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前江苏省委副书记张敬华被“双开”,罪状之一是“经济数据造假”。此前一日,当局召开统计造假不收手不收敛问题专项纠治工作动员部署视像会议,中共国家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康义称,统计造假、弄虚作假是统计领域最大的腐败,是对政府统计公信力最大的伤害。而就在前几天,国家统计局还通报了河北省邢台市、河南省焦作市、贵州省毕节市、安顺市有关县(区)统计违法案件。
这表明虽然三令五申,第三轮统计督查正在进行中,但“统计造假”仍旧猖獗,所谓“不收手、不收敛”,当局不得不搞“专项纠治”。
众所周知,统计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综合性基础性工作,国家统计局是重要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国家重大决策,需要坚实可靠的统计信息支撑。然而,统计造假是中共的痼疾,在统计能力、统计数据质量和统计公信力方面存在严重缺陷。
习近平上台后,对统计系统进行改革,操刀者是宁吉喆(2016年2月-2022年3月,以正部长级的国家发改委副主任的身份兼任国家统计局局长、书记)。有进展,却有限。官方称“十三五”时期统计改革发展取得显着成就,只敢说“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而非根本改善),“防惩造假的统计生态正在形成”(而非“已经形成”)。2021年年底发布的《“十四五”时期统计现代化改革规划》,“总体目标”中也只是提“统计数据质量持续提高”,“调查对象依法如实上报源头数据,不敢造假、不能造假、不想造假的良好统计生态进一步形成”。
中共一贯说大话,怎么在“统计现代化”领域说话这么小心翼翼呢?这倒不是中共局部改良了,而是统计造假根深蒂固,成为中共体制的一大特征,根本不想、也无能力彻底解决。只是在技术上、形式上做些改进,而不可能进行体制性的根本改革,提供一个让统计数据说真话的政治生态。
对中共而言,统计具有三重职能。第一,支持决策;第二,服务政治;第三,洗脑民众。这三重职能是打架的。如果要有效支持决策,统计数据的真实、及时、完整就必须是第一位的。但是,中共内斗无所不在,官场的常态是“数字出官、官出数字”,怎么可能允许有一个独立的统计部门存在?再加上,谎言是中共统治的基本要素之一,任何时候都“形势一片大好”,统计数据就是证据之一。因此,对统计数据的政治审查是中共的必然。这也是当代中国数不清的大大小小决策错误的一大原因。
正是这么一个背景,所以习当局对统计改革也是用了心,深改委几次出台文件,但就是解决不了统计数据真实性的问题。虽然,宁吉喆说2018年后统计数据质量明显提高,当局也授权国家统计局分别于2019、2020、2021开展三轮统计督察,并在第三轮首次实现对省级地区党委、政府常规统计督察“全覆盖”,但统计乱象仍然层出不穷。
例如,2021年9月2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披露了前两轮督察发现的问题(涉及19个省区市和9个国务院部门):有的地方政府出于招商考虑授意企业虚报数据,统计人员甚至提供包括具体经济数据的表格,要求企业“依葫芦画瓢”,确保数据“稳定增长”,个别月份还会明确要求具体增速;个别地方经信部门年初召开会议直接布置统计造假任务,并为企业发放“造假补贴”;有的企业为达到“规上”标准,虚报统计资料,与税务局数据存在偏差,有的甚至没有缴税记录。
从整顿统计乱象这个角度讲,当局现在开展“专项纠治”有其必然性的一面。不过,当局的用意并不限于此,甚至主要不在于此。
为什么呢?众所周知,因为上海封城、极端的动态清零,大大加剧了中国经济的困境。目前,怎么保经济、“稳住经济大盘”不崩应是最主要的事情。即使要整治统计乱象,也不一定非要选择在这个火烧眉毛的时间吧?当局偏偏这么选择,这难道是巧合?
没有人不明白,在“二十大”前的这个微妙时刻,经济统计数据有鲜明的政治含义。如果经济数据好看,说明上海封城的影响正在淡化、是可控的,这可为习的“动态清零”背书。相反,如果经济数据很难看,反对“动态清零”的声音会越来越强,习的压力就相当大。
习当局这时搞“专项纠治”,不能不令人怀疑是意有所指。
大纪元首发:https://www.epochtimes.com/gb/22/6/1/n137501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