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名画中藏着拉斐尔的隐密婚事!一生挚爱见不得光,只好画在画布上!拉斐尔骂米开朗基罗是“刽子手!”他是唯一获准被埋进“万神殿”里的大画家!
1520年4月6日,这一天是拉斐尔37岁的生日。也就在这一天,这位天才走完了短暂的令人心痛的人生。
弥留之际 拉斐尔遗嘱:爱情和艺术
两周前的一夜狂欢,加上偶染风寒,拉斐尔一病不起,之后便高烧不退。在经过差不多两周的煎熬之后,便撒手人寰!临终前,他在侄子的帮助下订立了一份遗嘱,确保他最关心的两样东西在身后可以得到妥善的照顾:爱情和艺术。他留下一笔非常丰厚的财产给挚爱的情人;而他在罗马的画室以及画室里的所有作品,都交给两位高徒:朱利奥‧罗马诺(Giulio Romano)和弗朗西斯卡‧彭尼( Gianfrancesco Penni)继承。
弥留之际,他让罗马诺在画室的一个上了锁的柜子里,拿出了一幅画作。气若游丝的拉斐尔用尽最后的气力深情地看了一眼画中女子,便闭上了眼睛!究竟是谁让拉斐尔如此魂牵梦萦呢?就是这位美貌佳人。—《多娜‧薇拉塔》(La donna velata by Raphael)
这是一幅此前从未公开过的画作,画的名字叫做‘多娜‧薇拉塔’,但画中人的名字叫做:玛格丽塔‧鲁蒂(Margarita Luti)。她是一位面包师的女儿,美丽纯洁,聪慧可人,虽然出身低微,但却善良贤淑,气韵典雅。玛格丽塔,她就是拉斐尔的一生挚爱。
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玛格丽塔:他笔下美丽圣母像的原型
那是拉斐尔来到罗马之后不久的一天。同样出身乌尔比诺的红衣主教切尔维拉,在自己位于罗马郊外的豪宅里大摆宴筵,为这位教皇眼前的新晋红人、自己的同乡接风洗尘。
高朋满座,宾客喧哗,讨人喜欢的拉斐尔兴致很高,一众人们从柏拉图谈到普鲁塔克,从尤丽迪斯谈到雅典娜。罗马的达官显贵们对这位年轻英俊,谈吐不俗的大画家极为欣赏。座中有一个年轻人名叫卡斯迪里奥,和拉斐尔相谈甚欢。当他得知拉斐尔正在为一幅圣母像而苦于找不到合适模特的时候,便自告奋勇地表示,他认识一个来自锡耶纳的面包师的女儿,极为美丽端庄,也许会带给拉斐尔一些灵感。
几天之后,在台伯河畔的一座画舫之上,就是雕梁画栋的游船上,拉斐尔见到了这位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塔‧鲁蒂。
绝色春江细柳船,丽影摇曳绿波前。何处彩笔描秋水,无限清姿映晓天。
大画家和大美人一见钟情,从此,玛格丽塔不但成了拉斐尔一生的牵挂,还成了他笔下无数美丽圣母像的原型。就这样,拉斐尔在爱情的沐浴下,开始了快乐又忙碌的精彩人生。
拉雯尔的草地上的圣母《The Madonna of the Meadow》, 1506。公共领域)
一转眼四年过去了。 1512年底,伴随着一场如穿庭飞花般的瑞雪,圣诞节到来了。罗马城里火树银花,张灯结彩。今年除了各种照例的节庆活动之外,教廷还特别安排了一个极为隆重的揭幕仪式。米开朗基罗穷一己之力,耗时四年描绘的鸿篇巨制——‘西斯廷天顶画’,终于大功告成了!圣诞节前,教皇尤里乌斯二世又一次病倒了。这次,他知道是真的大限将至了。好在,他心心念念盼望着的天顶画终于完成了,自己终于可以安心地闭上眼睛了。
于是,他特别叮嘱揭幕仪式一定要办得非常隆重,非常庄严,非常神圣!我猜,他在心底里一定是默默地把这幅西方艺术史上最伟大的杰作的揭幕仪式,当作了是自己即将告别人间的送别仪式啦!事实也是这样,揭幕仪式刚刚结束的两个月之后,尤里乌斯二世便驾鹤西去了。
揭幕仪式令尤里乌斯二世极为满意。看着天顶上栩栩如生的诸位神祇、圣贤们,还差两个月就要70岁的老教皇不禁老泪纵横。他知道,他欣慰地知道,他的名字必将伴随着这个全世界最伟大的天花板亘古流传下去!想到这,他不禁轻声地叹了口气。一扭头,他看见了一张清秀的面庞,嗯,正是人见人爱的拉斐尔。
学习米开朗基罗的杰作
此时,在他委托拉斐尔绘制的四个房间中,只有一间全部完工了。那幅名垂青史的《雅典学院》,让拉斐尔名动罗马。但当拉斐尔看到米开朗基罗的杰作之后,还是被深深地震撼到了!拉斐尔是个非常善于学习的人,米开朗基罗雄浑激越、充满动感的笔触,给了他很大的启发。 《雅典学院》大获成功之后,拉斐尔开始思考如何能让后面几个房间的壁画展现出不同的风格。此刻,站在西斯廷仰头凝神欣赏天顶画的拉菲尔,一下子豁然开朗,关于未来画作人物构图和造型的思路,一时间清晰了起来。
于是,我们在‘博尔戈火灾’(the Fire in the Borgo)、‘艾略多罗被逐出圣殿’(Stanza di Eliodoro)、‘利奥一世与阿提拉的会面’(Leo the Great and Attila)等等画作上,都明显看到了米开朗基罗特有的雄健激烈、张扬动感、荷尔蒙爆棚!
拉雯尔《博尔戈火灾》描绘了847年在罗马博尔戈区发生的一次火灾。根据天主教会传统,教宗良四世用它他的祝福控制了火势。(公有领域)
无怪乎,后来有点小气的大师米开朗基罗,到处酸拉斐尔说:他的艺术都是从我这里偷去的!
关于这两位大师还有一段有趣的逸闻。
一天晚上,拉斐尔被一大群学徒、崇拜者、马屁精簇拥着走在街上,此时的拉斐尔正是春风得意马蹄疾啊!正巧,刚刚辛苦了一天的米开朗基罗迎面走了过来。此时的米爷正处在生命中最艰苦卓绝的时刻,西斯廷天顶画的工作弄得他是焦头烂额、灰头土脸。结束了一天辛苦的工作,脏兮兮的大师满身的颜料灰尘、蓬头垢面,正孤零零地往家走。就在这样的情形下,两位艺术史上最伟大的大师相遇了。
人间的真实就是这样,永远不会像小说或八卦描述的那般精彩,那般诗意。
米开朗基罗看见拉斐尔之后,面带不屑地嘲讽道:你这家伙,整天前呼后拥,被这么多人包围着,像个教区长似的,你这是要去哪儿啊?
拉斐尔则面带微笑,彬彬有礼地回应道:哦,我这人是多了点哈。那您呢?您看您,孤零零的一个人,像个刽子手似的,您这又是要去哪儿呢?
哈哈哈,这俩人斗起嘴来,还挺有意思啊!
但是后来,在看过‘西斯廷天顶画’之后,拉斐尔真的是心悦诚服。当晚,他一个人来到米开朗基罗家,敲开门之后,拉斐尔恭恭敬敬地对米开朗基罗说道:尊敬的大师,今天我看到了您的‘创世纪’,我要收回我那天对您说过的话。您的作品,将开创一个新的世纪。说完,拉斐尔深深一揖,不等米开朗基罗张口,便转身离去。而且,拉斐尔后来公开表达过,说:我们有幸生在米开朗基罗的时代。这些都绝非惺惺作态而是他纯真天性的展现。
若干年后,拉斐尔已经去世多年了。当米开朗基罗再次回到罗马,接受教皇保罗三世的委托为西斯廷绘制《最后的审判》的时候。有一次他从‘拉斐尔四个房间’中的签字大厅走过,墙上就是拉斐尔那幅名作《雅典学院》。以前,米开朗基罗从来没有认真看过拉斐尔的画。这次,他停下脚步,站在画前认认真真地端详了起来。半晌之后,不禁感叹道:拉斐尔能把作品处理得如此精细完美,实在难得!那一刻,天才之间的惺惺相惜,彻底化解了两人间原先的厌恶、怨气和嫉妒。在完美的艺术魅力面前,人性是很容易回归善良美好,纯真宽容的。
学习达芬奇 拉斐尔创作超过40幅圣母主题的作品
在当时的艺术圈子里,领一时之风尚的大师有两位,一个是米开朗基罗,另一个就是达芬奇。那么,善于学习的拉斐尔从达芬奇那里有学到了什么呢?我们来看一幅画。这幅名为《格兰杜卡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的画,是拉斐尔刚到佛罗伦萨后不久的作品。
拉雯尔《格兰杜卡圣母》Madonna del Granduca。(公共领域)
说到《圣母像》啊,在拉斐尔短暂的一生中,圣母主题的作品就有超过40幅。拉斐尔塑造的圣母形象,仿佛是天性的自然流露,纯真优美、庄重自然,充分体现了安宁、协调、和谐对称以及完美恬静的气韵。他笔下的圣母,毫无争议地被公认是最完美的。所以后世只要一提到拉斐尔就会习惯性地把他与美丽圣洁又柔顺的圣母形象联系在一起。直到今天,西方男士夸赞一个女士美丽纯洁的时候,还会说:您,简直像拉斐尔的圣母一样!
初到佛罗伦萨的时候,相较于米开朗基罗的激越雄浑,庄重沉静、神圣典雅的达芬奇更对拉斐尔的胃口。那时候,拉斐尔对达芬奇是怀着无限崇敬的。那么,崇敬你就怎么办呢?就学你啊!从这幅画中就可以看的出,达芬奇在绘画上最重要的发明——晕涂法,已经完全被拉斐尔掌握了。
晕涂法是达芬奇独创的绘画技法,后来成为正统学院派美术家必须掌握的重要绘画技法。这个画法的特点就是,处理不同色调间的过度极为自然,几乎看不到明暗交界处有明显的分界线,尤其是在表现人物脸部和人体转折处的时候,画得十分柔和、圆润,用色很薄,暗部干净透明,皮肤的弹性与肉感被表现得极为真切。
为了达到这种效果,需要反复涂画很多层,据说达芬奇涂画次数最多的时候,可以达到30层。这种画法使人物形象及物体轮廓看上去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一般,没有生硬的线条,只有色调的渐变和均匀的体积感呈现在画面上,故而又被叫做:薄雾法。
拉斐尔对晕涂法进行了继承和发扬,其画中人物更加圆润柔和。这幅画中的圣母,沉静、庄重、圣洁。拉斐尔笔下的圣母有一个最大的、其他画家都没办法做到的特点,那就是不同凡响的美丽端庄,其面庞既有处子般的圣洁又有母性的光辉!因为一般而言,一个女子一旦成为母亲她就不再是一个处子了,而处子特有的单纯圣洁就会变成母亲才会有的慈爱悲悯的母性光辉。
因为根据《圣经》记载,圣母玛利亚并没有通过常人的男女交合就以处子之身诞下了耶稣。所以,如何能把处子和母亲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气质和谐地揉在一起表现出来,是一个考验了古今无数大师的命题。这一点,毫无疑问,拉斐尔给出了最令人击节赞叹的答案。看看这双低垂又温存的眼神,滋润的肤色。圣母的脸上略带悲悯的神情,预示着耶稣未来要为人类承担罪业而被钉上十字架的命运,整个画面充满圣歌般的诗意。
据说,当时斯坎尼大公爵斐迪南三世的夫人,因始终不能诞下男婴而发愁。结果,她在这幅画前祈求圣母恩赐后不久,果然就生下了一个健康漂亮的男孩。公爵夫妻俩大喜过望,立刻出重金买下画作。因此这幅画还有另一名字叫做《大公爵圣母》。
拉斐尔除了在技法上学习达芬奇,构图上也取法达芬奇经典的三角构图。卢浮宫里有一幅达芬奇名作《岩间圣母》Virgin of the Rocks,就是经典的三角构图。而未来您也许会看到很多拉斐尔画的圣母,很多也都是这样的构图。比如非常著名的:《金翅雀圣母》Madonna of the Goldfinch,《普拉多圣母》Madonna del Prato,《玫瑰圣母》Madonna of the Rose等等等等。在他的众多圣母像中,我想向大家重点介绍这幅《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这幅画被公认是拉斐尔最杰出的一幅圣母主题作品。
随着绿色帘幕的拉开,美丽的圣母怀抱小耶稣从云端缓缓降下。帷幕左边身穿金色锦袍的老者,正是前任教皇西斯笃一世,这幅画正是为了纪念他而作的。右边呈半跪状的女子是圣徒圣芭芭拉。她虔心垂首,微露羞怯,表达出对圣母和圣子的崇敬恭顺。画作中心的圣母,体态丰满优美,神态秀丽文静,表情端庄安详,既圣洁又慈爱。双手的动势有一种正在把小耶稣递出去的感觉,也预示着未来耶稣将为人类牺牲的结局。
拉雯尔德《西斯廷圣母》Sistine Madonna。(公有领域)
整个画中特别吸睛的,就是前景下方的这两个超级可爱的小天使啦!这两个小家伙,正睁着滚圆的大眼睛,仰望着圣母子的降临,满脸的童真稚气,满纸的萌态可掬!这正是拉斐尔自己童心的展现,堪称神来之笔。
这幅画现在收藏在德国德累斯顿‘历代大师画廊’。你只要去了德累斯顿,你就随处都可以看见以这两个可爱指数爆棚的小天使为主题的各种纪念品!
对于这些美丽超凡的女性形象,拉斐尔自己说过:完美的美人难得一见,因此,我只好靠自己的想像来创造一位理想中的美神。也就是说,拉斐尔其实是把很多美丽女性的特点有机的糅合在一起,创造出了这些经典的、美丽的、超凡脱俗的圣母形象。
拉斐尔名声鹊起 婚姻成了问题
随着拉斐尔的名声鹊起,身价地位水涨船高。再加上教皇又对他恩宠无比,此时的拉斐尔已经不是一个普通的艺术家了。面包师的女儿玛格丽塔,出身寒微,在当时门第森严的社会中是不可能嫁入豪门的。那,嫁给拉斐尔呢?嗯,几个月前或许可以,但现在拉斐尔碰到了一个问题。
尤里乌斯二世去世后,继任教皇是来自美第奇家族的利奥十世。这位利奥十世在其它方面还真乏善可陈,但在生活的穷奢极欲和花钱赞助艺术这两件事情上,堪称是西方宗教史上最厉害的,没有之一!他在当选为教皇之后,就曾说过:既然上帝选我当教皇,那就让我好好地享用他吧!他在位十年,不但花光了前三任教皇辛辛苦苦积攒下的巨额财富,死的时候,还欠了够教廷运作几十年那么多的钱!不过,他对于艺术的慷慨确实也极大的推动了文艺复兴达到顶峰。
他非常宠爱拉斐尔,任命拉斐尔为教廷总设计师和文化大使,并慷慨地资助他进行艺术创作。这是拉斐尔亲笔完成的《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像》(Portrait of Pope Leo X and Two Cardinals),画中三人全都来自美第奇家族。端坐中央的这位就是教皇利奥十世,画面左侧这位是利奥十世的表兄弟朱利亚诺‧美第奇,后来成为教皇克莱门七世(Clemens PP. VII)。右侧这位名叫罗伊吉‧罗斯,是利奥十世的一个表亲。
拉斐尔的《利奥十世与两位红衣主教像》(Portrait of Pope Leo X and Two Cardinals)1518-1519年(公有领域)
利奥十世实在是太喜欢拉斐尔了,太想帮他成为一个更有地位的人了,甚至晋升为贵族。那怎么办?有办法!利奥十世直接命令拉斐尔迎娶一位当朝红衣大主教的侄女为妻,拉斐尔就将一跃成为教廷上层圈子里的人物了。然后,因为他卓越的画技和高超的艺术修养,再破格把拉斐尔晋升为红衣大主教。这样一来,拉斐尔就妥妥地进入上流社会了!
拉斐尔开心嘛?我猜是开心的,作为一个雄心勃勃的男人,能够成为一名红衣大主教,无疑具有巨大的诱惑力,此前和此后,都没有任何一个靠画画为生的人达到过这样的地位。
但是,有一个问题,此时的拉斐尔已经深深地爱上了地位低微的玛格丽塔,这可如何是好啊?唉。凡是情商高的、八面玲珑的人都有一个特点,就是不会轻易孤注一掷,很难为了爱情或理想抛开一切!拉斐尔,也做不到!于是,虽然心有不甘,但他还是答应了教皇的赐婚,和这位名叫玛利亚‧比别娜(Maria Bibbiena)的姑娘订了婚。然后,就一直拖着不完婚,然后,就一直拖到了去世。
拉斐尔和玛格丽塔已经秘密结婚?
2005年的时候,有一个意大利艺术史学家名叫库鲁兹,他兴高采烈地宣布了一项重大发现。他非常确定地表示,经过认真研究,他确信,在答应教皇做主的婚约之前,拉斐尔的确是和玛格丽塔已经秘密结婚了!有证据吗?有!我们再来看看前面提到过的那幅‘多娜‧薇拉塔’。
这幅画堪称是拉斐尔版的蒙娜丽莎。身着华贵衣裙,头戴白纱的少女露出神秘的微笑。而且,有没有一种婚纱照的感觉。嗯,如果摆在胸前的那只右手的无名指上能有一只戒指,就完美了,就更像是一幅婚纱照了!没错!
拉雯尔(La donna velata )(公有领域)
库鲁兹通过对拉斐尔同时代的各种文献资料的深入研究,以及使用先进的电子设备对画作进行扫描后,发现画中少女原本的的确确是戴着戒指的,而且画面背景处还有一些象征婚姻的植物图案的。但是,那为啥都没了呢?
大家还记得我在开头说过,这幅画在拉斐尔临终前被他的徒弟罗马诺找了出来。拉斐尔去世后,罗马诺就在画作上动了手脚,擦掉了戒指和一切与婚姻有关的象征图案,隐藏起了他老师的这段隐秘情事。这么做的目的,一个是为的避免触怒教廷高层,再一个就是要维护拉斐尔高贵的名誉,让他去世依然还可以享有应有的尊荣。
而且,库鲁兹进一步指出,画中一系列有关婚礼的饰物都在暗示拉斐尔的那场秘密婚恋。玛格丽塔右手置于胸前的动作,表示爱的“坚贞”——你看,这个“爱”字,是有个心的。用手摀住心,既像征着爱来源于心,也表示要保护这份珍贵的感情。还有头上佩戴着的珍珠饰物。按照当时的风俗,只有新娘在婚礼上才能佩戴的珍珠饰物。而且,“珍珠”的拉丁文就是“玛格丽塔”。还有背后被抹去的那些象征爱情、生育力和忠诚的植物,这些植物是文艺复兴时期表达爱情和婚姻的象征物。
还有一幅画可为佐证,就是这幅被称为《弗纳丽娜》La Fornarina的名作。这幅画也曾被他的学生抹去了很多象征婚姻的东西,后来经过修复才呈现出了原本的面貌。弗娜丽娜的动作和多娜‧薇拉塔非常接近,注意她左臂膀上的蓝色带状饰物,上面刻着:拉斐尔‧乌尔比诺。这可不仅仅是签名,而是像征着这两个有情人彼此的归属和承诺。
这位玛格丽塔不仅给了拉斐尔爱情的温存,还成为他笔下那众多甜美、安详、纯洁、温润圣母形象的模板。
而且,还记得上一集里我讲到的《雅典学院》嘛?拉斐尔把自己和玛格丽塔都画进了画中。爱你,就让你永远留在画里!这难道不是一种极为浪漫的方式吗?只不过难度有点大,不然,我也想试试!
插一句,在拉斐尔去世4个月之后,一个署名“寡妇玛格丽塔”的、来自锡耶纳城面包师家的女子,走进了罗马圣阿波洛尼亚女子修道院,成为了一名修女。终其一生,他们都没有名正言顺地走到一起。
300年后的法国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一定是被这段故事感动到了,于是,他画了一幅《拉斐尔和弗纳丽娜》(Raphael and La Fornarina)。画中,拉斐尔怀抱美人,回头看着刚刚完成的画像。画中的弗纳丽娜安详地看向画外,头上戴着珍珠头饰,右手戴着戒指。三百年后,在安格尔的帮助下,这对有情人名正言顺的完成了婚约!
《拉斐尔和弗纳丽娜》(Raphael and La Fornarina)。(公有领域)
“画圣”拉雯尔 学院派美术的鼻祖
拉斐尔完美,温和,细腻的绘画风格,直接影响了后世数百年的欧洲艺术圈,被公认是后世大名鼎鼎的学院派美术的鼻祖。今天,美术学院的老师、学生,以及学院派出身的艺术家们,他们使用的作画方法,本质上都是从拉斐尔那里传承下来的,几乎所有的学院派都是在秉承拉斐尔的作画方法在创作。所以,拉斐尔可以说是美术学院体系的“祖师爷”。所以,尊他为‘画圣’,实至名归。
后来,到了19世纪中后期,一群英国画坛新人,他们认为拉斐尔时代以前古典的人物造型和优美的绘画风格,已经被后来的法国学院派艺术风格弄得过于僵化和迂腐了。于是他们呼吁绘画应该回归到拉斐尔之前,应该追求返璞归真,崇尚自然、强烈的表现方式,他们被称为‘拉斐尔前派’。他们好不好不是我想说的,我想说的是,拉斐尔这个名字,其实已经成了西方艺术流派分野的一个重要标志了。
拉斐尔去世后,被特别允许埋葬在罗马的‘万神殿’里。这个‘万神殿’,是古罗马五贤王时代的皇帝哈德良修建的,堪称是古罗马时期留下来的最为经典的、不多的建筑之一。一直以来,‘万神殿’堪称是罗马的最高精神领地。能埋葬在这里的几乎无疑不是历代君王,和战功赫赫的王侯将相,只有拉斐尔这一个艺术家。这也说明当时在意大利人的心目中,拉斐尔的确地位尊崇。
1861年,意大利实现统一后的第一任国王-维托里奥·埃马努埃莱二世(Vittorio Emanuele II)最崇拜的人就是拉斐尔。即位后,他下令把拉斐尔的棺材打开,希望确定一下大师的遗体是否安然无恙,确定之后又重新下葬。当时的开棺和下葬仪式都非常隆重,现在,如果您到罗马的万神殿参观的话,在那里所看到的拉斐尔的石棺,就是1867年重新下葬时制作的。
在‘万神殿’拉斐尔的墓碑上刻着这样一段话:拉斐尔在这里安息。在他活着的时候,大自然感到了败北的恐惧;而当他一旦溘然长逝,大自然又感受到了死亡的威胁!
好了,一代画圣拉斐尔的故事就讲到这里。从下一期节目开始就进入第二季的番外篇了。我将会为大家带来几位大音乐家的精彩故事!《大话西油》,咱们下次见!
《大话西油》制作组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7/24/n1311133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