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的名山九华山,充满了神圣、幽静美丽的氛围,位处华东皖南山区,有着热带湿润的季风气候,时常阴霾潮湿、雨多雾重,在这样的天然环境中,却能出现十尊经久不腐的高僧肉身,这些高僧经过长久的苦修修成正果,使信仰的善男信女们顶礼膜拜,尊敬这些觉者遗留在人间的躯体。
肉身神像的起源
九华山肉身神像最早源于唐代,是出生在现今韩国庆州市的新罗国王室金氏近属子弟金乔觉,他于二十四岁时落发出家,涉海西度至唐求法,历经千辛万苦访道名山。于开元末,卓锡九华山,宿岩洞,餐白土,宴坐清修。在公元794年7月30日,与众僧徒诀别,顿时“山鸣石陨,扣钟嘶嘎,群鸟哀啼,跏趺示寂”,寿终九十九岁。三年后打开石涵,僧徒们震惊的发现金僧肉身,“颜状如生,兜罗手软,骨节有声,如憾金锁”。
据佛经所描绘的形象认为是地藏菩萨应化,随后将其身移入石塔中供奉,尊称为“金地藏”,又俗称“九华老爷”。明代万历年间,朝廷赐金修塔建殿,赐名“护国肉身宝塔”,称殿为“护国肉身宝殿”。相传在宝殿的小山头上空出现了异彩的神光,故称其山为“神光岭”,俗称“老爷顶”。殿内石塔上有九层木塔,周围竖立着五十六尊地藏菩萨像,石塔两侧拱卫十殿阎王,整个宝殿金碧辉煌,于殿门楼上悬挂“东南第一山”的金字匾额,开创了九华山供奉肉身神像的先驱,此后肉身神像作为佛家一种崇敬的象征,不断的降临在九华山。
苦行修成的百岁公
继金地藏之后,百岁宫明代高僧无瑕和尚肉身的出现被尊为地藏菩萨“第二代应身”,“无瑕”是他的字,法名海玉。在公元1513年出生于现今北京市的芦沟桥,同样在二十四岁时出家,在五台山出家后历游名山,二十六岁时跋山涉水,行万里路来到了九华,择东崖摩空岭上卓锡,在云海雾涛中的摘星亭下,结茅苦修,取名“摘星庵”。终年以黄精、白荷、蕨根等当地植物充饥,他刺舌血拌金粉,书写《大方广佛华严经》,每隔二十天刺舌血一次,耗时三十八年的光阴,抄录完了这部多达八十一卷的《血经》,透露出无比坚强的毅力与虔诚至极的信念。
在公元1623年,高龄一百一十岁的无瑕法师圆寂,临终时拈一偈,曰:“老叟形骸百有余,幻身枯瘦法身肥。岸头迹失摩边事,洞口言来格外机。天上星辰高可摘,世间人境远相离。客来问我归何处?腊尽春回又见梅。”众僧徒将无瑕肉身跏趺于缸中。在三年后启缸,发现其肉身完好、容颜如生,认为无瑕法师苦修百年已成正果,就将肉身装金供奉,尊称“百岁公”,遂将庵名改为“百岁庵”。
相传在公元1630年,朝廷派兵部尚书王大人来到九华代圣进香,当晚住进肉身宝殿,突然看见神光岭上发出一道白光直射摩空岭百岁庵,而摩空岭上也射出一道白光照向神光岭,两光相照,奇珍异象。隔日王大人赶到百岁庵察看并询问无瑕法师的身世,当见到稀世珍宝的《血经》更是惊叹不已,认为无瑕和尚与金地藏同样是地藏菩萨的应身。随后奏明皇上,敕封海玉法师为“应身菩萨”,御书匾额;同时又御书“为善为宝”题额,并赐海玉肉身塔名“莲花宝藏”,赐金扩建庙宇,赐寺名为“百岁宫”。后有黎元洪题书“敕建万年寺,钦赐百岁宫”竖匾,高悬山门门厅之上。清道光年间扩建后,又称“万年禅寺”,成为香火盛极一时的“十方丛林”。
新唐人 / 原文网址:https://www.ntdtv.com/gb/2022/02/15/a1033481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