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中山二院)医生集体患癌事件,引发轩然大波。同时,中国实验室的安全问题浮出水面,让许多长年泡在实验室赶研究成果的学生感到害怕,才知道自己用过的那么多试剂都有毒。
11月6日,中山二院乳腺外科苏士成导师团队中,有多名学生患上罕见型癌症的事情被曝光。该院先是“辟谣”否认,随后又改口称,近年在该实验室工作、学习过的人员中有3名患癌。
其中一名黄姓女博士患胰腺癌肝转移,她在团队微信群中透露自己只剩下几个月的生命,结果却被苏士成踢出群组。有知情者爆料说,已经确诊患癌的不只三人,目前还有六人等待最后的病理报告,很多都已经是晚期。
此事件立即引发舆论关注。但该院却在“众目睽睽”下,火速拆除涉癌实验室,外界直指,该院“毁灭证据,此地无银三百两”。
科研成果、论文、毕业、就业,是医学院学生必经之路。近年来,卷科研、泡实验室成为医学生的日常。在中山二院事件爆发后,也引发很多医学生的害怕。
据《经济观察报》报导,接受采访的多数学生表示,他们没有接受过实验室安全培训;“中山二院的消息上了热搜,我才发现,原来用过的那么多试剂都有毒”。
在读博士生沈南(化名)回忆,自己读硕士期间,第一次进实验室,导师把任务分配下来,就由师兄师姐带着操作实验,第二次就自己上手了。
“我们的防护知识只停留在知道戴手套和口罩,至于为什么戴?哪些东西对身体有损害,大家不清楚。”沈南说,没有相关的实验安全培训。
沈南说,“看到中山二院的事件,我才去搜索了通风橱是什么样子的”,要不是这件事,她甚至不知道慢病毒实验需要在P2实验室做。
一所211大学的教师陈康(化名)表示,学生一般由师兄师姐带,告知一些实验步骤和安全防护,但如果遇到师兄师姐也不了解的新试剂,只能自己上网查询,否则无法得知具体的毒性、可能的危害,以及需要做的防护。
一位医学博士读硕士期间,有一次在实验室,有同学没盖DNA胶缓冲液的盖子,师姐就说了一句“这个有剧毒”。当时他又惊又怕,但师姐告诉他,淡定。
一名医学硕士有一次由师姐教染片子,由于师姐不在实验室,她独自一人染了两个多小时,二甲苯的气味熏得她头疼,饭都吃不下。“二甲苯可能会对呼吸道、皮肤、造血功能等造成损害,很多危险的操作都是我自己后来慢慢反应过来的”。
报导提到,由于实验时间不定,熬夜通宵家常便饭,无可避免必须在实验台吃喝,甚至直接把烧水壶放在实验室桌上,若干经费不足的实验室可能护目镜都是破烂的,学生还得倒贴自己买手套。
陈康发现自己的甲状腺生成结节,虽然他不确定是否与实验相关,但他认为自己的咽喉炎极有可能因长期吸入些许气体所致。
陈康表示,一些青年教师因为缺乏实验室,便跑到地下室去做实验,地下室不仅硬件设备不过关,通风条件也差,“一旦有毒气体扩散,非常危险”。
大陆网民表示,“只想到一个词,千疮百孔。”“不尊重人的地方,人人都是耗材,都有危险。”“畸形的科研之路。”“大部分实验室特别是大实验室压榨学生的手段都比资本家更狠。”
还有人说,“所有学校的研究生,博士都一样,干着最累的活,挨着最难听的骂,带本科生毕业设计,带研究生毕业设计,几个月必须完成导师申请的项目,能拿到几千块钱,剩下几十万都是导师自己的。博士自己的论文老师只问进度,根本不管你研究什么方向,有什么困难。”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3/11/11/a1038226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