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点选后右键单击 "另存新檔"
中国的家谱文化源远流长有三千年历史,素来人们称三大历史文献有:国史、地方志和家谱。 “夫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其义一也”。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历史,记录著家族中的先祖来源、世代繁衍、人口变迁、人物生卒、族人社会地位事迹等,所以构建一个家族内部秩序,家谱非常关键。 有了家谱人会知道自己的来源,自我在家族中的位置、以及家族人间的长幼尊卑等。失去了家谱,人便断掉了和家族的连接,也等于失掉了根系。家谱对人有“聚其骨肉以系其身心”的安顿作用。
中国文化里认为家族的安定是社会稳定的根本,所谓“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所以家族内部秩序的梳理,修订族谱就成了一个家族当中最重要的事情。 “立族之本,端在修谱。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国无史不立,族无谱不传。”
古时每个家族都会有一个厚厚的族谱,如今流传最长的,记载最详细就是孔氏家谱,它记载了孔氏家族从孔子诞生至今两千五百年,一代一代,这些族人的延续。
为了维持家族的秩序,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祠堂了,祠堂以家谱为基础而存在,主要是祭拜先祖,承传祖训、教导后世、处理家族事务的场所。祠堂也称为宗祠、祖庙、家庙、祠庙等,祠堂的形式起于周朝,兴于宋朝。
朱熹在《家礼》中写道:“君子将营宫室,先立祠堂于正寝之东。”而且“或有水盗,则先救祠堂,迁神主遗书,次及祭品,后及家财。”在古时,祠堂被认为是家族中最重要的财产。每一座祠堂背后也凝聚著族人世世代代的情感。 “家不可无祠,族不可无谱,无祠则无以奉先灵,无谱则无以昭世系。”那么祠堂具体会用来做什么呢?
首先、祠堂里供奉著家族的先祖,在重要的日子会进行祭祀,向家族人宣读“族谱”“族规”,希望后辈子孙不要忘记先祖遗训,勤勉持家光宗耀祖。
其次、家族里重要的事情也会在祠堂举行,如家族人的冠礼、婚礼、丧礼等,也会在祠堂进行邀亲人参与,如二零一九年台湾著名艺人林志玲的婚礼便在祠堂里举行,家族中重要的事情也会在祠堂商议,如修订族谱等。
再次、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有的家族规定:如果家族人之间或家庭中发生争执,要到祠堂中由家族中德高望重的长辈审问裁决,所以祠堂也起到了处理家族内部矛盾的作用。
古时宗祠是连接族人重要的纽带,外出谋生的人会带上一把祠堂的香灰或是家乡的故土,即便远隔千里万里,仍然认为故乡祠堂是根之所在,每当逢年过节会回到故乡祭拜先祖,祠堂让人的心有所归宿。
可是这些维持家族秩序的族谱,祠堂,在文化大革命的时候,很多都被烧毁或拆掉了,这样就让很多中国人,失去了家族归属感所带来的身心安顿,像是失去了根,漂泊在异国他乡身如浮萍,目前各地还有少部分祠堂在留存,但也遭到地方整治,把祠堂变成红色教育的讲堂。
荀子认为人安顿有三个根本:敬天地、敬先祖、敬君师。当人失去和天地、先祖的联系,身心又从何而安顿呢?关于中国传统还有哪些文化呢,我们下次和您接着分享。
新唐人 / 原文网址:https://www.ntdtv.com/gb/2020/11/06/a102980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