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产必须死》一书作者高天祐今天在《信报》撰文指出,随着美中关税冲突升级,中国年轻人本已严峻的就业压力正被进一步放大。他引用专家观点提醒,当局不能美化“吃苦精神”,更不能把普通百姓当成“炮灰”。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系教授聂辉华,近日接受自媒体“真故研究室”采访时表示,美国是全球最大“买主国”,其关税政策对中国出口型经济的影响难以避免。他强调,“去美国化”或“彻底脱钩”不现实,更呼吁政策层面避免情绪化操作。
他特别点出一种流行说法——“中国人能吃苦,就能熬赢美国”,其实站不住脚。他反问:“你熬不住,不代表别人熬不住。你的目标是熬死别人,还是让自己过得好?”他警告,不能用“苦难者”框架,把百姓变成战略代价。他认为,就业和青年问题才是当务之急,“就业稳,国家才稳;青年稳,就业才稳。”
高天祐在文中还指出,中国去年对美出口高达5247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15%。考虑转口因素,对美出口可能超过两成。外贸行业直接或间接创造了超过两亿就业岗位,约占全国就业的四分之一,其中包括8000多万农民工。美国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最新一轮关税下,已有不少工厂传出减产、裁员消息。在抖音、脉脉等社交平台上,不少工人反映广东、福建、浙江等地的订单锐减,岗位被削减,部分人已失业。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2月,16至24岁青年失业率已攀升至16.9%。教育部预估,今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创下1222万新高,“毕业即失业”的担忧正在扩散。
针对当前局势,聂辉华给年轻人提出四点建议:
一是“生存优先”,别只盯着短期利润;
二是要有“备胎方案”,避免孤注一掷;
三是“适时撤退”,降低预期、保守应对;
四是“少借债,多储蓄”,以防未来风险。
聂辉华强调,在当前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个人命运难免被大势裹挟。他鼓励年轻人先求生存再谋发展。他说,只有整体经济回稳,青年面临的“压力山大”才可能真正缓解。
你怎么看中美贸易战下中国年轻人的困境?
(新唐人:https://www.ntdtv.com/gb/2025/04/17/a1039772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