。其赤裸裸的程度,套用2014年政府宣传2017年政改方案时的口号,“时机已经成熟,目标非常清晰”。
如果这已经令人哗然,压轴好戏还在后头。文件为上述那一点加了注脚:搞爱国主义教育,系源自10月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爱国主义教育法》,该法例“对港澳台同胞等不同群体的爱国主义教育作出相应规定”,它所规定的一系列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全部体现于这份人文科课程框架内。
换言之,相比起传媒所说小一要认识家国观、小二要明白香港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离一部分、小六要认识国家在共产党领导下重大成就等本身已够震憾的内容,这次课程改革其实具有更令人担心的政治信息:全国性法律不再需要在香港立法会立法通过,便可以直接由香港特区政府部门转化成政策文件,制订影响广大市民福祉的各种政策。由于已经没有媒体和专业团体可以阻止政府粗暴改变游戏规则,教育上的一国便为政治上的一国鸣锣开道。
讲完课程写法,现在简单讨论一下课程内容。课程框架出笼后,有几个朋友把资料传给我,其中一位说教育当局“好阴险,摄下摄下就摄晒啲政治教育入学校”。那么,港式小学政治教育包括哪些内容?
校园内政治洗脑全面推行
首先,是国家至上。科目挂名是人文科,但新增的内容很多与中国有关:历朝历史、中国版图、名山大川、中国建设成就、家国观念,以及大幅增加日本侵华和抗战内容,包括九一八事变、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东江纵队。换言之,两年前发生的在小学内播放南京大屠杀纪录片,可能会变为恒常。
第二,政治洗脑。如果说上述内容还有一点事实根据,另一些内容便明显是意识形态多于事实,例如有国才有家、香港自古以来是国家不可分离的部分、国土安全意识等。最离谱的一个修订是五年级关于“平安是福”部分,当中“处理和减低危机的策略”一节原本只有“火警”作为例子,新增的例子竟然是“大型群众聚集活动”,目的很明显是要植入学生思想深处:游行示威是一种危机。维护国安要从娃娃抓起,所言非虚。
中国内容远多于香港“国家至上”甚为明显第三,与香港相关的部分,都与中国有关,例如驻港部队、国安法、大湾区等。作为给香港小学生学习的人文科,中国内容远多于香港,“国家至上”甚为明显。
综上观之,教育局很贪心地将近几年来的香港政治转变,一次过“摄晒”入这一科。
课程框架亦提及到一句新的党八股:青年强则国家强。这句话来自梁启超的文章《少年中国说》,教育局据此于去年拍摄了一部国庆音乐宣传片。当时已有评论指出,梁启超本意是批评现政权是“过去之国”、人民“为牛为马为奴为隶”,当局竟将这篇文章大肆炒作,而且删去了“少年独立则国独立”一句,明显有低级红高级黑之嫌。
江湖传闻,由于去年那套宣传片中,学生演员戴了口罩,教育局正筹备拍摄新一套无口罩版《少年中国说》。一错再错,这充分反映了当局的所谓爱国教育卖的是什么药。
——转自RFA
(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3/11/29/n1412636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