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动态清零”政策,重创中国经济,造成百业萧条。中共总理李强上任后,为救经济不断对外资和民企喊话。外界注意到,李克强当年提出的“地摊经济”,又在中国多地重新出现。
台湾中央社4月25日报导,最近的北京二环内出现零星摆摊,可能出现在大商场的外头,可能出现在知名网红胡同旁边的小胡同,通常是“50×50”大小的瓦楞纸上摆着简单的饰品、玩具,业者看上去是“辛苦人”。
报导说,疫情3年后的北京出现“摆摊经济”,这样有着人间烟火气息的经济状态,仍受限于政策而不会出现在北京市区,仅出现在北京城外围环境,摆摊时间限于每周五到周日的下午4时到晚间11时收摊。
报导举例,33岁的北京人刘秋文(化名)原本是英语老师。他表示,因为疫情关系,实体机构无法上课,后续可以上课后又有了“相对应的政策”(补教界的“双减”),又无法工作。
疫情3年让他的职业大转变,现在刘秋文是通州后车厢日落市集的摊主。他在市集有三个摊,除了卖鸡翅包饭,还有卖章鱼烧与中国式的热狗堡,一直忙到凌晨1时才到家。
报导说,这种现象不只出现在北京,上海青浦区、闵行区出现“上海摊”,杭州放宽“外摆”限制等,这都反映出,民间对于经济要活络、要赚钱顾生计的渴望。
3年的“清零”政策重创中国经济,大量商户倒闭关门,民不聊生。外界注意到,“地摊经济”又开始悄悄回归,多地也提出鼓励商业“外摆”试点。
今年1月,北京提出“外摆”政策。2月20日,上海公布《关于设摊经营活动指导意见》。去年9月,上海就修订了《上海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不再要求全面禁止“路边摊”。
3月13日,杭州官方宣布,城管局进一步放宽审批条件,在52个智慧商圈、商业特色街、夜间经济聚集示范区,以及若干个区级商圈等区域,加大支持商业外摆、户外文化商业活动(户外促销)等经营活动。
现在这种摆摊方式与当年李克强提出的“地摊经济”,其实是一样的,目的都是为了缓解日益高涨的失业潮。
在2020年5月举行的中共两会上,时任中共总理李克强提倡“地摊经济”来缓解经济压力,多个城市迅速兴起“地摊热”。但短短几天后,官方宣传突然变调,李克强的“地摊经济”表述突遭中宣部封杀。这些现象引发舆论猜测,被认为这背后涉及“习李斗”。
今年中共总理李强上任后,急于挽救经济,频繁参加与经济有关的公开活动,并不断对外资和民企的喊话,将进一步开放,等等。
BBC此前报导指,李强正面对三大难题。一是重建民企信心;第二是吸引外资;第三则是帮助中国跨过所谓“中等收入陷阱”。
中共国家统计局3月15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16至24岁劳动力的调查失业率已接近25至59岁劳动力失业率的4倍。而中国经济在2023年持续下行,1-2月官方公布的个人所得税同比下降了4%,显示失业人数在增多。
目前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工作的白先生告诉大纪元,由于现在经济下行,就业环境等整体状况都不好,读研究生毕业的都很难找到工作,整体的大趋势是年轻人都在躺平。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3/04/25/a1036985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