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时,山西人李某在京城当铺做生意,每年所得收入三百缗(即三百串铜钱,一串为一千文)。一天来了个同乡赵甲找他商量生计。
赵甲表示,这些日子东奔西走也没工作做,积蓄用光了,生活困难。想做点小生意开个杂货店,这种生意只要肯干、勤干,维持生活应该无虞,但是一点资金也没有了,于是来找他商量。
李某听了,当下就说:“兄台有心苦干,一定会成,资金不用担心。”李某当下二话不说,一下子就拿出一百缗钱,对赵甲说:“兄台可以用这些钱试一下,如果生意顺利,就当作与愚弟合伙也行。”
他俩一言为约,并没有立借据,也没有其他人知道。
岂知不久后,李某竟因病急逝。当铺主人通知李某的儿子,扶棺返乡。此时,赵甲正外出进货,办完货物回来,才知道李某去世的消息。
生命旅程原来不可规划。(Pixabay)
赵甲如愿开店了,货物好价格实在,生意兴旺,不出十年,家业累至数万缗钱。
另一方李家,李某骤逝时遗下年纪尚轻的儿子李君,家道也衰落了。李君毫无谋生经验,后来连衣食都成问题。亲戚们都劝李君出外营生。李君求卜了一卦,卦象是“大吉”。于是他与人相伴而行前往京城。
李君进京后,他先找到父亲以前工作的当铺处,求父辈的朋友引荐。有人知道其父有个故交赵甲。就告诉他:“赵甲现在事业兴旺,如果去央求他,想必可在他的店里谋个缺图个职。”
李君很容易就找到赵甲的店铺。赵甲看到故人的儿子高兴地款待他。他说:“老叟寻君很久了,无奈音讯全无。今天君能自己上门来,好像有神助一样呀。”他又说:“当年因为得到了先翁的资助,老叟才有今日。”
赵甲让李君在店里住下,并让他学习管账目,但没有提起给他佣金的事。李君就在店里学习作帐、管账,也不计较,极力协助店里的种种工作。
过了数年,李君从少年长成为成年人了。赵甲见到李君辛勤刻苦,心地无私,因此高兴地对他说:“君已经过二十岁,能自己成家了,应该娶妻生子了。”
李君说:“侄依靠伯父为生,现在尚无收益,怎敢娶妻而自取其累呢?”
赵甲说:“暂时不提这个。君把所有的财物合算一下,看看现存有多少价值。”李君用了几日的时间清查完毕,报告他店里现金并货物合计六万余。
赵甲听后对李君说:“好,这些财物老叟与君对分。君应该得到一半。”
李君听了感到非常吃惊,说:“伯父为何出此戏言?世侄在此数年,衣食无缺,世侄已经很感谢了。况且,世侄还在学习阶段,本不应得劳金,纵使伯父同情照顾世侄,一年给几十贯钱零用,已经很够了,为何要给这么多呢?伯父子孙很多,继承财产的人也很多,世侄怎敢有这非分的想法?”李君谦和地推辞了。
赵甲笑着说:“君不接受,老叟自有办法。”于是他设盛宴邀请当铺老板和乡里长者等人聚集在一起,李君也陪座。
敬过一巡酒过后,赵甲对众人说:“当年老叟落魄京城,遭尽了世人的白眼。李君的先翁与吾虽然相识,但非旧交,也毫无瓜葛。当时老叟开口求李仙翁资助时,李仙翁很慷慨地拿出一百缗钱来帮吾,也没立借据,是相信吾也。吾因李仙翁的资助起家,而李仙翁早早逝去。当时李仙翁说过‘如果生意顺利,就当作与愚弟合伙也行’。现在老叟获得的这些钱财,理应与李家均分的。我初见到李侄时,本来就想告诉他此事,但怕他年少不更事,钱财到手,就挥霍掉。数年过去了,见到李侄勤俭自持且能经营买卖了,我何敢负地下李仙翁之约呢?”于是拿出李君所列的财物单目,说:“请诸公作证,今天老叟将在此将财产平均分配。”
众人皆对李君说:“赵伯世上少有,你有福了。一个贫寒的人,立即成为富户,我等借酒为你祝贺。”
李君说:“诸公且慢,听我一言。赵伯所说并无凭证,是义士的高行。侄虽年轻,但不敢苟取非分的钱财。即使亡父存了一百缗钱,加上利息,我拿回二百缗已经够多了。取多了就不义,何敢自己给自己抹黑呢?”
赵甲笑着让仆人拿出已经备好的价值三万缗钱的银子来,说:“今日老叟将财产交清,可以卸下身上的重担了。”而李君呢,只见他只拿了一百缗钱价值的银子,出门就快步离开。赵甲派人去追他,已然追不上了。
赵甲邀请在场的众人作证,呈报县府,寻找李君。有官员觉得世风日下中,还有这样的好事,感到讶异。官府就发公文传唤李君和赵甲,在县衙门开庭把钱判给他。
李君回应说:“小民只是一个百姓,实在没有功德,不劳而获得到这么多钱,暴富不祥,实在不敢接受。”
官员说:“有办法!本县内有一庙坍塌已久,你拿出一部分钱来修整,这不就是功德了吗?”二人叩头拜谢而去。李君和赵甲双方争着出钱修庙,使庙焕然一新。县府给这座庙起名为“双义庙”,并颁发给赵甲一“重义轻财”的匾额。
当今世人,即使是骨肉至亲,因分家不均,财产争执不下而诉讼的多的是,从未听说过害怕得到财产而逃跑的,也没听过请官府寻找恩主的。
又据《雍正朝实录》中记载:雍正六年,河东总督田文镜上折禀奏,河南府孟津县居民崔世有,以耕种为业。本年四月,有陕西三原县人秦泰,于贩卖棉花的路上,遗银一百七十两。崔世有在路上拾获银子,归家后告诉妻子,然后寻找原主还给他捡到的银子,不取分毫,也不接受恩谢。河南府孟津县嘉许他的义举清操,给他匾额嘉赏,并请上级立碑奖励。官府赐给崔世有七品顶带,仍赏银一百两。以嘉奖他的善行。
凡人一生的境遇是贫是富,生活享用丰厚或不足,皆有一定之数,不可能因为贪心而侥幸得到意外财富和多余的享受;而实践道德仁义者,当受到该有的福报回馈。天道在主掌天地人间的运行,人的贫穷或富足的定数也反映了天道的无私,常与善人。@*#
资料来源:清 吴炽昌《续客窗闲话》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2/4/24/n137193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