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们到了埃及的最南端的阿斯旺,所见景象无法解释,古埃及更添神秘……(视频截图)
古文明学者布莱恩.佛斯特(Brien Foerster)带领一群考古同好探访了阿斯旺采石场。观察那儿的石块,他指出了一些特点, 很值得人们深思。

尼罗河畔的阿斯旺位于埃及最南端,这儿有特殊的粉红色花岗岩。(视频截图)
阿斯旺最有名的是一块未完工的方尖石碑(Obelisk)。这块巨大的石头重约100万公斤!是目前世界上所知古埃及最大的方尖石碑。整个石碑是从基岩岩床一整块往下雕凿的。由于这里几乎不下雨,工地现场成了最佳的天然博物馆,工人凿刻的痕迹仍然历历可见。

古埃及最大的方尖石碑,重约100万公斤,几乎就要完工了!(视频截图)
外行人看热闹,明眼人看门道,布莱恩将石块上两组凿痕进行对照:一边是人工用石块、凿刀一下一下的凿雕,往岩石上打眼、插进木楔灌上水,木楔子被水泡胀后岩石便会爆裂开来,留下了粗糙的参差表面。
另一边我们看到有一大片平滑,近乎圆弧形的刮痕,称为勺痕(Scoop marks)。两者对比鲜明。勺痕简直就像舀冰淇淋留下的痕迹。什么样的科技才能达到这样的精致效果呢?

参差的人工凿痕与平滑的神秘勺痕,对比鲜明。(视频截图)
布莱恩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专注于秘鲁印加古庙的研究。他注意到两处都有非常类似的石块建构与精密的切割痕迹。所以他猜测某种失传的高科技透过某种能量场的作用,能够解体花岗岩本身内在的石英结构,化为沙子!
石块下面左右两边都有勺痕,几乎快要到可以把石块凿空,能够移动的程度。但整个石块就留在这个状态,戛然而止,并未完工。这是考古学上的一桩疑案。

方尖石碑下面两边都有勺痕,很像舀冰淇淋的痕迹吧。(视频截图)
石块上有一道裂缝,是因为品质不合格而被放弃了吗?那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石块产生这个裂痕?

因为这裂痕而停工吗?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而造成裂痕呢?(视频截图)
您是不是怀疑,古时用大量奴隶不就做成了吗?探察队的一位成员仿照埃及人的方式,拿着一块圆石头在石壁上敲、再敲、再敲……用力呀,再用力啊!亲自敲敲看就会明白,用人工徒手操作,根本就不可能建造金字塔那样的伟大结构。

再敲、再敲……用力呀,再用力啊!(视频截图)
怎么切割是一个问题,切好后如何运输是另一个大疑问。
一说到埃及,我们脑海里最常浮现的就是位于开罗郊外吉萨高原的古夫王大金字塔。目前公认是四千年前法老王朝时建造的。

古夫王大金字塔有40多层高,共用了230万个石块,平均每块重2千2百公斤。(视频截图)
大金字塔(Great Pyramid of Giza)高137.2米,有40多层高,底长230米。共用了230万个石块,平均每块重2千2百公斤,占地52,000平方公尺 。现在露出来的是玄武岩铺层,最外面的石灰岩表层已磨损。
以现在的认识,坚硬的玄武岩只有碳化钨和钻石才有办法切割。但是,从以上人工凿痕我们知道,法老时期并没有这样的科技手法。依照这样的高技术状态,布莱恩和其他一些学者推测可能金字塔其实是远远超出法老的时期,属更上古时期的创作。
这个说法很具颠覆性,这样的见解被称为“另类‘古埃及学’”(Khemitology)。
让我们静下心来,看看这些不可思议的景观,而且想想这些大石块都是由800公里之外的阿斯旺运来的……真的是大量奴隶赶着骡子,拉着皮筏,用圆木滚筒滚著完成的吗?

230万块精准切割的玄武岩块,真的是奴隶一下一下敲出来的吗?。(视频截图)
无垠的沙丘,引人思古之幽情。再想想230万块精准切割的石块,如果巨石的切割与运输都是高科技的杰作,那这失落的真相又是什么呢?
Source: ©Facebook Video Screenshot | Brien Foerster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8/6/18/n104944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