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应用程序「健康码」在中国政府视为控制疫情的有效方法,而「健康码」除能掌握疫情数据外,亦能有效收集民众资料,包括身处地点、个人消费及银行存款等个人私隐,而大数据亦成为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部份 ,根据中国发改委于去年12月底的发文,指大数据库有8个枢纽「节点」,当中包括港澳地区。
自由亚洲电台报道指最近中国有不少网民抱怨,因于网上购买药物,如感冒药及消炎药,会令「健康码」由绿色转成黄色,并提示其需做核酸检测,还有网民指自己购买感冒药后,「健康宝」(健康码)被吊销了,要接受核酸检测才能重启。
一位曾协助疫情调查的马小姐曾于访问时指,政府通过分析大数据,可准确掌握疫情甚至使用者的个人行为。马小姐直言,大数据甚么都可以知道,包括银行账户,而以往是国安部门才能调动这些数据,但现在用于防疫方面,并与淘宝等网店,小区药店及街道形成联网。若市民购买感冒药,消炎药或者止疼片,无论是网购或到实体店购买,数据也会传送到数据库,数据库会报警,在买药后5分钟,市民所身处的街道就收到通知,很快就有小区人员致电跟进,健康码或由绿码变黄码,最后要进行隔离。亦有居于北京的刘女士指自己有头疼症,去买止疼片后被要求做核酸检测。
《中国新闻周刊》上个月24日亦有报道指,这由巨大算法所织成的细密的网,是继口罩、核酸检测与隔离之外,中国最能阻止毒传播的「利器」,透过智能手机,调取由大数据推算出的红黄绿间二维码或条形码,这三种颜色藉由变化,提示「持码人」的感染风险状态,于不同地方的「健康码」会展示不同的其它信息,包括展示照片,提示行程及注射疫苗次数,为防伪造,二维码或条形码大多数都会嵌入动画和定时更新。
马小姐又指为了不被变为黄码,现在有病连医院都不敢去。又举例说如有小朋友发烧,入院要先做一次核酸检测,等上3-5小时,真的很难接受。据了解,有民众为了避免到医院,便直接由外海代购感冒药,但原来自去年夏季起,中国各地海关已收紧海外进口邮件检查,并禁止邮寄药物。
中国首个「健康码」由浙江杭州于2020年2月5日起用,十天后便遍及中国各地。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大数据已成为国家战略,发改委等部门在2021年12月29日发通告,要加速启动国家建设一体化网络枢纽节点,通告内指明八个节点分别位于贵州、甘肃、内蒙古、宁夏,以及京津冀、长三角、成渝及粤港澳地区。
大数据应用学者王正受访时指,大数据配合天网视频监控系统,目前已遍及中国各地,举凡金融、零售等界别透过大数据可收集及统计市民的消费习惯、时间、地点及金额,个人消费模式及习惯被无保留的曝光,而导航软件方面亦有高德、百度等。
据悉,贵州省至今仅投入1,500万元人民币用于健康码的开发和运营,用此作推算,中国31个省的健康码开发及运营,至少耗费数亿元人民币。
(香港大纪元:https://hk.epochtimes.com/news/2022-01-28/2232814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