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后都要唱姥姥的澎湖湾了”。近日,上海教委将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打碗碗花》原文中的“外婆”全部改成了“姥姥”,消息一被曝出就在网络炸锅了,引发争议。
爆料称,这篇文章,出自于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课本(沪教版)小学二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教材,同一教材里的第6课《马鸣加的新书包》也都改成了“姥姥”。
大量网民对此感到不解,纷纷质询上海市教委,回复是,“姥姥”是普通话语词汇,而“外婆”属于方言。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种评论、观点涌现各社交媒体,绝大多数人表示对此不赞同。
上海大学中文系教授钱乃荣对看看新闻表示,没有必要非得改成姥姥。在中国古代没有“姥”这个字,是近代将这个北京的方言词收到了普通话里。
他表示,“外婆”在汉语里已经被应用得很广了,许多书面语的文章都有,方言词汇吸收得越多,语言就越生动,越丰富。
一篇署名梁惠王的文章“‘外婆’这个词不是方言” 中说:“首先,中国古代是宗法社会,父系和母系分得非常严格,所以古书里凡是写到母系亲属,前面都要冠个“外”字。《说文》:“外,远也。”也就是对一个小孩子来说,母系相当于父系来说,是疏远的,不重要的。你看《汉语大字典》引《尔雅》是怎么说的”:
还有大量网民留言:
“跑返就是逃难”说,中共的学校不考虑教会学生生存的能力,就会扯X。
“喜洋洋的平底锅”认为,这种大一统的做法,不仅从语言上统一,思想也找个标准统一,禁锢人的思想,乖乖地当奴隶。
“岳昕”说:“作为一个北京人,我很诚实地告诉大家,姥姥有时候用在骂人的时候,比如‘你姥姥!’”
“zhouzhun”表示,连外婆都管成这样了,对少数民族的语言跟文字的迫害可想而知。
“绿色植物”认为,这压根就不是方言的问题,当年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是饱含着对“外婆”的深情的,从小到大喊的都只是“外婆”,内心里或许根本不知“姥姥”是谁,你这么一改,固然统一了,但感情也没有了,你这么乱改问过作者了吗?
“心包太虚”质疑:教委?谁委任你了?还不是党,党尽找周带鱼之类无才+缺德之流如你们教委。 告诉你们:正式称谓该是 :外祖母。 姥姥仅北方一些方言中使用。其频率还不如外婆。摇啊摇,摇到外婆家。没听说摇到姥姥家,是吗,教委?
(大纪元:http://www.epochtimes.com/gb/18/6/22/n105041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