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极张三丰故事系列(2)
得道真人张三丰,仙风道骨,神功盖世,数百年来被后人景仰。而他的真实经历,远比武侠作品的虚构更加传奇和精彩。
《明史》说他是辽东人,而且生得高大魁梧,体形像龟、背部似鹤,大耳圆目,长长的胡须像剑戟一样。无论冬夏,张三丰只穿着一件道袍、一件蓑衣;饮食上,无论一升还是一斗,他都能一顿吃完,有时几天吃一顿,或者长达两三个月吃一顿;他还有过目不忘、日行千里两大本领。
这样的张三丰,就像是在人间的“活神仙”。但很少有人知道,他为了寻求真正的大道,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在正史、《三丰先生本传》等著作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一生的修炼经历。
南宋末年,张三丰出生在一户普通人家,五岁时患眼疾。一个自称张云庵的道人度他出家,并告诉他父母:这个孩子根基不凡,必须修行才能摆脱尘世苦难。于是,张三丰就在他主持的碧落宫里修道,半年后双目复明。他并不急于回家,而是坚持修行。期间,天资聪颖的他学习道经,过目成诵,并涉略儒、释典籍,通晓其中大义。十二岁时,道长送张三丰回家。
之后,张三丰侍奉双亲,科举入仕,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到了元朝,他被推举为秀才、担任县令,结识朝中大臣,前途无量。但七年的修道经历为他打下坚实的修炼基础,世俗的功名利禄只让他感到厌倦。张三丰曾说“古今名利总尘埃”,他向往的是超凡脱俗的清净与自在。
三十岁那年,张三丰的父母离世,守孝期满后,又有一位丘姓道人神秘到访,和他畅谈道法。这时的张三丰尘缘已断,了无牵挂。在谈话结束后,他毅然抛下妻儿、官职和所有家产,踏上寻仙求道之路。
于是,张三丰佩剑携琴,西上太行山、恒山,东转崂山、泰山,南游嵩山、王屋山,不辞辛劳,往来于名山古刹。经过三十多年的寻寻觅觅,张三丰以67岁(公元1314年)的高龄登上钟南山,遇到等待他许久的火龙真人。神秘的道人用四年时间,传授他修炼的真法和炼丹的秘诀。随后,他出山云游历练,直到1324年,又登上八百里武当山。
自玄武大帝修道飞升,武当山在历朝历代都出现过著名的修道之人,如周朝的尹喜、汉代的戴孟、魏晋的谢允、唐朝的吕洞宾、五代的陈抟、宋朝的胡道玄等。在这个充满灵性与修道氛围的大山中,张三丰面壁九年,在130岁时彻悟得道。
在山中,张三丰传播道法,带领弟子修缮战乱后的道观,为武当迎来前所未有的辉煌埋下伏笔。 他与武当山的名字,从此紧紧联系在一起。
张三丰为了修行,表现出非凡的勇气和毅力,数十年来清心寡欲,坚定如初,终于在明师的点化下,修成大道。 他的经历,也鼓舞着无数善良人士诚心向道,明朝道教因此而确立了以玄武大帝为主神、张三丰为祖师的道家修炼门派,出现从帝王到百姓普遍崇道的盛况。@#
(参考资料:《明史》《三丰先生本传》等)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18/2/12/n101362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