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抗日寇捍卫中华
一、全面抗战
“我们就是要以长久的时间,来固守广大的空间,要以广大的空间,来延长抗战的时间,来消耗敌人的实力,争取最后的胜利。”(蒋介石)
以弱胜强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挑起卢沟桥事件,侵华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出动十万大军,飞机、坦克,大规模进犯华北,欲实现“三月亡华”。北平、天津不日相继沦陷。
蒋介石日记(曹景哲/大纪元)
事变第二天,蒋介石在日记中写下他的底线:“战事一起,则地无分东西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幼,均应抱定为国奋斗之决心,与敌做殊死战。如有中途妥协与丧失尺寸土地者,即为中华民族历史上之罪人。军人守土有责,虽战至一兵一枪,亦必与敌抗战到底。”(《蒋介石日记》,一九三七年七月八日)
日本之狂妄,并非虚张声势。日本当时是世界第六经济大国,其海军实力世界第三。明治维新后,日本用武士道精神训练出一代强悍的战争机器,在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称雄。在甲午、日俄战争大败中、俄两大国,不可一世。当时美、英、法等列强都不愿惹日本,苏联也一直惧怕日本对苏联远东地区的威胁。日本“九一八”后又占了东三省,建立傀儡满州国。其士气高昂,不可一世。中国则国弱民穷,内乱不已,人心惶惶。单凭物质实力,日本占压倒优势。面对日本虎狼之师,中国几无招架之力。美、英、法、苏等国均骑墙观望。蒋公十分清醒,他要为民族找到一条死里求生的路。
早在一九三四年,蒋介石在庐山军官训练团做题为“民族战争取胜的要诀”的演讲时就明确指出:“作战的胜负在战场上看来,虽然是决于军队的战斗,但是战斗之上,还有战术;战术之上,还有战略;战略之上,还有政略。如果在战斗上不能胜过敌人,就要在战术上取胜;如果战术上不能胜过敌人,就要在战略上取胜;如果战略上不能取胜,我们一定要在政略上取胜。”他道出了中国以弱胜强的法宝。
日本侵略为不义;中国自卫乃正义,哀兵必胜。日本求速决,无长期作战之准备;中国要持久战,蒋公从一九二八年济南事件就开始备战。日本四面树敌;中国始终只有日本一个敌国。日本实行“统帅与国务并立制度”,实为军政分离,好战军人劫持政府,甚至陆海军之间也互不买账;而中国建立“国防最高委员会”,蒋委员长总揽党政军决策大权。除去中共军队,各系军人出于民族大义,大都服从蒋委员长之最高统帅。蒋介石知道如何发挥“政略”上的优势;而日本军阀则未必有这种见识。
七月十三日,蒋介石电示北平行政首长宋哲元:“中央已决心运用全力抗战,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以保持我国家之人格。”
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公有领域)
七月十七日,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庐山谈话,向世界宣布:“我们知道全国应战以后之局势,就衹有牺牲到底,无丝毫侥幸求免之理。如果战端一开,那就是地无分南北,年无分老幼,无论何人,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任,皆应抱定牺牲一切之决心。”(《对于芦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一九三七)
变“由北向南”为“由东向西”
“父亲确实对中国大陆做了详细的地略分析,所以才决定,要对抗强敌日本,先要替日本做一个打胜中国的构想。他发现,日本如果要侵略中国,就要将攻势基地放在北方,由北向南攻击,把国军推到东南沿海,如此一来,就能达到三月亡华的美梦。我们的对策就是使日军由北向南的攻击改变为由东向西,将自己的攻势基地放在大后方(云贵川),只要基地后门是开着的,我们就有机会,所以我们会花那么大的劲开发西南公路、滇缅公路和雷多公路。如果父亲不是熟读中国的古战史,恐怕也不容易体会中国的地理。”(《蒋纬国口述自传》)
“抗战爆发后,父亲的战争指导就是要打破日军由北向南的作战线,要使国内由北向南的压力减轻,并且使日本改为由东向西的作战线,唯有如此,我们才能利用西南地区(即大后方)。”(《蒋纬国口述自传》)
德国军事顾问冯‧法肯豪森将军(德国联邦档案馆)
中国聘请的德国军事顾问冯‧法肯豪森将军在考察中国国防之后,在一九三五年秘密文件《应付时局对策之建议》里指出,“一旦军事上发生冲突,华北即直受威胁,若不战而放弃河北,则陇海路及其重大城市,即陷于最前战区。”冯‧法肯豪森将军建议中国应加强徐州、郑州、武汉、南京等地兵力。
蒋介石表示:“国军不应该在平津以南的平原上寻机决战,在那种地形上,日本人易于供应军队并发挥机动性和炮火上的优势。”(《蒋委员长指示军事委员会参谋总长程潜修正战斗序列手令》,一九三七年八月三日)
以“空”换“时”
八月十三日,上海爆发了“淞沪战役”,国军两面受敌。蒋介石将计就计,决定扩大上海战事,引日军主力南下,使日军的主力“(由)从北向南打,变成由东向西打。我们背对自己的基地,边打边退,……这样子以空间来换取的时间才起作用”(蒋纬国,纪录片《一寸山河一寸血》)。
“淞沪战役”中,国民革命军的一个机枪阵地。(公有领域)
日本没有在华南大规模用兵的打算。日军参谋本部于卢沟桥事变后拟订《处理华北时局要领》陈述:“如抗日行为波及华中华南时,亦以不出动陆军兵力为原则。”日本参谋本部以“防苏”为战略重点,认为中国华北地方割据,派系独霸一方色彩浓厚,中国将无力发起全面战争。
七月二十九日,日本参谋本部制定《对华作战计划大纲》:“一、以中国驻屯军进行作战,在平津地区对中国军队尽量加以沉重打击。二、在情况不得已时才在青岛和上海附近作战。”
蒋介石部署重兵,“不惜任何牺牲,予以强韧作战。”在战事失利的情况下,蒋自任第三战区长官,到前线指挥。一次去上海前线,蒋介石的列车被日本飞机攻击,侥幸躲过。蒋夫人在前往上海劳军途中被日军飞机炸伤。日本陆海空三军联合,火力凶猛,造成中方逾十万伤亡,最终攻下上海。处于劣势的国军,顽强抵抗,歼敌六万多,重挫日军锐气。淞沪战役,粉碎了日本“三月亡华”之计划,打破了其“逼蒋求和”的幻想。
五千年辉煌神传文化之千古英雄人物研究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7/1/3/n86611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