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在贸易战中的攻守之势突然转变,北京主动发起了进攻,旨在打击美国经济,进而影响川普的政绩,冲击明年美国的总统大选。在世界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一个经济大国用打击另一个大国经济的方法,试图短期内改变另一个大国的国内政治前景。如此则中共的对美“自我树敌”已公开化,并在战略层面升级成经济对抗。
一、中共对美加关税,力图打击美国经济
据设在北京的中共外宣媒体《多维新闻网》报导:8月23日晚中国财政部宣布,将对价值750亿美元的美国进口商品征税,分别于9月1日和12月15日生效,并恢复自去年12月以来暂停美国汽车零部件的进口关税。因此,自9月起对美国大豆额外关税将达到30%,海鲜、水果和肉类将达到35%;12月中旬起对美国谷物和车辆额外关税将达到35%;这也是中国首次对美国原油出手。几个小时后,特朗普在推特上宣布,美国将在10月1日将2,5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现有关税从25%提高至30%,同时,定于9月1日生效的另外3,000亿美元中国商品的关税将从10%升至15%。
从中共官媒的以上报导可以清晰地看出,这一次是北京先发制人对美国商品加关税,然后是川普因应回击。中方外宣媒体也承认,在这一回合中,川普是在反击;换言之,北京是主动攻击方。然而,有一些海外媒体把上述事实的时间顺序颠倒了,结果就发出了误导观众的报导,让观众以为,这次是美国先加关税,而中共被动反击。显然,弄清事实是一个关键问题;而更重要的是,既然是中共打击在先,那么,就有必要深入分析其动机和目标;何况,中共此举造成了几十年来的中美关系大逆转,那就更值得深入剖析事件的由来和背景了。
中美在贸易战中的攻守之势突然转变,北京主动发起了进攻,旨在打击美国经济,进而影响川普的政绩,冲击明年美国的总统大选。在世界历史上,这是第一次一个经济大国用打击另一个大国经济的方法,试图短期内改变另一个大国的国内政治前景。毫无疑问,中美之间已经不再是贸易战,而因此升级为经济战,其目标则超越经济范围,直指美国白宫椭圆形办公室主人的位置。
二、美方的反击实为北京所愿
北京的主动加关税,貌似是关税领域的战术手段,但它的目的却非常明确,即中方在中美谈判中抛弃诚意之后,这样的战术手段本身具有明确的挑战含义,剑锋直指美国经济。
由于中方今年5月初突然“掀翻谈判桌”、让去年开始的近乎九成的协议内容全部泡汤。面对这样局面,美国曾经一方面小幅度局部增加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以施加压力,一方面继续表达邀请中方回到谈判桌的意愿。如果中共只是虚与委蛇地继续周旋下去,中美两国的关系虽然不佳,但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迅速大幅度恶化。但是,北京显然没有“耗下去”的耐心了,两天前突然主动对美国产品加关税,这就是一种进攻姿态了。
一旦北京突然“进攻”,川普的全面加关税措施显然是可以预见的。因为,美国已经因北京5月的“掀桌子”之举而失去了双方友好协商、解决问题的空间,虽然川普仍然在安排双方沟通或见面,那仅仅是“聊胜于无”而已。现在,北京主动对美国反施压力、全面阻止美国商品对华出口,实际上就堵死了美国缩小对华长期数千亿美元巨额贸易逆差的任何可能,美国无法再期待中方在解决双方贸易逆差和侵犯知识产权等问题上的合作意向。川普剩下的反击措施就只有全面大幅度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借此来减少美国对华贸易逆差。
中美经贸关系自此全面恶化,已成定局。事实上,此即北京所谋。北京《环球时报》明确表示,要与美国打持久战。中共外宣媒体《多维》则表示:“一轮过招结束后,留下的是遭到血洗的市场,除了黄金暴涨,美股指数、离岸人民币汇率、原油价格、美国国债收益率都大幅下跌。尽管两败俱伤的贸易战达到了新的高峰……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逐渐显现。”这就是中共目前实施对美经济战的前景预想。
三、北京为何选择“两败俱伤”?
北京在一年多的时间里,在中美贸易和知识产权谈判中的姿态发生了180度大转变,由合作协商变成“掀桌子”推翻成议,再从被动因应美国小步加关税的压力,变成主动加关税,从而刺激美国大幅度加关税反击。这样一个转变,究竟是北京发现了美国的衰败无力之后而“乘胜追击”,还是考虑“长痛不如短痛”,与其承受长痛,不如绝地反击,出手冲击美国经济,从而把川普拖下台?
北京明确地选择“两败俱伤”的策略,所为何图?很明显,美国经济目前仍然保持繁荣状态,而中国经济则处于持续下行的通道,正常的中美关系不可能把美国经济拖入深渊,所以,北京并没有“乘胜追击”的可能。
那么,北京是否有“适可而止”的意向呢?按常识理解,中共为了挽救经济,应该与美国更多地合作协商,而不是与美对抗,造成“两败俱伤”的结局。然而,中共显然并不愿如此选择;相反,它走上了不惜与美国在战略上对抗的道路,而且,其经济战策略具有明确的干预美国总统大选的政治目标。这样,中美关系过去多年的经济交往,已经被转变成干预美国内政的工具;如此则中共的对美“自我树敌”亦已公开化并战略升级,中美友好的历史被北京翻篇了。
四、“两败俱伤”各伤何处?
北京在战略上如此选择,究竟想达到什么目的?所谓的“两败俱伤”,双方各自可能伤在哪里?简单来说,无非是“短痛”和“长痛”。所谓“短痛”,北京的“牺牲打”策略无疑会伤害中国经济。比如,美国廉价的农产品不能进口,进口中国必须的大豆、玉米就只能改觅他途,而最近巴西对中国出口的大豆涨价七成,其中还包括不少巴西从美国进口的大豆。这不仅使巴西趁机大发横财,也大大提高了中国今后的食用油和饲料价格,为中国正在急剧上涨的肉类和食品价格火上浇油。
中国内外很多人曾经以为,为民生计,北京当局不会走“两败俱伤”的路。现在事实证明,中国民众对中美关系恶化的担忧,丝毫不曾动摇当局恶化中美关系的决心,其原因正如我在7月20日《大纪元时报》上《美中谈判,输赢真假辨》一文中所言,“默默忍受经济压力的民众无法改变当局的政策,这就是中共‘经济抗压承受力’的来源”。
而美国民众如何认知美国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关税造成的物价上涨,以及美国股市震荡、美国企业恐慌,目前尚待观察。要大幅度改变美中经贸关系,美国无疑必须承受“短痛”。按照常理来判断,民主国家的民众通常比较少中国人所谓的“大局、全局”观念,生活受到影响,他们就会通过明年的总统大选表达出来。北京之所以敢与美国比“短痛”,就是吃准了美国执政者的“经济抗压承受力”小于中国的专制统治者。通过经济战来动摇美国民心,进而撼动白宫,这就是北京对中美经济战的寄望所在。
至于中美双方的“长痛”,因为涉及到的问题很多,我将在此文的续篇《中美贸易战因何升级为经济战?——中美关系大逆转解析之二》进一步说明。
五、北京:从“以拖待变”到“以打促变”
正是中共对中美两国“短痛”忍受力不同的判断,使北京决定改“以拖待变”的对美策略为“以打促变”。中共很明白,它的“短痛”承受力有专制体制为依托,当然比美国大得多。凭借这一专制特色,北京当局可以对“短痛”“无痛感”。这方面的有恃无恐让它主要关注“长痛”,而恰恰在这一点上,中共对外企撤出中国和订单离开中国所造成的“长痛”充满了无力感,几无应对之策。
显而易见的是,若继续沿着川普小幅度调高关税的步骤走下去,中共原来采用的“拖字诀”只会造成令它自己恼火的“长痛”,而于川普无损,甚至可能巩固川普的选情;而一旦中共改用“以打促变”的对美策略,则可能产生令美国有所震动的“短痛”,至少能伤害川普在经济层面的政绩,动摇他的选情,从而诱导美国政局发生有利于中共的变化。
当然,北京选择了“两败俱伤”,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其对美敌意已全盘托出。从此,关于“中美友好”的空谈烟消云散了。川普还在推特上用疑问句表示,中共是敌人吗?而北京已经用行动表明,它决心“自我树敌”,在所不计;“悠悠万事,毁川(普)为大”。在这种状况下,美国民众对此会有什么样的反应,多数选民是对川普的不满上升,还是会有更多人支持川普的对华政策,尚待观察。(待续)
(大纪元首发:https://www.epochtimes.com/gb/19/8/25/n11477252.htm转载需经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