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的场景要能顺利实现,这取决于很多条件:爱丁堡大学仍存在,木头盒子没有丢失,这个实验没有“失传”,如何进行实验的说明信息没有丢失,那时人类的文明仍存在等等因素。
那时实验发起人、英国爱丁堡大学的Charles Cockell和他的德国、美国的合作者们将早已不在人世,他们将无法知道这个实验的最终结果——这些细菌的寿命。
一次Cockell把一种拟色球藻(Chroococcidiopsis)忘在培养皿内,十年之后发现里面的细胞依然活着。其他科学家曾成功唤醒了118年前的罐头肉里面的细菌,还有的称在数百万年前的琥珀和盐晶粒中发现了存活的细菌。
这项实验的合作者之一德国的微生物学家Ralf Moller说:“我们地球上的生命不受限于人类的标准。”于是他们合作建立了这个实验,希望能找到答案,但这样的实验意味着需要“代代相传”地进行。
他们用火焰密封了800个玻璃瓶,里面装的是拟色球藻或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其中半数还加了铅保护层,保护他们免受地面环境辐射或是宇宙射线的影响,因为辐射将对DNA造成损害。
按照研究者的设计,在最初24年里的每两年,及后面475年里每隔25年,将有实验人员来打开瓶子检测里面的细菌活性和DNA的完好度。
第一批检测结果近期已发表在《公共科学图书馆.综合》(PLOS ONE)期刊上。
打开瓶子检测细菌的活性并不难,研究者们表示这项实验难点在于如何保证能有人坚持把它继续下去。因为对于未来,未知的因素太多了。
就拿实验说明来说,现在研究人员把它存在U盘上,Moller觉得这不够保险。随着现在数字科技的快速变化,U盘也许很快就会变成无人能识的“古董”。他们也留存了纸质打印的文件,但是500年的时间,纸张早就变黄或风化了。“刻到石头上去?或者铸一块金属牌子?”Moller说,即便语言都不一定能保持500年时间不变,也许那时的人已经看不懂上面的文字了。
这个世界瞬息万变,谁也不知道500年后将会是什么样子。研究组希望研究人员每隔25年更新一下实验说明文档,让它的文件形式和语言都能符合时代的标准。
另外,这500年间,英国、德国和美国友好关系的稳定性也很重要。◇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9/2/18/n1105308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