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四中全会闭幕后,对外解读所谓“十五五”规划内容,外界关注,中美贸易战持续升级,这份新规划将实体经济和科技自立自强置于优先位置,在国家赤字严重、地方欠债严重的情况下,政治考量大于经济考虑,是否反映中共正在为长期与美国战略对抗进行制度性准备。
中共中央10月24日上午举行记者会,解读23日闭幕的四中全会所谓最重要成果,也就是审议通过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中共“十五五”规划建议稿,是作为经济政策制定的关键,内容涵盖2026年至2030年的经济发展蓝图,被视为是外界观察中国经济走向的风向标。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主任江金权表示,“对此,外国很多政党都羡慕我们。”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表示,中共所谓的“十五五”规划看上去是面面俱到,但其实是没有重心。
大纪元专栏作家王赫:“中国经济现在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什么,房地产塌方之后,导致了中产阶级的陨落,目前是整个消费不振,但是在这一点上,如何对此进行具体突破,围绕这一点如何进行全面的布局,中共没有,中共目前跟西方一直在打一张牌,叫制造业牌,它打制造业牌,不是说从经济角度来考虑的,发展制造业解决不了中国庞大的失业问题。”
王赫分析指出,中共目前的问题是它的政治考量,大于经济考虑,造成整个中国经济的政策布局和投资的严重畸形,偏离经济的正常轨道。
王赫:“中国经济现在是紧缩,而且GDP增长率在持续地下滑。但是由于中共目前这个政治局面,你只能顺着最高层的意思走,而不可能提出真正具有独立意见、符合经济规律的这么一些建议出来。所以整个‘十五五’规划这个基点,对中国经济现状的困境,没有足够的认识,或者说有认识没有表示出来,或者说不敢说,这样它整个‘十五五’规划都是在沙滩上做画。”
在政策优先级安排上,“壮大实体经济”“科技自立自强”和“扩大内需”成为“十五五”规划提出的前三大主要目标。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认为,这种排列反映出中共在整个经济治理逻辑,权力优先顺序跟危机回应策略上面的一些信号。
台湾南华大学国际事务与企业学系教授孙国祥:“首先我们看到发展实体经济排在第一,说明了中共认为当前经济危机的根本在于虚实失衡。因为我们都知道习近平多次批评资本无序扩张,房地产泡沫跟金融脱实向虚的这种情况,因此把实体放在最前面,就等于四中全会的公报宣告将让制造业回归。其次的话,当然就是高水平的科技、自立自强,说明了科技创新被视为是支撑实体经济的手段。那在这里讲的并不是创新自由,而是科技安全,特别提到,暗示的是美国围堵下,确保中国不会被所谓的卡脖子。”
《华尔街日报》指出,中美两国正在争夺未来产业的主导权,尤其是在人工智慧AI领域。中共一方面减少对美国的依赖,另一方面则在继续推进科技野心。“十五五”规划表明,中共高层认为,未来几年美中之间的对抗不太可能缓和。
王赫:“按照中共现在要搞科技的自立自强,它所谓要大力的发展科技,要那个制造业转型升级,在这方面它过去五年已经投了很大的资金出来,花了很大的钱,但是中国和西方的科技水平存在一个很大的悬差,没有双方密切的科技和教育的交流,中国的科技想凭自己把它发展起来,这是绝无可能的事情。”
孙国祥:“中共已经将科技视为是安全议题而非经济议题,那科技不再属于这种像西方国家的创新体系的自由活动,而是归入国家安全体系来管理。那当然这种情况其实在某种情形可能已经是一种战时的经济顺序,说明中共正在为可能的长期中美对抗,或战略的封锁环境,在做结构的调整。因为它强调是可持续的韧性,而非短期的繁荣,强调国家掌控,而非市场的引导。”
孙国祥表示,对中共内部而言,强化中央集权,确保面对长期外部压力可能造成中共内部政治稳定的问题,才是至关重要。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5/10/24/a104032512.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