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爆发后的1967年2月,一幅丑化中共领导人、名为《群丑图》的漫画开始热传,它最先刊发在“首都大专院校红卫兵革命造反联络站(首都二司)”主办的小报《东方红》上,其后还贴在了西长安街的红色宫墙上,来来往往的人们都可以看到,并很快传遍全国。
徐小棣写的《颠倒岁月》一书中的《乱世》一篇提到13岁的她和好友姗姗从学校去长安街看《群丑图》的经过。姗姗告诉她,自己的爸爸也在上边,“我真想撕了它”。出于帮助好友的心理,徐小棣和姗姗骑车去了长安街。
书中写道:巨幅的漫画《群丑图》贴在高大的红色宫墙上。一百个被打倒的前党、政、军要人排成一条S形的长队,每个被丑化的面孔都酷似本人。为首的是刘、邓、陶。刘少奇有红色的大鼻子,邓小平的头画的像锅铲子。我一眼就认出队伍中的梁将军,他和肖将军抬着一只大筐,筐里坐着呲牙咧嘴的罗将军,他裹绷带的伤腿跷出筐外……
这里所说的几个将军分别是梁必业、肖向荣和罗瑞卿。曾任中共军队总政部副主任的梁必业文革期间被批斗、关押、劳改长达8年,2002年离世。肖向荣曾任中央军委副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文革时被批斗、关押,1976年3月被迫害致死。而曾身兼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秘书长的罗瑞卿1965年即被打倒、免职,次年被审查,随后罗瑞卿愤而跳楼自杀未遂,但摔断了腿。这就是为何漫画中他坐在筐里被抬的原因。文革后,罗瑞卿赴德国治疗腿疾,病发去世。
至于图中坐着轿子手持令牌做发号施令状的刘少奇,是毛发动文革针对的主要目标,下场极为悲惨。他先是被打成“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党内最大的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继而又被扣上“叛徒、内奸、工贼”的大帽子,被几番批斗,被打的鼻青脸肿,最后被囚禁至死。临死时已没有人形,浑身糜烂腥臭,骨瘦如柴,蓬乱的白发有二尺长。死后被按烈性传染病处理火化,用过的被褥枕头等遗物均被焚化一空。骨灰下落不明。其妻子王光美也被关押、批斗,几个孩子也被赶出了中南海,其中一个儿子卧轨自杀。
而坐着“敞蓬轿”(四川俗语称“滑竿”)的邓小平,文革中也是几上几下,侥幸存活下来后掌握了中共最高权力,但受其连累,儿子邓朴方文革期间跳楼落下终身残疾,弟弟邓蜀平不堪死去活来的折磨自杀身亡。
此外,《群丑图》画面上围绕刘、邓抬轿的,鸣锣开道的,打旗摇扇的,舞枪弄棒的,跑腿跟班的,全是所谓“刘邓司令部”从中央到地方的“黑”干将,他们是彭真、陶铸、杨尚昆、陆定一、吴晗、邓拓、廖沫沙、夏衍、周扬、田汉、王光美、贺龙等。他们在文革中的日子自然并不好过,大都被批斗,关押,有些与刘少奇一样,凄惨死去,如贺龙、吴晗、陶铸、邓拓等。
《群丑图》的政治功用
从画作上看,画者不仅具有一定的绘画功力,还是对中共政治有所了解的。图中采用古代官员出巡招式,排列成S形队伍,向着“资本主义”悬崖走去。队伍的排列很有讲究,从他们手中的“道具”,可以看出文化大革命从准备、发动,直至该画创作时的1967年2月份,运动进展情况,次序一点没搞错。
而且画中每人的“道具”,都有根有据,形象地说明了该人所犯的“罪行”,反映了当时的一连串事件。画中人物,则运用漫画最基本的技法:大头小身体。尽管体态动作夸张,头部描绘却十分形似。
这幅形象逼真的《群丑图》打破了中共政治运作的程序规则,非常直观地将文革所要打倒的中共领导人一一列出,提前公告了文革初期的目标和“刘邓”无可挽回的失势,具有政治宣判的传播功能。
此图一出,远比语言更为普通百姓所接受,激发民众的仇恨,因此传播速度极快。据说在中央文革的支持下,当时以百万计的印数传遍全国各地,各地还竞相翻印、复制。按照官方的说法,其对当时批判、打倒“刘邓”的政治运动,起了火上加油、推波助澜的作用。
各地红卫兵等造反组织亦纷纷效仿,把本地的大小走资派串在一起,给予集体丑化,其中比较有名的是上海、西安版《群丑图》。
毛为何封杀《群丑图》
《群丑图》流传后不久,叶剑英、谭震林、徐向前、陈毅等中共将军大闹怀仁堂,表示对文革做法的不满。谭震林就以此画为靶子,抨击红卫兵丑化中共,意图就是“要把老干部统统打倒”。不过,他们并未敢直接将矛头指向鼓动红卫兵“造反”的毛本人。
1967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改进革命群众的报刊的宣传的意见》,明确提出“不要搞‘黄色新闻’及其他庸俗、低级的东西”,其中“庸俗、低级的东西”,即指漫画。据说,《群丑图》激怒了毛泽东。
据曾任北京卫戍区司令的傅崇碧在《“文革”中的卫戍区》一文中回忆:1967年7月武汉事件后毛召见他,见到他“放在面前一大卷纸,主席问:‘那是什么?’我说从钓鱼台出来时,有人拦住我的车子,放进车里的,是什么我还没看。”于是他们打了开来,一看正是彩印的《群丑图》。毛看后,很生气地说:“这是丑化我们的党!这种东西不准搞!”毛马上叫秘书给中央文革的陈伯达,要他把此图全部收起来,不准在社会上流传。
应该说,触怒毛的原因并不主要在于什么庸俗丑化,毕竟毛发动文革的主要目的就是打倒刘少奇以及支持者,真实原因是这幅《群丑图》不仅揭了毛的底,还把两个司令部的人混淆了,图中的有些人是毛所要保护的亲信,如李井泉、王任重等。在毛下令后,《群丑图》彻底消失了。
《群丑图》作者的命运
在最先刊出的漫画《群丑图》上,具名是“斗争彭、陆、罗、杨反革命、修正主义集团筹备处宣”,不过实际作者却是当时中央美术学院的学生翁如兰。
1944年生于北京的翁如兰,是著名元史大家翁独健的女儿,也是光绪老师翁同龢的后代。1962年考入中央美院,师从著名戏曲人物画家叶浅予先生,主攻人物画。当时不过二十几岁的她,因出身不好,为了彰显自己的“革命造反精神”,以示和出身家庭划清界限,遂通宵达旦绘出了《群丑图》。
在其画出的《群丑图》遭到毛下令封杀后,她被认为是“丑化中央领导人”,而被捕入狱,后被“下放部队农场改造三年”。文革结束后,翁如兰在中央美院任教,后赴美留学,之后侨居国外,从事绘画创作活动。
结语
《群丑图》的起伏从侧面反映了毛反动文革的真实意图,其中众多人物的遭遇更是文革惨烈的一个缩影,而翁如兰的洞见也让她吃了苦头。在中共一党专制下,无论是高官还是平民,又有谁可以摆脱被迫害的命运呢?此外,中共自成立后上演了何止一出丑戏?《群丑图》中和之外的中共高官们哪个没在其中扮演角色?
(看中国:http://m.kzg.io/gb4S9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