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中共科学院上海分院的科学家,造出了两只克隆的长尾弥猴,据说是同卵双胞胎,它们的DNA来自猕猴胎儿。这两只长尾弥猴分别在11月27日和12月5日出生,现在发育正常。中共官媒说这是国际上第一次实现灵长类动物的体细胞克隆。
1月25日,学术期刊《细胞》(Cell)发表了中共研究团队的相关研究报告,报告中表示,既然灵长类动物已经实现了体细胞核移植克隆,那么人类的克隆也是可能的。
中共的科学家解释说,基因相同的克隆猴对研究人类的疾病有帮助,说克隆猴会被当作模型,对一些有遗传基础的疾病,比如癌症、代谢和免疫紊乱等进行研究。对此技术,各方的质疑声音接踵而至,就包括梵蒂冈方面也发出批评声音。梵蒂冈担忧下一个实验对象可能就是人类,梵蒂冈指出“这是对人类未来的威胁。先是羊,再是猴”,“这是教会永远无法赞同的观点”。
梵蒂冈方面提到的羊,指的就是克隆羊“多利”。1996年,英国苏格兰诞生了第一只克隆羊“多利”,但多利后来被执行了安乐死。为什么呢?因为“多利”六岁半的时候,患上了不断恶化的肺病。此外,“多利”在2002年1月时,左后腿患上了关节炎,这是典型的“高龄病症”。
另外,2003年2月,澳大利亚第一只克隆绵羊,在两岁零十个月的时候突然死去,死因不明。而据科学家观察研究,正常绵羊一般可以活11到12年。
自从“多利”诞生以来,二十多年当中,不少科学家都在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实验,他们利用动物的体细胞先后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而这次中共科学家克隆出灵长类动物,更是引发了学术界对中共的动物伦理学的关注,也招来了严厉批评。
德国之声报导说,德国动物保护协会严厉批评中共科学家的做法,严厉反对克隆动物。他们说被克隆的动物总是在诞生后不久,就在痛苦中死去。另外,灵长类动物的心理活动水平,比其它的动物要高很多,它们也有自己的社会关系,相对其它动物而言,对痛苦的感知更明显。
BBC引述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Francis Crick Institute)教授罗宾.洛弗尔−巴德格(RobinLovell-Badge)的话说,克隆猴的技术仍然是“一个十分无效率而且危险的过程”。“这篇论文中的工作,不是克隆人类的敲门砖。”
肯特大学(University of Kent )教授达伦.格里芬(Darren Griffin )直接指出,克隆猴引发了伦理问题的担忧,应该认真考虑这种实验在什么样的伦理框架下进行。
香港媒体东网引述有关人士的批评,指出复制人是不道德的。批评指出,一旦克隆人出现了,那么肯定会出现按照父母心意来“度身订造”的婴儿。就是说,父母心目中想要什么样的的孩子,就可以根据这些技术造出一个让父母满意的孩子。这将会出现一大批所谓“优胜”的人类,而那些正常出生的人类,因为他们的基因没有修改,他们可能会比那些刻意打造的“人类”显得“低级”。另外也有科学家指出,复制人类还可能会造成大量的畸形婴儿。
我们知道人生下来,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包括脾气、秉性,不可能像一个模子出来的一样。俗话说“一娘生九子,九子各不同”,即使是双胞胎、多胞胎,他们的外形、面貌再怎么相近,也是有一定的区别的。他们有自己的灵魂,有不同的思维和认知,所以人类才有喜怒哀乐,这是人和动物根本上的区别。
有评论指出,单纯靠DNA克隆出来的复制品,只是一个躯体,就像是一个没有灵魂的“躯壳”,没有人的思维、个性,它们往往都有缺陷,或过早衰老。
评论说,克隆技术只是把动物当成了“物”,想让人对它进行操纵。中共克隆动物的目的,与当年希特勒试想生育一种“战争动物”一个样,只会听从命令,没有个人头脑,不怕死。
一旦这种技术应用到了人类,那么就会出现没有精神的大量复制品。而人的思想是不能复制的,如果这些没有思想的复制品被其它的生命控制,那对人类来说就是劫难,慢慢地就会吞噬掉人类。
对中共科学家的克隆猴,外界几乎一面倒对它批评。那么中共为什么做这样的事情呢?《金融时报》报导,上海的研究团队预计,在未来的几个月当中,会有更多克隆猕猴诞生。也就是说,中共的科学家在大面积地进行着这种实验。
其实早在2015年,中共官方媒体就曾报导过,中共耗资3100万美元,正在天津的滨海新区,建造全世界最大的动物克隆工厂。当时有人就提出质疑,为什么把厂址选在天津大爆炸的事发地点?也有网民留言说,“克隆肉将在韩国还是中国销售?如果在中国销售,请让我们的领导人先吃。”
也就是说人们对中共的克隆做法持有严重怀疑和反对的态度。因为他们所做的这些研究,已经超出了人类能够接受的底线。那么中共为什么一味地追求这些呢?
我们知道前不久,中共方面的医生和意大利的医生合作,已经可以给人成功地“换头”了,就是可以把一个人从脖子以下,换成另外一个人的身体,这也是一项令世界震惊的技术,或者说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中共做这些研究,究竟是什么目的呢?
感谢您关注新闻看点,再会。
大纪元新闻看点制作组:http://www.epochtimes.com/gb/18/1/26/n100910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