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声称,中共夺取革命胜利靠的是三大“法宝”: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国民党根据自己的教训,给共产党加了两条:宣传和使用间谍。
中共最终能够战胜国民党和窃取政权,其中成功使用间谍全面渗透国民政府,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国民党退守台湾之后,中共几十年来继续使用间谍手段,全面渗透台湾。本文将从历史溯源,全面起底潜伏在中华民国和台湾的中共间谍。
陈布雷女儿陈琏自杀身亡
陈布雷被称为蒋介石的“文胆”,是蒋介石的高级幕僚“国策顾问”、侍从室二处主任、中央政治委员会秘书长。
陈琏是陈布雷最钟爱的女儿,1919年生于浙江慈谿。她的母亲杨品仙在她出生时获产妇热病亡。她原名陈怜儿,后改名为陈琏。1939年7月,陈琏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她考入昆明西南联大并在那里认识了她后来的丈夫袁永熙。
1942年初,和陈琏一起避居乡间的袁永熙到八路军办事处请示工作,办事处负责人亲自过问陈琏的下落,他们认为陈琏有陈布雷的身份作掩护,更便于隐蔽,于是派人找到陈琏,并送到重庆开展地下工作。陈琏服从中共的安排,很快进入中央大学历史系读书,一直到抗战结束。
1946年秋,陈琏去北平教书,当时国共合作已经破裂,内战全面爆发。陈琏立即投身到地下间谍工作中,当年在西南联大的袁永熙这时也在北平。
1947年8月10日,袁永熙和陈琏因“革命事业”的需要,经组织授意在北平东交民巷的六国饭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国民党达官贵人、军政要员、社会名流及其太太、小姐们应邀而至,北平市市长何思源证婚。
同年9月24日,两人因涉嫌为共产党间谍被捕,被解赴南京。在陈布雷的帮助下,蒋介石命令陈“严加管教”之,后两人被释放。
中共建政后,陈琏官至共青团少年儿童部部长。但她的丈夫,时任清华大学党委第一书记袁永熙却遭到打击,1956年被打为右派,陈琏成了“右派家属”,子女成了“右派子女”,在压力下陈琏与丈夫划清界限并离婚。1962年8月陈琏离京赴上海任中共中央华东局宣传部文教处处长。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造反派找到了当年蒋介石和夫人宋美龄去吊唁陈布雷与家属合影的一张照片,因陈琏在这张照片中,便认定她是叛徒,被定性为国民党的“残渣余孽”,遭受批斗和屈辱。由此她感慨道:“革命是多么残酷啊!同志一转眼间会被当作敌人!”
1967年11月19日,陈琏在上海泰兴路的华东局宿舍11层楼上一跃而下,自杀身亡。她留下的绝笔书这样写道:“关于我被捕情况,我1949年的交待是完全忠实的。这一点将来你们总会明白的,然而我自已却等不到那一天了……”
傅作义女儿傅冬菊的悲剧人生
傅冬菊,又名傅冬,1922年出生在山西太原,是傅作义的第一个孩子。
傅冬菊在重庆南开中学读书的时候,就参加中共组织“号角社”,还曾受到周恩来接见。1945年傅冬菊大学毕业后,应聘进入天津《大公报》成为一名记者。此后,《大公报》副刊上经常刊登一些别人不敢登的激进文章,傅作义感觉到女儿很可能受了共产党的影响,就让当时担任北京大学校长的胡适给她办了护照,劝她出国深造,遭傅冬菊拒绝。
1946年国共谈判破裂,中共的生存发生危机,急需了解蒋介石的全面部署,傅作义将军当时是华北地区的最高指挥官,经常去南京开会。24岁的傅冬接受了中共布置的任务,回北平“看望父亲”,窃取了重要的军事情报。傅冬将自己所知的情况,包括父亲傅作义每天的情绪变化,每两天向中共地下党员崔月犁汇报一次,再由崔月犁通过地下电台发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前线司令部。傅冬出卖了父亲,也出卖了国民政府。
由于傅冬的出卖,中共根据取得的傅作义兵力部署、战略意图等,适时掌握战机,令东北野战军提前入关,将傅作义所率部队抑困华北。傅作义被困其间,中共军队逼近北京时,是否把华北和六十万军队交出,这个责任感和现实状况,使傅作义心情非常矛盾,他痛苦到“经常自己打自己的耳光,以头撞墙,咬火柴头想自杀”。傅冬不但无动于衷,而且还着急催促父亲赶快投降。
1948年10月,傅看到大势已去,便密电求和。由于女儿的出卖,中共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自然不理。相反,11月,林彪率130万大军入关,直逼京津。直到打下天津后,才正式接受傅的求和。
在整个平津战役期间,傅冬始终在父亲傅作义身边,使共军能顺利进入北平起了很大作用。聂荣臻在回忆录中对傅冬的作用表示高度赞赏。由于当初是华北剿总政治部主任王克俊代表傅作义在《和平解决北平问题的协议》上正式签字,当平津前线司令部首长致傅作义的公函(最后通牒)在《人民日报》上公开发表后,傅冬不得不把此公函原件从文件堆下面拿出来交给父亲。傅作义看过,当即痛骂女儿不忠、不义、两姓家奴。
“文革”期间,傅冬菊曾被定为“阶级异己分子”。期间,傅冬菊携子探望傅作义,傅作义沉默良久道:“从今往后,你不要再来了。”傅作义的弟弟傅作恭,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水利工程学博士,傅作义担任水利部部长时,写信叫他报效祖国,傅作恭遂从美国归来,到甘肃省任职水利工作。1957年,傅作恭被打成“极右分子”,开除公职,后饿死于劳教的夹边沟农场。
傅冬后来在人民日报离休,晚年的傅冬生活窘迫,患多种疾病, 微薄的退休金几乎让她看不起病,住不起院。去世的前几年,政府要房改,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人员几次向她催要房款,她竟拿不出钱来买房。
傅冬菊去世那年是2007年,此时她已经卧床两年多,贫困交加,当年求她办事的许多人早已身居高位,哪个人说句话都能够改变她的处境,但直到临终也没有人去看望她。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18/10/25/n10809395.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