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准备出兵 公子光阻拦
有一次在齐国和鲁国的外交活动上,齐国的相和鲁国的相作为赞礼,就是负责礼仪的。当时是一个很盛大的场合,晏婴就跟齐景公说,东海之外,有人进贡了一个巨大的桃核,种在我们的园子里面已经30年了,从来没有结过果实,现在刚好结了几个桃子,每个桃子像碗那么大,通红的,而且那个气味非常的香甜。
晏婴说,正好是两国国君见面的礼仪场合,我愿意去摘一些桃来为宴会助兴。齐景公就同意了。晏婴亲自去摘了六枚桃子。其中齐景公吃了一枚,鲁国的国君吃了一枚,然后赞礼的两个相,一人吃了一枚。一共吃掉了四枚,还剩两枚桃子。
晏婴就跟齐景公提了一个建议说:这两个桃子,一定要赏给我们国家,功劳最大的将军。大家可以来评功摆好,来讲一讲你们到底为国家做了什么样的贡献。如果你的贡献足够,那么桃子就由你来吃。
在《东周列国志》上,管这个桃叫蟠桃,感觉很像是《西游记》里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蟠桃。这里是三十年没有结过果,那年结果了。
公孙捷首先跳出来说,我徒手格毙猛虎,可不可以吃桃子?晏婴说:功高莫过救驾,如果不是你,国君就会被老虎弄伤了。于是一个桃子就给了公孙捷。
古冶子跳出来说我在水里边斩杀大鼋,拉着国君的马从河里面跳出来,这样的威风和功劳够不够吃桃子?晏婴说:可以,再吃一个。两个桃子全吃光了。
这个时候,田开疆站出来说:我当时领着国家的500辆兵车出征伐,最后好几个国家都到我们齐国来朝见会盟,这样的功劳可不可以吃桃子?晏婴说,当然了,你的功劳比他们两个都大,这是为国家立了这么大的战功。可是今天没有桃子了,你等明年的时候再说吧!
田开疆当时就面子挂不住,因为那么盛大的一个场合,当着两国国君的面,他怕传扬出去对自己的面子有影响。他就说他愿意以死来维护他的荣誉。他就自杀了。
他一自杀,另外那两个人,公孙捷和古冶子就说,我们功劳没有他大,结果因为我们吃了桃子,才造成他自杀,那我们要不死,岂不是很对不起他,结果这三个人全都自杀了。这就是晏平仲“二桃杀三士”的典故。那时候很多人都是为了一个理念,重义轻生,做这样的事情。
浣纱女把饭交给伍子胥之后,自己就自杀了。伍子胥得到了这一餐饭吃饱了肚子后,终于就来到了吴国。我们现在想像中,吴国应该是一个很繁华的地方,是吧?现在江浙一带好像是最富庶,工业也发达,农业也发达,长江三角洲,鱼米之乡。我们感觉应该是苏州那个样子的。其实不是。当时苏州是非常荒凉的一个地方,人口也少,城郭非常简陋。伍子胥到了那个地方举目无亲,也没人推荐他,所以他就在那个地方吹箫乞食。
伍子胥在吹箫乞食的时候,一边吹箫一边唱。他的词是这样的:
第一叠,
伍子胥,伍子胥,
跋涉宋郑身无依,
千辛万苦凄复悲,
父仇不报,何以生为?
第二叠,
伍子胥,伍子胥
昭关一度变须眉,
千惊万恐凄复悲,
兄仇不报,何以生为?
第三叠,
伍子胥,伍子胥,
芦花渡口溧阳溪,
千生万死及吴陲,
吹箫乞食凄复悲,
身仇不报,何以生为?
旁白:伍子胥混出昭关,途中受到渔丈人的恩惠,渡过长江;在穷途潦倒之际,又向浣纱女乞食。公元前519年,伍子胥和公子胜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了吴国。他的苦难并未就此结束,虽然暂时没有了生命之忧,但他的复仇之路仍然漫漫没有尽头。
吴国当时的国君叫做王僚,王僚的祖父叫寿梦。寿梦有四个儿子,大儿子叫做诸樊,二儿子叫做余祭(“祭”在这里读“债”),第三个儿子叫做余昧,第四个儿子叫做季札。
那个时候继位,一般都是嫡长子继承,就是正妻的大儿子来继承王位。但是寿梦四个儿子中,最小的儿子季札是一个非常贤明的人,所以说寿梦一心想把他的王位传给季札。但是由于过去继承制度是嫡长子继承,他就跟诸樊讲,说王位可以传给你,但是请你在死了之后,不要把王位传给你的儿子,而要传给你的弟弟,就是余祭。然后余祭再传给三儿子就是余昧。余昧再传给四儿子就是季札。这个也是一种传位的方法,叫做“兄终弟及”,就是哥哥死了,弟弟来继位。
这是古代的两种传位方法,一种叫做“父死子继”,一种叫“兄终弟及”。“父死子继”就是父亲死了,儿子来继位,正妻的长子嫡长子继承;“兄终弟及”就是哥哥死了,由弟弟来继位。
寿梦希望通过“兄终弟及”的方式,能够把王位传到季札那里。这样在诸樊死了以后,这几个儿子都很听话,诸樊传给了余祭,余祭传给了余昧。余昧要传给季札的时候,季札跑掉了,因为季札非常不喜欢当王,他觉得治理国家是一个很劳心劳力的事情,跟他没什么关系,他就跑掉了。
季札跑掉之后,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是应该是余昧(老三)的儿子继位呢?还是应该老大诸樊的儿子继位呢?结果余昧没有把王位传回给老大诸樊的儿子,而是让自己的儿子继位,就是吴王僚。那么诸樊的儿子是谁呢?就是公子光。公子光是后来著名的吴王阖闾。但是在这个时候吴国的国君还是王僚。伍子胥就是在这样一个时候到达了吴国。
他在市面上吹箫乞食的时候,有一个神相,就是看相看得非常准的一个人叫被离。被离听到箫声非常悲凉,就循着箫声找到伍子胥。他见到伍子胥的时候说:我这一辈子看过很多人很多人的相,从来没有见过长得像你这样子的人。他就问伍子胥是谁。伍子胥就把自己的经历跟被离说了一遍。
被离也是在朝中为官的一个大夫,那么这件事情就被吴王僚知道了。吴王僚就把伍子胥叫到宫里,跟伍子胥谈话。吴王僚非常欣赏伍子胥的才能,而且伍子胥在谈到父兄大仇的时候,眼中像要喷出火来一样,吴王僚对他非常的同情,就准备答应替伍子胥出兵报仇。
事情进展到这一步是很顺利的,但是公子光就不干了。他是老大诸樊的那个儿子,一直在想谋取王位。如果伍子胥过来辅佐吴王僚,吴王僚的羽翼就更丰厚了,他的能力和实力就更强大了,那么公子光要夺王位就更困难了。所以公子光就进来跟吴王僚讲“万乘之主,不为匹夫兴师”。怎么可以为伍子胥这样一个匹夫,动用这么大的国家的军队,死那么多的人为他来报仇呢?如果胜利了,伍子胥痛快了,我们国家会损失很大;如果失败,我们不是要亡国了吗?吴王僚一听觉得也有道理,就放弃了替伍子胥报仇的打算。
如果是换做你是伍子胥,那肯定心里很郁闷了。本来事情快要做成了,突然半中间插进了一个人把事情给搅黄了。但伍子胥没有郁闷,在《史记》的《伍子胥列传》中说,“伍胥(就是伍子胥了)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未可以说外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退而与太子建之子胜耕于野”。意思就是说,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是要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这个时候不能够跟他谈论国家以外的事情,因为他整个的心思全部专注在国家的内政上。所以伍子胥就把专诸介绍给了公子光,而他自己就辞去了朝中的官职,退到山里面去,和太子建的儿子公子胜种地。
从伍子胥的反应,我们可以看到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就是看人很准。当公子光把事情搅黄的时候,他就知道公子光并不是以国家的利益为重才不出兵,完全就是为了夺取王位。
第二点、伍子胥是深谋远虑的,他知道如果吴王僚一旦罢兵,你再怎么求,这件事情都不可能再发生了。唯一的可能就是帮助公子光杀掉吴王僚,帮助公子光当上吴王。这个时候,伍子胥等于对公子光有非常大的恩,或者立了非常大的功,那麽他才有可能去掌握吴国的国政,才有可能出兵。所以伍子胥是非常深谋远虑的。他不但没有恨公子光,反而把刺客专诸介绍给了公子光,帮助公子光去实现他杀王自立的愿望。
第三点、伍子胥韬光养晦,他辞去了官职之后,开始跟公子胜在一个叫阳山的地方种地,当时吴王僚赐给他一百亩的士地。种了多长时间呢?种了四年的地。伍子胥为了报仇,在那个地方种了四年的地。他交回了大夫的爵位去做一个农民,一边种地一边等待着报仇的时机。
我们说过,伍子胥如果要报仇需要做成三件事,第一件事是需要逃离楚国;第二件事,需要得到一个国家的国政;第三个事情是要对楚国作战,能够打胜。伍子胥在过昭关之后,已经逃离了楚国的追捕,第一件事情就做成了,而他现在是以一个吴国的农民的身份又是怎么样得到吴国的国政呢?请看下集《经文纬武》。谢谢。(待续)#
(《笑谈风云》是新唐人制作的视频版中国通史,目前已出版《东周列国》、《秦皇汉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两宋繁华》将于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点播节目视频和音频,请访问《笑谈风云》官方网站 https://xtfy.ntdtv.com )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8/12/10/n109018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