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音听治
大禹治水十三年,率领伯益、后稷、弃等人走遍九州,和夷夏各部落并肩开垦山林、疏通水道。大禹身先士卒,亲自拿着锄头尺规,肩上挂着绳索,在众人前面深入最危险的地方。继承帝位后,帝禹开通自己和百姓之间的渠道,以倾听众人的心声,化解天下疾苦。
作为夏朝的开创者,大禹为天下苍生奔走,为后世君主立下典范。“禹重用好人,不够好的人则被疏远。”
大禹一心为民,有一个流传久远的故事。“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书曰:“百姓有罪,在予一人。”
大禹下车泣罪。明代张居正编撰的《帝鉴图说》插图。(公有领域)
此外,帝禹继承了尧帝在庭外设钟鼓乐器让百姓前来申冤的做法,且在原有的基础上,把申冤叩击的乐器种类扩充得更加完备。
《淮南子‧汜论训》中记载大禹在庭院中悬挂钟、鼓、磬、铎,欢迎众民来向他进谏。“禹之时,以五音来听治,他在庭中悬挂钟、鼓、磬、铎,置鼗(类似今天的拨浪鼓),以待四方之士。‘能教我以道的人击鼓,能谕我以义的人击钟,能告我以事的人振铎,能语我以忧的人击磬,有狱讼的人摇鼗。’”
这五个乐器引来了众多的百姓前来谏言或申诉。禹在庭院中悬挂钟鼓,吃一顿饭的功夫要起身多次,洗澡也要中断多次去接待来投诉的众民或处理事情。“昔者禹一沐而三捉发,一食而三起,以礼有道之士,通乎己之不足也。通乎己之不足,则不与物争矣。”为后世称颂的“周公吐哺”的德行,正是帝禹大德的影响及于后世的明证。
这上古最早的投诉申冤机制已十分成熟。院中挂着的钟、鼓、磬、铎琳琅满目,加上类似拨浪鼓的鼗,一个个或铿锵,或咚咚,或沉沉的在庭院中响起来时,帝禹便不顾自身清静休息,随时在钟鼓响起时起身来到门外倾听人们的心意。如此的无私无我,也唯有十三年奋不顾身、平息了洪水的大禹能这样做。
帝禹继承了尧帝在庭外设钟鼓乐器让百姓前来申冤的做法。出自《钦定书经图说》。(公有领域)
由于帝禹一心在治国上,生活十分简朴,对于后世影响甚大的酒,他一开始就敬而远之。“仪狄作酒而美,进之禹,禹饮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另一种说法更能展现帝禹的自律:“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远离美酒,在这一点上大禹和许多后世的君王有极大的不同。
另外在文明的开创上,帝禹也有不少建树。帝禹以历山的金来铸金币,是可见文献上记载的最早的造币记录。当时的金就是指青铜,所谓的金币就是青铜币。
另外,相传大禹发明了伺风鸟,就是用来测定风向的长竿,竿头为鸟形,伺风鸟即相竿也。“伺风鸟,夏禹所作也,禁中置之,以为恒式。”
大禹治水时有一个重要的发明,就是奚仲发明了马车,用来运送治水工程不可少的木石。“初黄帝作车,少昊加牛,奚仲加马。乃命仲为车正,建绥旆以别尊卑等级。”奚仲发明了马车后,大禹加以改良。大禹“以韦缘轮著之以絮也”,也就是拿皮革和丝绵裹在车轮外缘,以保护车轮。
大禹即位后,把马车的等级建立起来,析羽为旌,熊虎为旗。夏朝的百官贵族,来自各方国的诸侯乘着不同等级的马车疾驶在路上,车上飘扬著代表尊卑级别的旗帜。华夏民族的第一个朝代出现了车马络绎、旌旗飘扬、井然有序而又文采斐然的人文风景。
帝禹接续舜帝巡视天下的传统,每年巡视天下。一回,在南巡途中,帝禹浩荡的船队下江而去,大江里,有几条硕大的鱼龙随御船队在河心上下泅游翻腾,鼓起巨浪,一忽儿鱼龙潜到御船下,钩起大尾巴猛击船身,顶起御船的龙骨左右掀摇,御船在大浪中上下翻腾摇摆,船上的人都颤抖地发出嘎嘎声,帝禹却泰然自若地说:“我受命于天,竭尽全力以养活众民。生死都是人的天定,又有什么好怕一条鱼龙的?”
那条鱼龙像是听懂了他的话似的,垂下耳朵,长尾巴左右摇摆,远游而去。大禹通达于生死之分,勇气见识过人,他成就治水的事业,建立了强大的夏王国,绝非偶然。#
参考文献:
1. 《春秋左传正义》
2. 《毛诗正义》
3. 《淮南子》
4. 《吕氏春秋》
5. 《汉书》
6. 《说苑》
7. 《说文解字》
8. 《战国策》
9. 《管子》
10. 《中华古今注》
11. 《纲鋻易知录》
神传文化之中国历史研究组
反馈信箱:该 Email 地址已受到反垃圾邮件插件保护。要显示它需要在浏览器中启用 JavaScript。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7/3/18/n89393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