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乔‧艾伦(Joe Allen)认为,教育体系将成为全球人工智能实验的主要试验场之一。
他对《大纪元时报》表示:“无论是以强制或鼓励的方式推广人工智能,学校都将成为巨大的试验场,让我们看看究竟是保持传统文化规范更好,还是尽可能将每个孩子变成半机器人更好。”
艾伦是《黑暗纪元:超人类主义与反人类战争》(Dark Aeon: Transhumanism and the War Against Humanity)一书的作者,他指出,没人能预料人工智能的长期影响。
艾伦表示﹐正如20世纪60年代,电视和便携式晶体管收音机等大众科技传播了亚文化运动的音乐和信息,影响了一代儿童打破父母的文化规范,他指出,人工智能也可能影响“习惯与机器互动、基本上将机器视为真人的一代儿童。”
Wiley网络(The Wiley Network)2024年对850名教师的民调显示,一些教师认为人工智能会对学术诚信产生负面影响。在接受调查的逾2,000名学生中,近一半(47%)的学生表示﹐有了人工智能,作弊变得更容易了。
艾伦指出,学生提交的许多作业要么彼此惊人地相似,要么不像学生本人所写。
大学生也承认﹐人工智能让他们变得更笨。在2024年《欧洲研究期刊》(European Research Studies Journal)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在接受调查的主要是大学生的群体中﹐83%的人表示﹐担心人工智能会削弱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线杂志《智能》(Intelligent)2023年对1,000名美国大学生的调查显示,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使用ChatGPT完成书面作业,近60%的学生表示用ChatGPT完成了超过一半的作业。调查发现,在这些学生中,有四分之三的人认为这是作弊行为,但仍然选择使用人工智能。
在多项调查中,大多数家长对人工智能对孩子的影响表示担懮。
2024年,在线学习平台DoodleLearning的一项研究发现,在1,000名有学龄儿童的家长中,约80%对人工智能对教育的影响感到担懮﹐受访家长们还担心隐私、数据安全和抄袭问题。
7月,教育部鼓励学校教导学童如何认真使用人工智能,利用这项技术为“各个层次的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
“ChatGPT对大脑的影响”
临床心理学家、拥有超过20年经验的教育治疗师、儿童书籍作者香农‧克罗纳(Shannon Kroner)表示,她认为人工智能影响批判性思维,并且“使教师和孩子都失去人性化”。
克罗纳曾教授高中生物和大学人文课程,她表示,人工智能将基于师生关系的健康学习降格为冷漠的交易。
她对《大纪元时报》表示:“人工智能在教师与学生身上都催生了思维上的惰性,而且……侵蚀好奇心、阻碍认知发展、降低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削弱了逻辑推理能力。”
“学生们无需去做研究,也无需查阅相关资料来支持他们所要证明的观点。”
教师越来越频繁地借助人工智能来制定教学计划,因为这让他们的工作更轻松,但随着学生越来越依赖“机器人说的话”,这最终会削弱教师在教学角色中的权威。
“我们会失去师生之间的互动联系”,她说,“随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学生们倾向于依赖人工智能寻求答案,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将不再重要﹐讨论可能会变得多余,甚至不再存在。”
艾伦和克罗纳都对课堂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退化感到担懮。
麻省理工学院最近的一项研究《ChatGPT对大脑的影响:在使用AI辅助写作任务时积累的认知债务》﹐探讨了人工智能是否会损害批判性思维能力。研究对54名年龄介于18至39岁的学生进行认知与神经学数据的相关性分析,使用脑电图记录大脑活动。
学生们被分为三组:一组使用OpenAI的ChatGPT,另一组使用谷歌搜索引擎,第三组仅依靠自己的大脑,任务是撰写几篇论文。
研究发现,ChatGPT用户(即大语言模型(LLM)人工智能使用者)大脑参与度最低,经常直接复制粘贴答案。

在为期四个月的研究中,大语言模型的用户在神经、语言和行为层面“持续表现不佳”。研究得出结论称,这些结果引发了对过度依赖“大语言模型”可能造成的长期教育影响的担懮,并强调有必要更深入地探究人工智能在学习中的作用。
艾伦表示,使用人工智能的组“完全无聊”,记忆回忆能力较低,大脑活动较少,特别是在形成记忆的海马体区域。
他表示,这项研究基本上证实了“人工智能让人变得更笨”。“如果依赖机器替你思考,你的思考能力就会退化,”他说道。
心理健康问题与人工智能朋友
艾伦表示,人工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可能多年后才会显现,就像政府应对新冠疫情不当所造成的长期影响一样。
新冠疫情导致的封控、居家办公以及线上学习的推广,进一步巩固了人们减少面对面交流的趋势。
研究普遍指出,过度使用社交媒体——尤其在新冠疫情期间——是导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因素之一。克罗纳担心,若在此基础上﹐再加入人工智能,会使问题进一步恶化。
她说,人工智能公司推广人工智能机器人朋友和聊天机器人,作为在疫情期间与真实朋友隔离的儿童的陪伴,现在人们甚至开始转向人工智能寻求心理治疗。
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鼓励儿童与人工智能做朋友,引发了其它一些问题,比如这类人工智能产品能否缓解性格内向或社交困难的儿童的孤独感,还是会进一步使他们与同龄人及健康的户外活动(如户外玩耍和参与体育运动)疏远和隔离。
美国儿科学会的数据显示,在新冠疫情暴发前﹐青少年和年轻成人的抗抑郁药处方量就已呈上升趋势,但自2020年3月起,增长速度加快了60%以上。
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及鼓励儿童与人工智能做朋友,引发了其它一些问题。(The Epoch Times)
克罗纳表示,她担心人工智能会破坏童年的纯真,包括将聊天机器人性化,比如X的聊天机器人、虚拟少女“Ani”。
她还指出,儿童将个人信息输入人工智能系统,会给儿童隐私带来风险。
克罗纳问道:“是谁在收集所有这些数据?这些数据最终会不会被利用?又是谁在掌控这些数据?”
艾伦表示,虽然“垃圾进,垃圾出”是计算机领域的习语,但人工智能的情况截然不同。在传统计算机中,“垃圾进,垃圾出”意味着“如果将错误的、无意义的数据输入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自然也一定会输出错误、无意义的结果。”
但艾伦指出,大语言模型能处理“垃圾与黄金”混杂的数据,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他解释,相较于仅作为基础资料库检索工具的传统搜寻引擎,人工智能具备自主思考能力——当使用者提出问题时,它能在限定范围内自主探索数据路径,从而发掘大量原本可能被埋没的有用信息。
在某些方面,人工智能的运作方式类似于人脑,具有一定的自由度和随机性,但以一种“非常陌生的方式”运作,艾伦说。
人工智能还容易出现被称为“幻觉”的虚构内容,呈现出虚假或误导性信息,这些信息并非基于感知经验,而且以一种令人信服的方式呈现。
艾伦说:“光是幻觉的发生率就足以让家长们警惕,它不会是像萨姆‧奥特曼这样的人所承诺的超级天才。”
在公司测试中,OpenAI最新的03和04-mini模型分别有51%和79%的幻觉率。而在2024年一项评估人工智能在法律行业应用的研究中,幻觉率高达88%。
艾伦举了一个例子,ChatGPT最新的4.5版本放弃了旨在阻止某些讨论的防护机制,反而指导用户如何向摩洛克(Molech)献祭,摩洛克是历史上与儿童献祭有关的古代神祇。
此外,还有许多用户突破人工智能安全防护的案例。最近的一个例子是在今年7月初,Grok聊天机器人意外生成并传播了一系列反犹太主义的帖子。
艾伦说:“技术本质上具有一定的随机性,而系统的非确定性特质意味着,在那些安全防护之下实际上涌动着一种‘本我’,而安全防护则起到一种‘超我’的作用。不需要高超的技巧,普通用户只需一些简单的伎俩,就能突破这些防护。”
保护儿童
艾伦表示,只要政府、学校和公司愿意在对结果一无所知的情况下试验人工智能技术,我们就有充分理由对课堂上使用人工智能持怀疑态度。
一些教师主张恢复口试、Blue Book考试,或者使用互联网访问受限的文字处理器。
他说:“在人工智能试验的早期阶段,实践者会从中受益。”
艾伦表示,学校有可能开发出经过筛选、仅用于学术用途的人工智能系统。
“这将是未来的常态”,他说,“我不担心‘教育人工智能’会失控,出现像18世纪法国著名作家萨德侯爵(Marquis de Sade)的作品段落。”
艾伦表示,在保护儿童及其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存在三个层面的阻力:个人选择、机构政策以及政治或法律行动。
他说,在个人选择层面,生活在美国和其它“相对自由的社会”的父母将面临如何养育子女的问题。
艾伦说:“父母可以选择让孩子参与这个实验,也可以选择不让孩子进入全面数字化甚至混合教学的学校。”
他说,在机构层面,学校可以选择是全面采用人工智能,或实施某种局部或混合系统。
艾伦说:“这些将是未来至关重要的决策。这是一次试验,所以这些学校基本上将成为对照组。”
目前,利用政治和法律体系在美国课堂上限制人工智能的前景“并不乐观”,超出了州级层面,他说﹐但美国及其它国家的家长团体正形成有组织的抵制浪潮。
例如,澳大利亚寻求建立大型数据中心,并开放澳大利亚人的数据用于训练人工智能,但限制学校内使用智能手机、要求社交媒体进行年龄验证的政策是“正确方向”,艾伦说。
“实际上,澳大利亚整个国家尽一切可能限制儿童接触电子产品——从禁止在学校使用手机到让孩子完全远离电子产品。”他说,“所以对照组是健康的。”
克罗内推测,人工智能会导致一些儿童进一步质疑教师和家长的权威。她建议家长在孩子提出问题时,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实例进行引导。
克罗内说:“孩子们可以倾听并给出反馈,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人工智能的束缚。”
他强调,当今世界所缺失的是更多的人际互动和交流,而不是“触手可及的机械应答”。
艾伦表示,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在优质人类教师稀缺的地方,训练儿童将人工智能视为优越的教学工具,其表现优于不使用人工智能的孩子。
他说:“部分原因在于数字文化如此盛行,适应意味着你基本上是在适应自上而下推向大众的不断演变的规范。”
“所以这并非某种自然进化﹐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达尔文式进化,但结果会怎样仍是个未知数﹐我们根本无从知晓﹐这是一场实验。”
原文:As Schools Increase Use of AI, Experts Warn of Impact on Children’s Development刊登于英文《大纪元时报》。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9/6/n14588877.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