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经济学人》期刊指出,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问题是资讯遭强力管控,且高度集权的政治控制,再加上领导层仰赖的所谓内参系统趋于失灵,有可能重蹈苏联覆辙。
《经济学人》(The Economist)近日发表的文章提到,历史经验显示,资讯的自由流通有助提升决策品质、降低重大失误的发生概率,并促进社会演进、提升国家整体应对挑战的能力。
在1990年代晚期和2000年代,中共领导层曾试图藉由“既部分开放、又维持控制”的治理方式避免重蹈苏联瓦解覆辙。但随着科技发展,部分“忠党爱国”人士认为,大数据、人工智慧(AI)等新技术,将有助为中共最高领导层打造一个高科技、高效率、全方位的治理系统,实践苏联未能达成的理想。
然而,《经济学人》分析,现在的情况是,中共有可能如苏联一般,证明专制统治效能低落。
《经济学人》认为,为维持在政治领域的主导地位,苏联领导层无情管控、压制各项资讯,最后连领导层本身都失去对真实世界的准确掌握。如今,中国经济面临同样的问题。
《经济学人》分析,中共领导层依靠的所谓“内参”,无法如实提供真实信息。经济越脆弱,就有越多资讯被压制;即便是亲官方的“权威人士”发表意见,若他们对资讯的诠释未经官方承认,也可能被迫噤声。为避免领导层难堪,官方资料可以被公然扭曲。
一名北京大学教授去年曾公开提到,官方发布的失业数据中,有多达1600万名青年因为放弃找工作而未就业,但官方统计数据中未将这部分列入失业人口,如若计入这些人,则青年失业率将超过46%。中共国家统计局随后很快中止发布都市青年失业数据,直到今年初才开始公布经过“改善”的资讯。
此外,中共官员似乎对控制各界如何讨论COVID-19(中共病毒)较有兴趣,而不是全面了解疫情和“封城”等疫情管控措施对经济活动实际造成的影响。
《经济学人》指出,虽然内参材料可以比公开发布的内容“强而有力”,但在当今的政治环境下,真实性如何,值得怀疑。
《经济学人》提到,内参系统的资讯来源包括学界、智库、媒体。例如新华社记者在大量生产吹捧官方、但新闻价值低落的公开内容之余,私底下为“内参”撰写的文章可能完全是另一种样态。一名撰写人告诉《经济学人》,能写内参报告是“荣幸”;要取得这项特权,必须通过激烈竞争。
《经济学人》说,内参机制的“潜规则”可以让报告作者倾向“讨好”当权者,让他们开心。一名研究人员告诉“经济学人”,他的分析越“正面积极”,就越容易被(领导人)视为“好文”。
这位研究人员表示,虽然他可以“自由讨论”国家面临的问题,但他依然会小心,不直接批评高层。透过内参机制流通的资讯也较难被客观检验。
《经济学人》指出,在权力最高层以外的人无法得知中共领导人习近平读了什么样的内参材料,以及他的反应如何。中国经济政策的形成过程一向缺乏透明度,这在经济成长强健、决策者态度务实时,问题不大。
但当经济成长放缓、官僚系统越来越意识形态至上,缺乏品质良好的资讯就令人忧心。最终,不仅是外界,可能中共领导层自己也会雾里看花、难以确定什么是好决策。
(新唐人:https://cn.ntdtv.com/gb/2024/09/07/a1039115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