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武除孽
若太宗果真想夺位,何时不触手可及?时值生命攸关,太宗仍叹息:“骨肉相残,古今大恶!吾诚知祸在朝夕,欲俟其发,然后以义讨之,不亦可乎?”倘有他路,绝不择此。
太宗犹豫不决,众府僚意见一致:“齐王不甘太子之下,谋乱还未成功,已有除掉太子之心。齐王贪得无厌,心狠手毒,没有做不出之事。如此二人得志,恐天下不再属唐!”
“安社稷”之必须:
* 建成、元吉不容太宗,连避让洛阳、永不与争都不允,欲置死地而后快。
* 太宗若亡,元吉必杀建成而自立。
* 元吉小人,无德无能,且嫉贤妒能,国政必乱。
* 诸侯征战方息,国土凋敝,民生艰难,外族虎视。
* 适逢突厥数万骑兵驻黄河以南,包围乌城,若朝中无人,唐朝危在旦夕。
* 天下烽烟再起,万民涂炭。
* 武能定国,开创盛世天朝,舍太宗其谁?
众劝太宗:“大王,虞舜是什么样人?”太宗:“智慧深邃,才华横溢,温和谦恭,公正诚实,当儿子孝顺,做君主圣明。”众人:“假如舜帝疏通水井时没有躲过父亲与弟弟填土之毒手,便化为井中泥土;假如他涂饰粮仓时没有逃过父亲和弟弟放火之毒手,便化为粮仓上灰烬,怎能成为圣君,让自己恩泽遍及天下,法度流传后世?舜帝遭父亲小棒笞打便忍受,而遭大棍笞打便逃走,是因为舜帝心里所想皆是大事啊!”
“天与弗取,反受其咎;时至不行,反受其殃。”经一再忍让,至此忍无可忍之境地,太宗决定随天意而动,威严出手,不束手待毙。此为大义。
武德九年六月初一丁巳日(626年6月29日),太白金星白日现于正南方午位;六月初三己未日(626年7月1日),太白金星再次白日现于正南方午位。古人知道这是“皇权变更”征兆。傅奕密奏高祖:“太白见秦分,秦王当有天下。”高祖将密奏给太宗看。太宗报告建成、元吉淫乱后宫,且曰:“臣于兄弟无丝毫负,今欲杀臣,似为敌人报仇。臣今枉死,魂归地下,耻见诸贼!”高祖妃子张婕妤窃知太宗表意,驰语建成。建成召元吉谋之,元吉曰:“宜勒宫府兵,托疾不朝,以观形势。”建成曰:“兵备已严,当与弟入参,自问消息。”(《资治通鉴》卷一百九十一)
王双宽绘《百位英雄榜》尉迟恭(王双宽提供)
王双宽绘《百位英雄榜》秦叔宝(王双宽提供)
唐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626年7月2日),建成、元吉一早就派四五百兵士埋伏于玄武门。太宗叫长孙无忌和尉迟恭带一支精兵随行。太宗一行人来到,元吉先张弓搭箭射向太宗,未中。建成、元吉两人朝太宗射了三箭,太宗早有防备,身穿铠甲而来,未被射伤。混乱中,秦琼还射一箭,建成毙命。元吉见状想逃,被尉迟敬德一箭射死。这就是历史上有名之“玄武门之变”。
玄武门激战平定后,宰相萧瑀等对高祖说:“建成、元吉无甚功劳,两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计。现在秦王已把他们消灭,这是好事。陛下当把国事交给秦王。”高祖说:“这正是我素来心愿。”太宗伏在高祖胸前,大哭良久。
史书记载
“皇太子建成,地居嫡长,属当储贰,处以少阳,冀克负荷。遂昵近群小,听受邪谋,蔑弃君亲,离阻骨肉,密图悖逆,潜为枭獍。司徒齐王元吉,寄深盘石,任惟翰屏,宠树既厚,职位非轻。背违天经,协同元恶,助成隐慝,递相驱扇,丑心逆迹,一旦尽彰。惟彼二凶,罪穷数稔,祸不旋踵,用取屠戮。”(《全唐文》第一部卷一,高祖《诛建成元吉大赦诏》)
“舜不能仁四罪,尧不能训丹朱,斯前志也。当神尧任谗之年,建成忌功之日,苟除畏逼,孰顾分崩,变故之兴,间不容发,方惧‘毁巢’之祸,宁虞‘尺布’之谣?”(《旧唐书‧太宗本纪》)
“昌、发启国,一门三圣。文定高位,友于不令。管、蔡既诛,成、康道正。贞观之风,到今歌咏。”(《旧唐书‧太宗本纪‧赞》)
“建成残忍,岂主鬯之才;元吉凶狂,有覆巢之迹。若非世民逆取顺守,积德累功,何以致三百年之延洪、二十帝之纂嗣?或坚持小节,必亏大猷,欲比秦二世、隋炀帝,亦不及矣。”(《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
“建成、元吉,实为二凶。中外交构,人神不容。用晦而明,殷忧启圣。运属文皇,功成守正。善恶既分,社稷乃定。”(《旧唐书‧高祖二十二子传‧赞》)
“古公舍长泰伯,立季历为太子;文王舍长伯邑考,立武王为太子。非邪?若以贤也,大贤亦莫如太宗大功大德,格于天地,不俟古公、文王之明智,虽甚愚至下之人,亦知其当有天下。高祖惑于内不察也,老耄荒悖,可胜言哉!予故具列建成、元吉谋害太宗之事,以见太宗之计出于亡聊,实与天下诛之,比周公诛管、蔡之义,甚直不愧也。”(《邵氏闻见录》,宋邵伯温著)
创世主既安排大唐盛世为五千年中华文化之顶峰,自有安世镇邪灭乱之巨力以成。
房玄龄。(公有领域)
“直书其事”
贞观十四年,太宗谓房玄龄曰:“不知自古当代国史,何因不令帝王亲见之?”对曰:“国史既善恶必书,庶几人主不为非法。止应畏有忤旨,故不得见也。”世民曰:“朕意殊不同古人。今欲自看国史者,盖有善事,固不须论;若有不善,亦欲以为鉴诫,使得自修改耳。卿可撰录进来。”太宗见六月四日玄武门之变事,语多微文,乃谓玄龄曰:“昔周公诛管、蔡而周室安,季友鸩叔牙而鲁国宁。朕之所为,义同此类,盖所以安社稷,利万民耳。史官执笔,何烦有隐?宜即改削浮词,直书其事。”侍中魏徵奏曰:“臣闻人主位居尊极,无所忌惮。惟有国史,用为惩恶劝善,书不以实,后嗣何观?陛下今遣史官正其辞,雅合至公之道。”(《贞观政要》卷七《论文史》)
“玄武门其事”本是一桩彪炳千秋的大好事。“安社稷,利万民”,太宗之言,义薄云天,掷地有声;史官执笔,堂堂正正,何烦有隐!#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6/6/9/n797946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