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为知己者死 众人国士之论
豫让在漆身为癞、吞炭为哑之后,变身一个乞丐。当时赵襄子正好是要修一座桥,豫让就扮做一个死人,躺在桥的下面。赵襄子在桥落成时去视察,走到桥边时,马突然间就停下来不往前走。赵襄子怎么赶,马都不走。赵襄子说,我听说“良骥不陷其主”,就是一匹好马是不会把主人带到危险的地方去的,附近一定是有危险,搜一下。
士兵说,桥下有一个死人。赵襄子说,新建的桥哪来什么死人?一定是豫让,给我抓起来。于是士兵就把豫让抓起来。当时豫让仰天长号,因为他觉得再也没有机会了,他都已经变成这个样子了,还不能完成刺杀的任务,将来还能再做什么?所以仰天长号。
赵襄子就很奇怪,说我问你一个问题:你并不是一开始出仕时就到智家做家臣,你曾经跟过范氏,又跟过中行氏。范氏和中行氏被灭时,你从来没有想过替他们报仇,为什么智伯瑶被灭时,你报仇的心就那样的迫切?豫让当时讲了一番话。这番话后来诸葛亮在《三国演义》中舌战群儒时还引用过,就是“众人国士之论”。
豫让说,我在范氏和中行氏家里做事时,他们“以众人待我”,就是他们把我当作普通人,所以我就以众人的心态来对待他们。你不拿我当回事儿,我也不拿你当回事儿。但是我在智家做事时,智伯瑶“以国士待我”,他认为我是一国中最优秀的人才,对我非常好。既然他以国士待我,我也要以国士的风范来报答他,所以我就一定要为他报仇。这就是豫让的“众人国士之论”。
赵襄子说我上一次释放你,已经是“曲法赦免”,就是按法律来讲应该杀掉你的,我已经法外开恩了,这一次抓住你,我是不能再放了你的。我问你,你有没有什么愿望,我可以帮你实现的?
豫让说你这样问我,就已经是对我额外的恩惠了。我有一个请求,我知道我不可能再杀掉你了,能不能请你把身上的衣服脱下来,让我朝衣服刺三剑,就当我为我的主人报仇,就当刺在你的身上。
赵襄子当时壮其言,就把自己的衣服脱下来,让从人拿着。豫让就对着那个衣服,咬牙切齿咒骂,然后跳起来刺一剑,再咒骂再跳起来刺一剑,一共刺了三次。每一次刺下去时,赵襄子都打一个寒噤。然后就把豫让杀掉了。杀掉之后,赵襄子提起被宝剑砍过的衣服,每个洞上都是有血迹的,这是豫让的精诚所感。这件事情在《东周列国志》上有记载,在《索隐‧战国策》上也有记载。
豫让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刺客。在司马迁给刺客做列传时,当时《史记‧刺客列传》一共是写了五个刺客,第三个刺客就是豫让,第二个刺客就是我们讲过的专诸。
(旁白:豫让以普通人无法想像的方式,漆身为癞,吞炭为哑,试图接近赵襄子并刺杀他,但两次都失败了。受到豫让的感动,第一次,赵襄子法外开恩放过了豫让,第二次把衣服脱下来让豫让刺了三剑。豫让的故事留下了“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的典故,以及“众人国士”之论。豫让的故事被收录在司马迁的《刺客列传》中。)
智家被灭之后,韩赵魏三家,就瓜分了智家的土地,这就是“三家分晋”。在公元前403年,三家得到了周天子的策命,正式跻身为诸侯。
司马光在谈到智家的失败时,曾经讲过一番话。他说在世界上的人,君主经常分辨不出来才能和德行之间的关系。司马光说在世界上有四种人,一种人是德才兼备的人,这样的人叫做圣人;还有一种人,他的德行很大,但是他的才能不足,这样的人被称为君子;还有一种人,他是才能跟德行都不行,这样的人被称为愚人;还有一种人,他的才能很大,但他的德行很差,这样的人就被称为小人。
治理国家,当然得到圣人跟君子那是最好的,因为他们的道德非常高尚,但是如果得不到圣人和君子,宁可找一个愚人,也不要找一个小人。为什么?因为愚人的能力很低,尽管他道德很差,可是他想做一件事情,因为能力差就做不成。就像一个刚出生的小狗,想要去咬人一样,人一挥手就可以把他制住。但是如果一个人,他的道德非常败坏,他的能力又很强,就像猛虎添了翅膀一样。那时候,就没有办法去制约他。
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使得国家灭亡的臣子,比如说伯嚭。伯噽并不是没有才华,他是一个非常懂得人物心理的人。他知道说什么话能够让吴王夫差高兴;他也知道怎么样能够去说服吴王,他的言辞非常的犀利;他对吴王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微妙,这样的人其实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只不过他把他的才华用在了错误的地方。
(旁白:在司马光看来,智伯瑶的失败就在于他是一个小人,他的能力很强,但道德很败坏。智家因此遭到了灭门的大祸,这就是智伯瑶的父亲在选择继承人时,以才华而不是德行为标准的结果。智伯瑶的失败,在于他的贪婪和骄横,一个家族就此灭亡。而周天子在三家分晋后,也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开启了战国时期的战祸。司马光认为,周天子的错误在于忽视了“礼”)。
司马光在谈到“礼”的问题时,举过一个例子。他说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曾经为周天子立下过很大的功劳。因为周天子和晋文公都属于姬姓,就是同姓,所以周天子管晋文公叫做叔叔。周天子问晋文公说,叔叔呀,你为周室立下这么大的功劳,需要什么样的赏赐?晋文公说我要求“隧葬”。
什么叫做隧葬?按照春秋时的礼节,诸侯死了之后是挖一个坑,直接把棺材放到坑里面去;而如果是周天子死了之后,是要做一个墓室和一个通到墓室里去的隧道,先要把棺材放到隧道的入口,然后经过隧道把棺材放入墓室,这个过程叫做隧葬。
也就是说晋文公希望在死了之后,能够享受天子的礼仪。周天子就回答他说:这是一件违礼的事。既然你请我同意,就是要尊重周礼,也尊重周天子的权威。可是你一方面尊重周礼,另外一方面要做一件越礼的事情。如果你想越礼,你还何必问我?晋国那么大的疆土,你想埋在哪就埋在哪,你想用什么仪式就什么仪式,为什么还要我的批准?晋文公听了这番话之后,到底也没有敢用隧葬的模式。
司马光在《资治通鉴》中就讲,“礼”实际上就起到了一个君臣之间定名分和约束的作用。还有一个人也曾经为国君立过很大的功劳,他跟国君说,我不希望你赏赐我任何的土地,或者财宝,我希望你能够赏给我一朵红缨。
红缨是什么?这是过去的贵族才可以使用的一个标志,它挂在马的脖子上表示社会地位,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当时孔子的意思是说,给这个人多少钱都可以,但是不可以给他这个红缨。因为什么?因为他是一个庶民,不能够使用贵族的礼仪。
司马光对“礼”是非常看重的。他甚至认为“礼”是维护社会安定的一个最基本条件,只要礼不坏,社会就可以这样发展下去。他甚至还有一个非常极端的说法。他说如果当时夏朝的君王,或者商朝的君王,能够守礼,夏朝与商朝就不会被推翻了。这种说法,其实我们现在看来是非常有局限性的。因为实际上周公订礼乐,并不是只想让人们遵守一定的规范,本质上是为了约束人们的行为,或者说是约束人们的道德。
大家知道,战国是有七雄的,秦、韩、赵、魏、燕、齐、楚。其中晋国被分了之后,出现了韩、赵、魏这三个新兴国家。很多人觉得秦国是一个非常强大的国家,因为秦最后统一了中原。三家分晋,其实是给秦国统一中原开创了条件。
因为我们看地图就会知道,秦国当时处在最西面,而它的东面紧挨着晋国。如果晋国不会分裂,秦国永远不可能战胜晋国,因为你相当于跟后来的韩、赵、魏联军作战,根本就没法打。而这三家瓜分晋国之后,每一家的实力等于都削弱了,给了秦国各个击破的机会。
但是在公元前403年时,秦国并不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当时最强大的国家是魏国,那么魏国是怎么变得强大起来,后来又是怎么衰弱的呢?请看下集《知人善任》。谢谢。(待续)#
(《笑谈风云》是新唐人制作的视频版中国通史,目前已出版《东周列国》、《秦皇汉武》和《隋唐盛世》三部。第四部《两宋繁华》将于2018年年底出品,第五部《大明王朝》2019年面世。点播节目视频和音频,请访问《笑谈风云》官方网站 https://xtfy.ntdtv.com )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www.epochtimes.com/gb/19/2/6/n110286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