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严重衰退冲击到银行系统,中国四大国有银行的存贷业务获得的“净息差”,已降至2008年金融海啸以来的最低水准,跌破盈利“警戒线”。
近期,中国四大国有银行同步披露的业绩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的核心存贷款业务,所获得的“净息差”,为2008年金融危机的一半以下。
四大银行的“净息差”全部比去年同期下降约0.1个百分点,平均值为1.32%,跌破被认定的维持银行健康经营警戒线1.8%。
美国南卡罗莱纳大学艾肯商学院教授谢田:“出现这种情况,基本上就是整个经济环境造成的。从银行的盈利角度也可以看出来,中国经济是严重的衰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生产活力减少,企业寻求资本扩大和再投资所有的借贷业务都在减少,消费者也因为债务负担很重,也不再寻求更多的债务。”
四大银行中,仅农业银行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5%,为1399亿元人民币。其它三家国有银行的净利润分别年减1%。
虽然农业银行净利润有所增长,但发放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下降8.5%,收入同比减少超350亿元。
中共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7月,银行新增贷款额低于还款额,为20年来首次。
谢田:“银行的主要业务,存贷业务,主体业务中获利的程度,跟2008年经济危机相比,还不如那个的时候。不管是商业客户还是消费者个人,所有这些贷款都在下降,银行业务的主体它的盈利,就在一直下降,这也是很自然的事情,所以这个基本上就是说,中国经济的衰退在银行业的反应。”
中国企业预警通数据显示,去年以来已有199家中小银行被注销,数量远超过前两年的总和。
谢田:“2008年的时候有世界经济危机的美国次贷危机,世界经济危机的这种大环境的背景,你可以说是因为国际市场的金融市场的问题。现在美国金融市场没有这个问题,它就只是中国自己的问题,中国自己经济结构上的问题导致这么严重的状况。”
《日本经济新闻》的一份分析报告显示,去年中国58家上市银行中,81%的“净息差”低于盈利“警戒线”。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从银行层面,‘净息差’低于警戒线,说明本身的盈利能力面临着显着压力,而贷款的规模越来越小,很多贷款没有放出去,盈利与整个金融的稳定受到一个大的挑战。而对整体经济而言,整体的信贷动能下降。民间企业很少去贷款,整个资金对经济的活力或撬动效果失去效应,反映出整个经济活动的萎缩,还有整个需求端结构性的困境。”
美国经济学者黄大卫指出,经济下行,贸易摩擦以及内需不足,产业结构不合理,导致企业和个人都不愿新增贷款。
黄大卫:“深层次的总结,中国投资市场,包括房地产市场长期低迷。银行和地方债务持续压榨金融空间。整个社会的资金配置错配,经济盈利没有改善。尽管政府出台了一些贷款政策和刺激经济措施,但短期内仍然是经济活动不活跃。”
专家认为,中国正在重蹈2008年金融海啸的覆辙,整个银行业危机蔓延,未来将会有更多的银行倒闭。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5/09/07/a1040178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