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汽车产业因产能过剩而深陷内卷泥潭,中共当局今年上半年推出各项条款来规范价格,整治内卷,但效果不佳。如今,大多数中国汽车经销商难以盈利,各个车场也被库存挤满,外界认为,中国汽车市场或将面临倒闭潮。
近日,中国第二十八届国际汽车展览会在四川成都举办,到访的游客可以从展出的近5000辆汽车中选择。国产奥迪汽车可享五折优惠。中国一汽的七人座SUV售价约22,300美元,比标价低了60%以上。
这些汽车由一家名为Zcar的公司提供,该公司表示,它从汽车制造商和经销商处批量购买汽车,之所以能够低价销售,是因为中国的汽车数量远远大过需求。
旅美经济学者黄大卫:“就是市场机制被严重的削弱,市场的需求才是真正的一个生产的目标,但是往往由于政府的政策人为干预,政策干预,政治考量,各方面进行的扭曲,他导致的后果第一个就是严重的产能过剩。”
上周,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比亚迪表示,由于价格竞争,其春季利润较去年同期下降了近三分之一。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专任教授孙国祥:“因为汽车是中国制造业与地方税收的大项,过剩会导致投资边际回报下滑,地方财政压力会上升。其次是供应链跟金融的稳定,延长应付供应商资金吃紧坏账上升,可能会放大至银行与债务市场,形成产业金融的负反馈。”
行业调查显示,多数经销商库存爆满、亏损严重,制造商难以支付供应商款项,却持续从国有银行借贷扩建工厂。
台大经济学系副教授樊家忠:“但是车市呢,在这样的一个供给面主导,然后严重的失衡,严重的内卷,价格竞争这样的一个发展过程中,一样会走向泡沫化。这其实是所谓的计划经济所带来的一个非常容易发生的风险。”
9月17日,路透社报导引述一项调查发现,中国汽车产量远超全球最大市场容量。
黄大卫:“而绝大部分的汽车经销商跟一些小中小型的汽车厂商,他们虽然在短期之内获得一些补贴,但是中长期来看,他们根本上就卖不出去,现金压力大,最后结果是导致一个大规模的破产。”
顾问公司盖世汽车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汽车产能高达5500万辆,是2023年2750万辆的两倍。中国电动车起售价低至1万美元,远低于美国市场门槛,导致制造商普遍无利可图。
黄大卫:“是政策导向与激励的结构问题,导致他们不按市场需求的生产汽车,政府把那些假的新能源,其实就是电动车,作为一个就是进行跟欧美国家进行碳排放,来坑害那些欧美国家拿到碳排放指标的一个政治目的。”
外界认为,中共政策是这场危机的核心推手。这些政策以实现就业和经济增长为目标,优先考虑提高销售和市场份额,而不是利润和可持续竞争。
黄大卫:“同时汽车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也会对中国经济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也导致一个巨大的资产泡沫跟社会危机,同时也削弱了整个市场的消费。中国应该促进消费,应该减税减付,不应该再去把老百姓所剩无几的存款,去鼓励他们消费那些没用的工业垃圾的电动车。”
2009年起,中共政府投入数十亿美元补贴,推动电动车发展,各地方政府为实现税收与就业目标,竞相提供廉价土地与补贴。然而,产能翻倍加剧,汽油车因电动转型而需求崩跌,进一步恶化了过剩问题。
樊家忠:“因为它(中共)这种倾销的方式不但会得罪欧美的市场,其实也得罪了过去它(中共)比较亲近的一些国家,包括东南亚的市场,也受不了这样倾销。所以这些事实上是会对这个这未来的贸易的摩擦的问题一定会越来越严重。”
评论认为,中国车市面临大洗牌,必然也避免不了会出现严重的倒闭。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5/09/25/a10402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