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央企华侨城集团旗下企业近日宣布出售明星项目上海宝格丽酒店,希望借此盘活公司资产并加速资产周转。分析认为,上海是中国经济的橱窗,极尽奢华的上海宝格丽酒店被转让,显示上海关键产业的衰退,同时标志着一个时代的变局。
去年12月26日,华侨城(亚洲)控股有限公司(03366.HK)发布公告:公司旗下国有控股企业“华侨城上海置地”已于2023年12月22日获北京产权交易所通知,通过公开挂牌程序,江苏金峰水泥集团有限公司(买方)已获识别为“建议出售”的中标人。这里提及的“建议出售”项目是指上海苏河湾项目的酒店系列资产。
公告披露,华侨城上海置地与买方已于2023年12月25日按最终代价人民币24.3亿元(3.42亿美元)(含增值税)订立交易协议。华侨城(亚洲)于2023年11月21日举行的股东特别大会上获得股东批准“建议出售”及授予建议授权,并已获得监管批准,最终代价已转账至华侨城上海置地。预计“建议出售”将于今年6月底前完成。
公告显示,华侨城(亚洲)拟出售的项目之一上海市静安区山西北路108弄即位于上海核心地段的明星项目上海宝格丽酒店。
上海宝格丽酒店于2018年开业,是全球第六家宝格丽酒店、中国第二家宝格丽酒店,同时也是全球第一家挂牌出售的宝格丽酒店。由于其超高的客房价格和商务会议报价,一开业就倍受外界关注,原因是当时大部分五星级酒店一晚的客房价格介于1000元至2000多元人民币(130至260美元)之间,而拥有82间客房的上海宝格丽酒店的价格每晚达到6000元人民币(844美元),最贵套房某些季节甚至高达每晚260,088元人民币(3.66万美元)。
《第一财经》去年10月引述华美首席知识专家赵焕焱的分析说:“宝格丽酒店的定位与一般五星级酒店有所不同,其要彰显奢侈品牌的一面,因此定价始终居高不下。但是疫情三年对于酒店住宿业务肯定是有影响的,尤其是高价酒店的入住率下滑很多。”
正如赵焕焱所言,三年疫情对上海宝格丽酒店造成的冲击不会小,这带给母公司的是翻倍的亏损。
据华侨城(亚洲)公告披露,2022年,被挂牌出售的(上海宝格丽酒店)可销售资产录得收入1.4亿元人民币(1969万美元),同比下降43.5%;除税后亏损0.52亿元人民币(731万美元),同比亏损翻了4倍有余。
公告显示,华侨城(亚洲)挂牌出售的可销售资产2023年上半年收入1.19亿元人民币(1674万美元),除税后亏损690万元人民币(97万美元)。
华侨城面临困境 央企繁华不再
此次出售上海宝格丽酒店,显然是华侨城(亚洲)及母公司的既定策略,原因是以房地产和文旅综合为主要业务的华侨城集团正面临极大的业绩压力。
华侨城(亚洲)曾在去年10月披露,董事会认为此次出售资产将令集团盘活其资产、加速资产周转,交易产生的现金流入可用于偿还贷款及借贷,并可降低集团的计息负债及实现投资收入。
2022年,华侨城自上市以来首次出现亏损,财报数据显示,其2022年实现营收767.67亿元人民币(108亿美元),同比下降25.1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09亿元人民币(-15亿美元),同比下降达387.05%。
来到2023年,伴随着旅游业的缓慢复苏,华侨城的业绩却未有明显好转。财报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深圳华侨城A实现营业收入123.22亿元,同比下降4.38%;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20.41亿元人民币(2.87亿美元)(去年同期盈利2100万元人民币),同比下滑9,813.9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亏损19.93亿元人民币(295万美元),同比下降5,617.35%。截至2023年9月30日,华侨城有息负债总额已达15.25亿元人民币(2.14亿美元)。
加速抛离未能提供正面现金流的业务以缓解流动性压力,成了华侨城的当务之急,这也正是华侨城(亚洲)抛售上海宝格丽酒店的根本原因。
华侨城集团是名副其实的央企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是中共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大型央企,总部设在深圳,已形成以文化、旅游、房地产、电子科技为主业的发展格局。
公开资料显示,华侨城前身是国务院侨办下属用来安置归国华侨的一家农场。20世纪80年代初,在时任中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国务院侨办主任廖承志的建议下,国务院批准深圳沙河华侨工业区划出4.8平方公里,由香港中旅集团建设具有工业、商业贸易、旅游、房地产及文化艺术设施的主要外向型的工业区——深圳特区华侨城,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还为“深圳特区华侨城”亲笔题写匾额。
1986年,华侨城运营主体深圳特区华侨城经济发展公司成立,并承接广东省华侨实业总公司、广东省沙河华侨企业公司在华侨城范围内所属的全部企事业单位。
随着中国第一座主题公园“锦绣中华”开业,华侨城运营主体于1997年整合旗下旅游资产,成立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同年9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母企华侨城经济发展总公司更名为“华侨城集团公司”。
在2000年推出高端住宅品牌波托菲诺小镇后,华侨城集团展开异地扩张,开始进军北京和上海,收购纸包装企业“华力控股”,于2005年在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交易,并于2007年更名为“华侨城(亚洲)控股有限公司”。
华侨城集团于2017年确定中长期战略目标,在中国文化产业、中国新型城镇化、中国全域旅游方面承接国家战略,被认为是在“践行央企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经济责任”,帮助推动中国文化产业大调整、大融合以及大发展过程。换言之,华侨城是名副其实的央企。
资深时政评论员季达对大纪元表示,上海是中国的经济橱窗、龙头,出售上海宝格丽酒店带给公众的信息不言而喻。
她说,“上海现在的经济惨况频传,过去很多繁华的地段都进入衰退,上海几个赚钱的关键产业都不行了。上海宝格丽酒店被转让,标志着一个正在发生变局的时代,它体现在外籍人员及外资的大撤离。”
金融中心上海荣景不再
2023年11月底,中国金融知名财经分析师老蛮发表的文章《上海经济有多惨》指上海经济已是一潭死水。而此时,中共党魁也赶到上海视察,先后去了上海期货交易所和科技创新园区等地,突显上海经济真的遇到了大麻烦。
就在习在上海考察期间,外媒爆出中金公司(China International Capital Corp)严禁分析师唱空中国经济的消息。
彭博社收到的一份内部备忘录显示,中金公司的分析师被禁止在公开和私下讨论、发表有关经济或市场的负评。备忘录称,员工也应避免穿着奢侈品牌或向第三方透露其薪酬。
老蛮表示,在关键性的金融数据上,作为全国金融中心的上海,非银金融企业存款增幅仅仅只有0.1%,连全国0.8%的微弱增幅都比不上,距离负值只有一步之遥。
根据中共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税务局的数据,2023年前三季度,上海创造的全部税收收入,也就是包含国税和地税在内的全口径税收收入为14,972亿(2100亿美元),与上一年同期的14,559亿(2042亿美元)相比,增幅只有2.84%。由于上一年缓缴的增值税和今年补缴的因素,全国前三季度的税收收入增幅达到11.9%,而上海的这种税收增幅已经远远落后于全国的平均增幅。
去年9月,总部位于加拿大的全球商业不动产服务机构高力国际(Colliers International)发布2023年第三季度上海写字楼市场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第三季度,上海全市写字楼净吸纳量下降至4.8万平方米,市场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其中,核心区租金降幅加剧,成本节约型企业退租及外迁情况持续增多,2023—2024年供过于求的市场环境将使全市租金继续承压。在企业降本增效成为主流的大环境下,高力国际当时预计2023年净吸纳量仅为2022年净吸纳量的三分之二。
高力国际报告显示,上海写字楼空置率已经上升到了19%,并预计2023年全年的空置率将会上升到21.6%,较年初上升4个百分点。同时预计全年写字楼平均租金将会下降4.4个百分点。上海有超过两成的写字楼空置,看起来如同一个三线城市。
在这种史无前例的现象背后,展现的是曾经在上海一租就是半栋楼的境外金融机构,从2023年年初开始正在集体收缩,甚至是直接关停中国区的业务。
据统计,2021年非中国籍人员出入境人次,相比中共病毒(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降低了95.4%。众多外籍高管因为中共的隔离政策等诸多原因不再愿意前往中国。中国欧盟商会估计,自疫情爆发以来,已有半数在华外国人离开中国。
2023年9月,上海美国商会在一份调查报告中说:“对地缘政治、中美关系和中国经济不佳的担忧都对预期构成压力。”调查发现,只有52%的受访者表示他们至少略微乐观地展望未来五年中国的商业前景。这比2022年减少了3个百分点,同时也是自1999年商会开始对会员进行调查以来的最低水平。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1/18/n1416114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