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林昭殉难55年后,一切似乎又回到了那个时代。举国上下对党的批评被全面封口;又有一个人被推上了“伟大领袖”的神坛;人们被极度压制,不敢反抗;同时又被洗脑宣传带入民族主义的狂热。
在这一时刻回顾林昭的精神,对当今的中国人有什么启示?
美国杜克大学世界基督教研究讲座教授连曦:“首先是林昭的认知,她对中共体制政权的那种认知,她的洞见。她当时用了一个词,她指出中共是暴政奴役。这种觉醒是当时其他人所没有看到的。另外一点就是林昭也带给我们一个针对革命暴力的警示。她自己在1951年五一劳动节之前,就曾经负责去收集一个当时所谓的汉奸恶霸地主的材料。林昭自己给朋友写信时就说,她送了他的命。而且她当时还心里和那些直接受害的人民一样的扬眉吐气,感到一种冷酷的痛快。一直到她自己也成为革命暴力的对象,才认识到革命暴力的这种野蛮。另外一点就是林昭的启示我们,应当持守个人的道德自主性和独立的判断。尤其在这种身处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之中,在政治信念上似乎是寡不敌众的时候。”
半个世纪前,林昭显示出的道德自主性和独立判断,如今看来仍然难能可贵。时至今日,一些在文革中被迫害的人反而在为迫害者中共辩护。例如电影导演刘非比一家在文革中遭到政治迫害,父亲被判刑十年。但是当刘非比想拍摄林昭的电影时,父亲却指责她是“汉奸”。
这种现象并不是个案,连曦教授分析,原因是人们的道德标准被中共替换了。
连曦教授:“他们都是一种相对的价值和道德标准,来取代一个绝对的价值和道德标准。我们知道真、善和爱,这些都是普世价值,我们要真不是要假,我们要善不是要恶,我们要爱不是要仇恨,这些就是真、善、爱,这些都是普世价值。而革命是一个相对的,有好的革命,有坏的革命。而民族主义也是一个相对的价值。民族主义只不过是原始的部落主义的现代版,它没有绝对的价值。那么在革命信仰和马列的信仰在中国破灭以后,中共在当代一直在宣扬一种民族主义、大复兴等等,想必想用这种民族主义的提法来取代原来的马列信仰,并且为它这个政权来服务。”
在偏移的道德标准下,当今中国经常出现敏感而脆弱的群众运动。人们随时会因为所谓的“辱华”而暴怒,掀起反日,反韩,反美运动,甚至打砸抢中国人的汽车、店铺泄愤。但只要党媒出面降温,这些运动立刻不了了之。
连曦教授认为,其实林昭才是真正的爱国者,她在那个年代就清晰地把中共和中国区分开来。
连曦教授:“爱国的情怀因为我们很多人都可以理解,都可以认同。但是非常遗憾的一点,统治者跟国家应该是两码事,改朝换代就过去了。但是这块土地,这个人民一直是延续着。所以我也希望大家能够跟林昭一样,能够同时,既能够爱这个土地,爱这个土地上的人民,又可以抵制一个残暴的一个奴役人们的一个政权。”
最后一次传出中国维权人士去祭奠林昭,已经是五年前的事了。而当局也已经修改了历史教科书,不再称文革是“动乱和灾难”,而是淡化成“在探索中走了弯路”。
连曦教授:“乔治·桑塔亚那(George Santayana)他说,那些不能铭记过去的人,注定要重蹈覆辙。也就是说,其实失忆的代价是巨大的。我所担心的是,当代的中国,这个民族,将要为这种集体失忆,要付上巨大的一个代价。”
但连曦教授也认为,民间的记忆终究无法被抹去。他也希望《血书》这本林昭传记可以帮助当代人保存这段记忆。不仅是为了纪念这位殉道者,也为了我们自己。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3/05/11/a10370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