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的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是中日两国两军的对决之战。
日军为达到速胜之目的,施展了各种计谋和手段。其中包括:与希特勒合谋,请希特勒派出私人代表当说客,劝蒋中正跟日本言和;派谴女谍谋杀蒋中正;更甚者,是针对蒋中正进行了四次“斩首行动”。当时,蒋中正身在重庆,领导指挥中国军民的抗日战争。
本文陈述的,是四次“斩首行动”的过程,并分析其幕后黑手。
一、日军对蒋中正四次惊心动魄的“斩首行动”
1. 轰炸蒋中正黄山官邸(1939年6月11日)
1938年,武汉会战后,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迁往重庆。12月,日军把重庆定义为“敌国战略及政略中枢”。在随后五年半的时间里,对重庆及周边进行了218次航空战略轰炸,史称“重庆大轰炸”。
1939年5月3日,日军华中第一空袭部队的攻击机45架来袭,便是以国民军事委员会驻地为轰炸中心。目标明确,意图明显,让人直感来者不善。
日军大本营海军报导部长金泽正夫少将发表威胁性谈话,喧称:“号称400余州的中国,蒋介石没有藏身之地乃是实情。”
此后,日军把蒋中正在重庆最常住的黄山寓所列为重点轰炸目标。6月11日蒋中正在日记中说:“正午过江到黄山休息。敌机黄昏时又袭重庆,其一目标即在黄山寓所,有一炸弹正中寓所球场,余正在三楼观空战也。”
2. 再次轰炸蒋中正黄山官邸(1939年8月28日)
1939年8月28月,蒋中正在黄山官邸正与到访的印度国民大会领袖尼赫鲁交谈,突遭日军飞机反复轰炸,不得不进入防空洞躲避。
3. 轰炸重庆曾家岩国民政府(1940年7月8日)
1940年7月8日,国民政府在曾家岩政府礼堂召开五届七中全会。蒋中正到会致闭幕词,日军再次来袭,以重磅炸弹攻击,弹落院中。
对此,蒋中正日记载:“下午,到国府开全会,闭幕训话。本日敌机专炸我国府。彼知我全会仍在国府开会,而不被其轰炸所威胁矣。故其千磅大弹适落于国府院内,而会场礼堂仍如故,无恙也。”
4. 第三次轰炸蒋中正黄山官邸(1941年8月30日)
1941年是日军轰炸重庆最猛烈的年份,也是蒋中正遭遇日军“斩首行动”最凶险的年份。
这年8月,日本陆军航空军第三飞行师团长远藤三郎少将得到情报,蒋中正将在黄山官邸召开军事会议。8月30日,藤远率27架零式轰炸机,低空飞行抵近精准轰炸蒋中正官邸云岫楼,同时轰炸了市区内曾家岩国民政府。
日军炸弹落下爆炸时,蒋中正正在召开各战区司令长官及参谋长军事会议。两名卫兵当场死亡,四名受重伤。
其情之险,蒋在日记中说:“余与军事会议各同志在黄山防空洞东口新树下谈军事近况,忽闻机声,乃入洞再谈。时约十分钟,闻炸弹愈近,仍不以为意。不意连续轰炸,洞门为崩土塞没,乃觉其目标即在本洞。”
“乃妻在北洞口茅屋前读法语,未与我同在一处,甚恐妻被炸,即向北口去寻。幸彼近来,此心始安。惟今日之危,甚于二十七年之武昌与去年柳州之羊角山矣。惟山岩甚坚,洞甚固耳。炸后出洞视察,洞顶山上树木尽毁,岩土崩落,卫士重伤者四人,死两人。即往慰问,血迹满地,悲惨极矣!”
二、谁是日军“斩首行动”的幕后黑手
“斩首行动”是一个现代军事术语,是一种具有战略意义的战术行动。其涵义和作用等同于“擒贼先擒王”。它是指通过雷霆手段实现精准打击,首先消灭对方的首脑,彻底摧毁敌方的抵抗意志。“斩首行动”的三要素是“快速、精确、内应”。
何谓“内应”,即有“内线”提供准确情报。那么,究竟是谁屡次向日军提供了蒋中正的行踪情报呢?根据独立学者王康在《纵览中国》撰文的分析揭示,幕后黑手当是毛泽东、周恩来之流所为。具体分析如下:
1. 日本福祉大学远藤誉教授在其所着《毛泽东勾结日军真相》中,讲述了1956手毛泽东、周恩来会见了当年参与轰炸蒋中正黄山官邸的日本退役陆军中将远藤三郎的情节。
当时远藤三郎亲手送给毛一把日本军刀,表示日本军人从此再不与中国为敌,对过去的战争深切反省诚恳道歉。毛对远藤说,“你们也是我们的先生,我们(中共)要感谢你们,正是你们打了这一仗,教育了中国人民,把一盘散沙的中国人民团结起来了,所以,我们应该感谢你们。”毛泽东并且送给远藤一幅齐白石的画作为回礼,上面有亲笔题词,“承远藤三郎先生惠赠珍物,无以为答,谨以齐白石画一幅为赠”。
一个日军退役中将访华,居然受到中共党魁破大格接见,并互赠礼品,还感谢侵略者——事出反常必有妖。其中真正的缘由,也许毛不便言说。殊不知,远藤是走完日军侵华全过程的日军将军,当年轰炸蒋中正,或许才是让毛对远藤失态破格的关键所在。
2. 史料显示,1939年,毛泽东、周恩来已有跟日本军方高层的联络通道。
远藤誉教授《毛泽东勾结日军真相》的主角是潘汉年。潘是中共特务帮仅次于“特工之王”李克农的人物。潘职业生涯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执行毛泽东在皖南事变后“联日联汪反蒋”的决策。潘出没于日本在上海的特务机关岩井公馆,与日本陆军武官影佐帧昭交往甚密。
潘汉年干特工的最高成就,是1941年在上海直接向日本情报机关(或在南京通过汪精卫向日本军方)提供蒋中正的“最高军事机密”。这一几乎改写中国抗战史的事件,乃是中共特务帮成员梦寐以求的“殊荣”。这一事件在时间节点上,与日军第三次轰炸蒋中正官邸,令蒋遭遇平生最凶险经历相吻合。
3. 1941年初,皖南事变后,毛泽东即反复要求中共中央南方局、新华日报和八路军驻渝办事处,销毁所有电报密码、机密档案及国统区工作人员名册,尽速返回延安。毛意已决,不再维持与国民党表面上的统一战线,毛扬言“不怕决裂,不怕内战。”立即对国民党开展全面政治和军事进攻。而在“内应”上更加配合日军的“斩首行动”,或许是全面进攻的题中之意。
4. 毛泽东一天也没取消其颠覆国家的根本目标,抗战时期的全部策略,即“韬光养晦、扩充实力、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同时在斯大林支持下,离间美蒋,联日联汪反蒋。
据中共领导人之一的王明在《回忆录》中记载:“毛泽东不经政治局委员们同意,由军委秘密电台发电给新四军政委饶漱石,要他派人代表毛去与日汪商谈合作反蒋事宜,同时停止中共对日汪的军事行动。”。当时在延安的苏联彼得·弗拉基米洛夫,在《延安日记》对这段历史也有记录。
这就是毛共在抗日时期的基本路线,是毛泽东从韬光养晦到与国民党彻底决裂,直至全面内战的历史真相。
三、毛泽东对日军侵华千恩万谢
史料表明,毛泽东除了前文所说当面感谢参与轰炸蒋中正官邸的远藤之外,至少还有六次对来访的日本人表示感谢。例如:
1956年年底,毛接见日本资本家南乡三郎等人。南乡三郎为过往日本侵略中国郑重道歉之余还说,“如果将来日本能变成中国的一省就好了”。毛回答说,“问题不是这样看的,以前日本侵略者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如果没有这份民族危机感,受压迫已久的中国人民未必会醒悟,未必会团结,那么我们(中共)可能到现在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京剧。”
1960年6月21日,毛接见日本左派文学家野间宏等人时说,“我同很多日本朋友讲过这段事情,其中一部分人说日本侵略中国不好,我说侵略当然不好,但不能单看这坏的一面,另一面日本帮了我们中国(中共)的大忙。假如日本不占领大半个中国,中国人民不会觉醒起来。在这一点上我们要感谢日本皇军。”
1961年1月,毛与日本社会党黑田寿男会谈时说,“日本的南乡三郎见我时,一见面就说:‘日本侵略了中国,对不起你们。’我对他说:我们不这样看,是日本军伐占领了大半个中国,因此教育了中国人民,不然我们(中共)到现在也还在山上,不能到北京来看戏——所以日本军伐,垄断资本干了件好事,如果要感谢的话,我宁愿感谢日本军伐。”
从以上三个自然段的字里行间,我们是否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在抗战时期,谁是毛心中真正的敌人,谁是毛心中(暂时)可以联手的“盟友”。答案很显然,前者是国民党蒋中正,而后者是日本皇军。而国民党蒋中正是中共和日军共同的敌人——这或许就是中共和日军狼狈为奸“斩首行动”的政治基础和利益驱动。
(大纪元: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4/18/n144858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