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在长达96页的协议当中,有82处“中国应该”( China shall)做什么,而“美国应该”(USA shall)出现不到5次。对两方的要求和约束,几乎是一面倒,而且还有“美国说了算”的执行机制。这样一份协议,不少华人说是“城下之盟”。
令人不解的是,中方曾多次高喊“贸易战由加征关税而起,也应由取消加征关税而止”。中共官媒《环球时报》前不久还对外宣称,中方坚持将取消关税作为“第一阶段协议”的一部分。
面对中方取消关税的强烈要求,美方并没有为之所动,仍然保留3700亿美元商品从7.5%到25%不等的关税。
而中方为何最终改变主意,硬生生吞下“惩罚性关税”?其实这里有6大因素,迫使北京必须接受,其中中方自身的因素占占了5个。
第一大因素:经济不给力
今天(1月17日)中共统计局公布了经济数据,去年的经济增速是6.1%。创近30年来最低。《纽约时报》指出,中国经济仍然面临着一些最大的挑战。
中共官媒也开始释放信号,声称“今年经济增长目标不必拘泥于6%”。而经济学家们一直在降低自己的增长预期。德国商业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周浩对《纽约时报》表示,今年将降到5.8%。
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认为,中国经济有一定的下行压力,需求不足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他认为经济增速最可能是5.8%—6%。
标准普尔的预估最低,认为会降到5.7%。
中国褐皮书首席执行官利兰·米勒(Leland Miller)指出,中国经济“看不到‘活力’,这个令人担忧”。
缺乏“活力”,或许可以从中国电力部门得到一些证实。一名国家电网匿名高级职员对《金融时报》表示,全国27家省级电力公司中,去年至少有10家亏损。国家电网正在迎接未来5年最糟糕的情况,他们预计到2024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会降到4%。
中国经济的真实状况,北京不可能完全不知情。贸易战打的就是经济实力,但中国经济不给力。如果再拖延下去,或者川普再提高关税,中国经济很可能撑不住了。
北京似乎意识到,如果经济崩溃,中共政权还能生存吗?
第二大因素:美中经济正在“脱钩”
贸易战打了一年多,美中关系也发生了变化。去年7月15日,川普曾公开表示与习近平的关系“不再那么亲密了”。川普的说法,反映着美中关系受到了影响。直接的表现就是两国经济渐行渐远,甚至滑向了“脱钩”。
大量外企持续撤离中国,仅仅是美国企业就有200多家。如果只是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业撤离中国,也不足为怪,因为中国正在调整产业转型。
但问题是,像甲骨文这样的大科技公司也要离开中国。去年5月,甲骨文表示要关闭中国的研发部门,裁员一千多人。甲骨文要撤离,很可能反映中国的转型偏离了轨道,甚至转型失败。
如果贸易战不断升级,中国外汇储备就会相应减少,外企的盈利空间也会越来越小。赚不到钱,还要被加征高关税,留在中国还有什么意义?撤离中国的速度在加快。
一旦外企都撤走了,美国又找到了替代国市场,那就是美中经济“脱钩”的时候。
而中国是出口导向型经济,美国是第一大外贸出口国。如果经济“脱钩”,中国经济很可能被腰斩。
安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高善文2018年7月31日就警告:如果国家这次走错路,美中关系处理不好,对30岁以下的年轻人来说,这辈子可以洗洗睡了。意思就是没什么指望了。
所以在签署协议后,刘鹤说了一句:“中美协议有效地阻止了中美脱钩的倾向。”
第三大因素:争取时间
这次签协议,央视进行了直播,《人民日报》也配发了评论。但它们都“漏”掉了一点,就是川普关于第二阶段谈判的部分。
川普昨天推文说,“我们(美国)正处于第二阶段(谈判)初始的有利位置”。他15日签过协议后表示,“第二阶段将很快开始”,并说“很快”访问中国。
中共官媒为什么“漏”掉这部分内容呢?因为这是真正的关键部分。无论网络盗窃、政府补贴还是国企改革,都相当敏感。
去年4月底5月初北京毁约,就是因为这些问题。美国要求中方修改60多部有问题的法律法规,杜绝网络盗窃行为,不许对国企补贴等等。
北京如果真这么做,就涉及到了中国经济体制。中共是“政经一体”,改变经济体制,政治体制也得变。通过暴力和谎言得来的政权,中共当然不会主动放弃。
但如果不改变贸易政策,面临着美国加税。川普在签字仪式上说得非常清楚,“关税是美国在谈判桌上的牌”。
怎么办?中方提出了分阶段谈判。先谈美方关注而中方也能接受的,就是第一阶段协议内容。就这个协议,北京也一拖再拖。如果不是美方明暗两线施压,不知道拖到什么时候。
《华尔街日报》消息说,中共驻美大使崔天凯12月找到了川普女婿库什纳(Jared Kushner),了解川普的想法。库什纳告诉崔天凯,如果不解决分歧,川普将在12月15日加征新关税。他建议中方“不要考虑降低关税的问题,想想如果无法达成协议会发生什么”。
于是中方表示愿意达成协议,可以大量买美国货,也接受大部分关税。这起码暂时避开了撼动中共政权的几个关键项。
北京可能有盘算:期盼川普11月大选落败。万一换上不懂经济、好对付的民主党人,对个人施以利益诱惑,可能不用修改法律了。但这有点悬,因为川普连任的可能性相当高。
但不管怎么样,签署第一阶段协议,已经争得了一些时间。但可以想见,第一阶段谈得都这么难,第二阶段深水会容易吗?
第四大因素:缓解内部压力
在一年多的贸易战当中,媒体经常报导中共内部、特别是体制内的有识之士对北京的批评声音。指责北京“误判”,造成中国经济下滑。也有中共利益集团在利益受损后,多有不满言词。
1月6日,《世界日报》援引中南海的消息,称习近平举步维艰、进退两难。因为身边只有一帮专事逢迎的庸才,具有实际执政能力的团派大员心灰意懒,出工不出力,造成中共内政外交昏招叠出。
文章还引述习身边随从的话说,“习近平早已没了几年前的豪情壮志”。
去年12月15日,习近平访问澳门期间,《世界日报》也刊文。说中共高层包括习本人,对下一届接班人进行了内定,以防不测。
讨论最高层“意外”,这是大忌。这两件事的发生,合理的解释是,习的反对派希望他发生意外。换句话说,这很可能是习的对立面在利用曾力挺薄熙来的《世界日报》放风。除了警告习,还试图在中共政坛和国内制造并加剧混乱。
去年5月,李克强曾和王沪宁在官媒对阵。李克强在国务院就业会议上要求,把失业人员留在当地,防止出现“大规模返乡潮”。而就在同一时间,王沪宁主管的《人民日报》发文“走,回乡创业去!”直接跟李克强对着干。
当月,很多人手机上收到消息“中美贸易战停火!止战!”很多商业网站都跟着推送这个消息。但新华社随后就“辟谣”,说是2018年5月20日的旧闻。
这些明显的表征,透视着中共内部的分裂。两派、甚至多派系的势力在拉扯着北京当局,每一方都在向习近平或明或暗地施加着压力。
时事评论员秦鹏认为,对中国共产党来说,“改革亡党,不改革亡国”,这是两难的抉择。现在与美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可以堵住一部分人的嘴。而这部分协议内容又对中共政权的冲击不太大,也堵住了另一部分人的嘴。一定意义上来说,为北京当局缓解了一些内部压力。
第五大因素:港台民心尽失
昨天(16日)台北市信民两岸研究协会公布了一份总统大选后的民调,评出了对选举影响最大的5件事。排在第一位的就是香港反送中,高达26.7%的民众坦承,因为北京暴力处理香港问题而改变了支持对象。
很多人都关注了台湾的总统大选,民意很清晰,1900多万选民,蔡英文得到了817万票,57.13%的得票率。
其实说起来,蔡英文应该算是反败为胜。而扭转她颓势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北京的“助攻”。它不仅打压台湾,挖角邦交国,而且对香港反送中的处理,更让台湾人看到了一国两制的虚伪。
从去年11月香港区议会选举泛民主派大胜,到台湾总统大选蔡英文以创纪录的高票连任,事实已经证明,北京的港台政策全盘皆输了,已经完全失去了港台民心。
北京不仅误判美国引发贸易战,而且误判港台民意。所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做法,已经把香港、台湾推得越来越远。别说自由民主的台湾,就连主权在中共手里的香港,也已经人心背弃。
再加上美国对台湾、对香港的支持,让北京顾虑很大。
去年美国通过了《台湾旅行法》、《台北法案》和《国防授权法》,事实上已经大幅提升了美台之间的官方联系。
而对香港,美国就香港人权立法,川普和其他美国官员都反复强调,在密切关注着香港问题。去年11月26日,川普表示美中贸易协议不会对等,必须对美方更有利。同时他指出,“希望看到香港问题好好解决(go well)”。
在联大演讲中他还说,“中国(中共)如何选择处理(香港)局势,将在很大程度上说明其在未来世界中扮演的角色。我们希望习(近平)主席成为一位伟大的领导人。”
北京担心,如果美国在贸易谈判中打出这两张人权牌,中方会更难受,所以使劲讨好川普,希望减轻一些压力。
第六大因素:美国不相信中共
这一点,相信北京也很清楚。川普在签字仪式上解释了为什么要维持对华关税。他说“我不能丢掉手里的牌”,如果把所有关税都撤销了,美国也就无牌可打了。要想全部撤销关税,只有等第二阶段谈判完成了,才有可能撤销。
这已经很明白了,就是提防北京再次变卦。美国保留大部分关税,让中方时时感觉到疼痛,这样才不太可能毁约。
这也是关税得以大部分保留的一个最关键的问题。不管你说的多么天花乱坠,但是你有不光彩的案底。说白了就一句话:美国不相信中共,必须给你戴上“紧箍咒”。
时事评论员蓝述表示,接受惩罚性关税,纯粹是北京的无奈之举。因为中共政权已经危机四伏,从国内帮派打斗、中国经济疲软,到港台渐行渐远、民心尽失,再到国际社会对中共的施压围堵,中共政权随时都有崩溃的可能。为了保住政权,北京只能硬生生地吞下惩罚性的关税。
不过蓝述指出,中共实施暴政几十年,已经是天怒人怨,天灭中共成了人们的共识。不论北京当局怎么保政权,最终都是徒劳。因为中共解体,已经是历史必然。
好的,感谢您关注新闻看点,再会。
大纪元《新闻看点》制作组 :https://www.epochtimes.com/gb/20/1/17/n1180145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