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从2022年4月上海封城至今,中国财新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就长期处于荣枯线以下,在结束清零管制和疫情大爆发之后,今年2月份,PMI一度增长到51.6,但到了3月又回落1.6个百分点到50.0,触及所谓的荣枯线。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认为,中国经济数据出于维稳考量,没办法完全反映中国经济的真实情况,需要佐以其它的观察。
台湾总体经济学家吴嘉隆:“另外一个角度来观察中国制造业,中国制造业的大本营在珠三角跟长三角,珠三角的话你看深圳跟东莞,长三角的话你看昆山跟苏州,你从这些地方的市面的景气,工厂的就业,你就可以看出来制造业有没有复苏。”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认为,2月份制造业PMI短暂回升,说明工业只是获得有限的提振,而整体经济在清零三年后,复苏的基础并不牢固,甚至困难重重。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三年的疫情防控其实已经令到民营经济跟老百姓的收入方面都受到很大的挫伤,第二方面来说,疫情三年也导致很多一些出口订单,它的供应链已经是要么向外移。第三方面,有些村镇银行拿不到钱,到最近发生一个老百姓的医保可以动用的资金减少,也是导致老百姓对未来可支配收入的担忧。”
如果从分项来看,3月制造业就业指数再度降到临界点以下。调查显示,用工量下降主要原因是人员离职后,岗位空缺没有填补,以及企业削减成本。
上周,中共统计局也公布了官方版本的制造业PMI指数,尽管官方宣称“保持回升态势”,但订单类指数回落,过半数(55%)的企业反映需求不足。
吴嘉隆:“现在基本上外资是在撤离,包括做中国内需市场的也在撤,基本上外资在撤离,一个重要原因,当然就是当局的经济政策,还有税收优惠的这些原来吸引外资的这些条件,缺乏可信度,包括最近都可以看到对外资的打击,那么这样子的情况下,外资走了结果,很多中国的供应商供应链也跟着走。”
上任20多天的中共新任总理李强,前往湖南调研时强调,中国经济的根基,在于“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他还说,“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一个重要关口”。
黄大卫:“这几年都着重在发展一些跟所谓互联网应用,打的一些新概念,一些弯道超车的概念这些,我觉得这东西其实不是真正的中国经济跟中国制造业的根源所在,而是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回到一些具体生产,哪怕是日用产品。”
英国广播公司BBC梳理了李强上任以来的三道紧迫任务,一是重建民企信心,二是吸引外资,三是帮助中国跨过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由于李强曾经在浙江主政,又出生于盛产民企的温州,外界对他有不一样的期待。但文章也指出,作为习近平的“近臣”,在面对如此庞大复杂的经济难题时,他有多大程度得到习近平的支持,还值得观察。
吴嘉隆:“党的监管无所不在的结果,中国的创新能力会被扼杀,从制造业到服务业都一样,然后当然也到出口,所以现在中国面临的经济问题,相当程度来讲不是周期性的,而是结构性的,而且是根源在政治领域。”
吴嘉隆谈到,中国改革开放时代已经过去,光靠疫情解封,没有办法把整体经济拉抬上来,中国企业面临着须要靠内需市场支撑、须有自主创新能力让企业保持优势、还要看国际关系能否缓和的三项难点。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3/04/04/a1036830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