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中国经济持续疲软,消费者捂紧钱包,中国各大电商平台在618电商购物节期间,争相提供大幅折扣,以期吸引消费者。以至于有分析师表示,今年的618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购物节。
在中国,618是仅次于“双十一”的第二大年度销售活动。京东于2010年6月18日推出618购物节,当时仅有一天的促销活动。不久之后,中国其它电子商务平台也加入其中,大多数平台开始进行持续几周促销活动。
今年的618电商购物节从降价开始,阿里巴巴对Lululemon服装打五折,而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等竞争对手也打出前所未有的折扣。各公司还邀请一线明星通过直播视频推销产品,一些公司还承诺无条件退货。
彭博社报导,管理咨询公司科尔尼中国区董事总经理贺晓青女士(Sherri He)表示:“今年的618是有史以来最残酷的购物节。”
“在消费降级的背景下,电子商务平台面临着巨大的业绩压力。”她说。
这个生态系统中的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压力。对于投资者来说,618代表着2024第一次大规模测试,测试中国消费者是否终于准备好打开荷包,以及房地产危机、持续通货紧缩和不确定就业前景在多大程度上抑制了消费。
彭博社报导,Union Bancaire Privee董事总经理Vey-Sern Ling表示:“市场渴望获得证明或反驳中国消费复苏故事的数据点。”
“平台一直在促销 常客没有参与动力”
自疫情增强网上购物习惯以来,中国618电商购物节的销售额增长已经放缓。根据本周发布的第三方数据估计,618电商购物街销售额首次出现下滑。
据数据提供商Syntun称,周四(6月20日)结束的购物节期间,商品总交易额(GMV)较去年同期下降7%,至7430亿元人民币(1020亿美元)。Syntun从2016年开始监测618购物活动。
虽然阿里巴巴和京东等传统电商领军企业的增长放缓,可能是由于字节跳动和拼多多等竞争对手加大对市场份额的争夺,但整体销售额下降表明,疫情期间低迷的消费者信心尚未完全恢复。
三大电子商务集团阿里巴巴、京东和拼多多今年拒绝公布官方商品交易总额数据,而是提供了有限数据点来显示增长。例如,阿里巴巴表示,超过36,000个品牌的GMV翻了一番。
分析师表示,平台越来越长的促销期和为用户提供全年打折商品的新渠道,削弱了618活动的新颖性。
拼多多率先在其应用程序内推出“100亿元补贴”频道,该集团在该频道中为购物者提供打折的iPhone和茅台酒。京东和阿里巴巴后来也采用同样营销策略来推广他们的最优惠价格。
“促销期太长,所有的营销都让人感到困惑。”31岁的购物者Constance Zhou对《金融时报》说,“平台一直在做促销活动,常客没有任何参与动力。”
网红面临大量模仿者的冲击
618是所有电子商务公司的关键,阿里巴巴在直播方面投入巨资——这是电子商务增长最快的领域,也是字节跳动、京东和快手不断增加投资的领域,京东已承诺投入10亿元人民币支持直播卖家。根据艾瑞咨询和中共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去年中国超过10%的零售购买来自网红直播。
但现在网红面临着大量模仿者的冲击。研究机构飞瓜网的数据显示,5月下半月,知名网红李佳琪的销售额同比下降46%。飞瓜网称,护肤品推广人罗望宇的销售额暴跌68%。
彭博社报导,也有迹象表明,消费者已经开始冷落从网红和在线推销员那里购买商品。汇丰银行分析师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表示,618节期间,关键网红失去动力,部分原因是内容监管更加严格、成本上升以及退货率上升。
报导说,嘉嘉(Jia Jia)是一位杭州主播,推广美容和服装品牌,她也发现情况更加艰难。她的团队分析了每分钟的流量数据,以了解如何最好地吸引注意力并推动销售。
“当电子商务还处于早期阶段时,人们更容易买东西。”嘉嘉对彭博社说,“如今,每个人都更加理性,清楚自己想买什么。”
大幅折扣令商家望而却步
另一方面,“低价”现在已成为中国消费市场的普遍特征,电子商务平台越来越难以留住客户,即使是传统上成功的销售节也是如此。
咨询公司Re-Hub对奢侈品牌在今年618期间的打折策略进行分析后发现,在他们追踪的品牌中,有20%的品牌增加了平均折扣,有近半的品牌维持或降低了去年的平均折扣。
豚智库创始人、电商分析师李成东对《金融时报》说,三大平台之间的激烈竞争给商家造成了影响,使他们不太愿意在618期间提供进一步的折扣。
他举了一个例子,平台通过制定更慷慨的退货政策来伤害商家,更大幅度地允许购物者保留他们的商品并拿回他们的钱。
36岁的张雪子(Zhang Xuezi,音译)对《金融时报》说,她经常光顾的许多网店今年根本没有参与(618)。“我在节日期间没有买任何特别的东西。”她说。
彭博社也报导,大幅折扣疏远了商家。北京和上海有50多家图书出版商拒绝参加618促销活动,该活动要求高达80%的折扣。科尔尼中国公司的贺女士表示,随着过去几年折扣的增加,其它商家已经完全退出了618。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4/6/20/n14274259.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