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多地学校传出消息,中小学除了“蒙古语课”之外的所有科目均改为汉语授课。教师若继续用蒙语讲课,将面临调岗或培训。与此同时,在政府机关,蒙族干部被要求在公开场合一律讲汉语;若讲蒙语会被批评“口音不凖”,甚至当众遭到嘲笑。 受访者与公开报导显示,这一变化在多地同步出现。
中共当局在新疆、西藏、内蒙古三个少数民族地区强制汉语教学,引发众怒。9月23日,锡林郭勒盟一所小学的蒙古族教师萨仁告诉记者,自去年起,当地所有学校都强制推行汉语,蒙语成了一门单一课程。
“现在除了蒙古语课,其它课程全部要用汉语讲课。我原来教数学,用蒙语讲了十多年。自去年秋季开始必须改用汉语。”萨仁补充说许多蒙语老师无法适应这项规定,“培训时间很短,很多词汇转不过来。我自己讲得都吃力,孩子们更是跟不上。”
在鄂尔多斯一所小学任教的娜仁高娃也表示,一些原本优秀的学生在语言转换后成绩骤降。她举例说:“我有个亲戚的孩子目前读小学三年级,读一、二年级时数学用蒙语教,三年级时突然改汉语,考试一下子不及格了。家长很着急,还误以为孩子不用功。”
在另一所中学,办公室里安排汉族和蒙古族教师混合办公。一位不愿具名的蒙古族教师告诉记者:“他们说这是‘促进交流’,但实际经常出现摩擦。生活习惯不同,有时连说话方式也被挑刺。有老师当面提醒我‘别在办公室讲蒙语’,让我觉得自己像个外人。”
鄂尔多斯一位蒙族基层干部透露:“过去我们在民族会议上可以用蒙语交流,现在必须用汉语。讲得不标准时,有汉族干部直接笑出来。以前这种情况只在私下发生,现在公开场合也敢笑。我们心里很难受。”他说,这种氛围让部分蒙古族干部不敢再讲本民族语言,生怕被认为“落后”或“能力差”。
中国民族教育研究者、前内蒙古师范大学退休教授哈斯朝鲁(化名)表示,语言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如果蒙古语教学仅限于一门课,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蒙语的机会必然减少。他气愤地说:“长此以往,会加速蒙古语言的边缘化,造成文化传承的断层。”
旅居美国的蒙族人宝乐日玛(化名)回忆说:“5年前,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就将蒙文教材替换成汉文。那时候很多人罢工罢学,还去自治区政府请愿。但中共根本不理会,警察还抓人。我们在海外也抗议过很多次,但是无效。”
人权观察等国际组织多次警告,中共在新疆、内蒙古、西藏的语言与教育政策,正在系统性地削弱少数民族语言的公共功能,迫使少数民族向单一汉语体系靠拢。
2020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发布文件,要求自9月1日新学期起,学校政治、历史三科改用国家统编教材,由汉语授课。此举引发大规模抗议:家长罢课、牧民集会、教师拒绝授课。但随着当局加强管控,抗议被迫平息,许多家长担心孩子前途,不敢再公开表达反对意见。
自由亚洲电台和美国之音多次披露,中共这一政策的实际目标是要将蒙古语逐出主流教育体系,只在形式上保留为一门“民族语言课程”。
据悉,今年秋季开始,内蒙古部分学校大幅减少蒙语课时:有的小学从每周7节课压缩到3节;幼儿园阶段也出现变化,一些机构不再教蒙古语童谣、歌曲,改用汉语内容;民族学校的数量大幅减少,许多原以蒙古语为主或双语教学的学校被要求改制或停止蒙语授课。
北京教育界人士指出,强行用汉语取代蒙语教学,将导致数以十万计的蒙古族学生学业受挫,也削弱他们的民族认同感。锡林郭勒一位家长说:“孩子放学回家都说汉语,蒙古语不会写,也不愿意讲了。我们在家坚持跟他说蒙古语,可学校环境太强势了。”他叹息道:“我们不反对孩子学汉语,但不该用牺牲母语的方式。”
当前,中共官方强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但蒙古族社区感受到的却是身份被削弱与尊严受损。
(大纪元:https://www.epochtimes.com/gb/25/9/23/n14600704.ht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