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爆发时,清华大学化学系学生蒯大富只有21岁,但在中央文革支持下,却成为了文革的风云人物,在他领导下的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在1966年底控制了学校。
1968年初,清华大学井冈山兵团内部,在如何评价十七年,甚至对待文化大革命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以蒯大富为首的井冈山兵团派和井冈山兵团四一四总部派各成体系,双方在清华园内各踞一方,针锋相对,互不相让,让这座蜚声海内外、风景优美、中西合壁的著名校园在武斗中变成了炮火硝烟的战场。
1968年6月,当时还是中学生的林小仲和一群中学生同伴在清华大学学生宿舍住了十天,亲眼目睹了清华大学武斗的场景。
他回忆说,我们在清华园内看到的是工事林立,铁丝网、沙袋随处可见。昔日文质彬彬的理工科大学的大学生都变成战斗队队员,钢盔、柳条帽下,许多人还戴着眼镜。到底是一流理工科大学的大学生,武斗中也有许多发明创造,除了自制的钢管长矛、扎枪等冷兵器外,不知从哪里弄来一批真枪真弹。他们还自制了土枪、土炮、土手榴弹和土燃烧弹。最让我们一行开眼的是他们将学校的推土机和拖拉机改装成土坦克,土坦克驾驶楼用厚钢板焊死,只留一个观望口。土坦克用于向对方坚守的阵地进攻时在前面开道,掩护手持长矛的“步兵”前进。武斗中蒯大富的井冈山兵团略占上风,因为他们有清华大学工人组成的“工总司”的支持,那些校工、厨师自然力气比二十几岁的学生大。但四一四总部也不甘示弱,英勇抵抗。清华园内枪声四起,炮火硝烟弥漫,两派高音喇叭高分贝的对骂,时有武斗伤亡信息传出。
这十天中我们还多次见过蒯大富,这位蒯司令短打扮,国字脸,戴眼镜,一副书生气,居然还带着一支短枪,他哪知道他所做的一切,只不过是文革中领导者的一枚过河卒。这枚过河卒和他的同学们将一个好端端的美丽校园,变成相互厮杀的战场。
我们住在清华大学的学生宿舍里,十几米的房间,两侧都是上下床,中间摆着一溜桌子,既是书桌又是饭桌。为了防止枪弹进入,窗子多被木板钉死。我在武斗前沿的楼,还见过用窗框做弹弓架,用自行车内胎绑在窗框两侧,一块大石头被弹向对方,对方被击中的窗户瞬间被打得稀烂。
回顾这段历史,林小仲感叹道:“巴金先生生前曾建议建设一座文革纪念馆,将中国现代史上这黑暗的一页警示国人,否则多年之后生活在清华园里的天之骄子们怎么会知道学兄学姐们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还有那么悲惨的清华百日武斗岁月。”
整理:袁斌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2/12/24/n13891003.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