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见网提供多款免费翻墙软件,也提供免翻墙网址,为持续能看到真实信息,请記下明见网即时ip索取信箱:mingjianweb@gmail.com,並下载「无界浏览」与「自由门」「神州明见」等翻墙软件。 
 
孔夫子曾被匡人所困,性命攸关之际,夫子却说“天之未丧斯文也,匡人其如予何”,于是使子路弹剑而歌,夫子亦歌而和之,直至匡人解围而去。

后来孔夫子又于陈蔡之间为歹人困于荒郊之野,面对饥馑之苦与性命之忧,弟子们有的卧病不起,有的中心迷茫,夫子却从容自若,每日讲诵不断,弦歌不辍。

夫子之道大矣,虽然遭逢季世,却注定如那悠远的弦诵之声,延绵而不绝。

三百年后,在夫子的家乡鲁地,夫子的后人们为汉兵重重围困,一场兵祸迫在眉睫。

此时,汉王刘邦刚刚结束垓下的战事,消灭了昔日的宿敌西楚霸王项羽。然而在汉军上下大庆天下已定之时,北方却传来鲁城为项羽而坚守不降的消息。

向日,楚怀王封项羽为鲁公。虽然志在霸王之业的项羽并不满足于小小的鲁地,亦不屑于鲁公的封号,但传承夫子之教的鲁人们却恭敬守礼,以君臣之义事之。所以虽然前线屡屡传来楚军告急的消息,鲁人依然决定坚守城池至最后一刻。

刘邦听说鲁人不降,甚是意外。想来,楚军可谓熊罴劲旅、虎狼之师,如今死的死,降的降,连楚霸王这样的人物也都身首异处,而一个小小的鲁城,上无悍将,下无强兵,居然为项羽婴城固守,实在不自量力。

除了意外,刘邦更因对儒生与生俱来的厌憎而感到怒不可遏。刘邦出身市井,日日与屠狗之辈混迹一处,从来不喜儒术。有时来客戴儒冠,刘邦居然摘其儒冠,溲溺其冠以辱之。被后世称为汉初儒宗的叔孙通,初降刘邦时,也不得不变其儒服,换上楚制短衣。郦食其当初自荐于刘邦时,刘邦却说“吾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而今项氏已灭,天下唯刘氏之命是从,居然有一群鲁地的腐儒如此不识时务,敢犯兵锋。大怒之下,刘邦旋即引天下之兵奔袭北上,意欲屠城。

鲁城之上,守城的士卒远远望见远方尘烟大起,赤幡如焰,知是刘邦大军已至。而此时城中的学校还在授课,诸生们有的在米廪学礼,有的在东序习射,有的在瞽宗习乐。学校里,夫子之像高悬,先生们授课一丝不苟,诸生们似乎惟知前有先生,不知近有生死,惟知上有夫子,不知外有汉军。

不移时,汉军卷土而至,兵临城下,见鲁城城门紧闭,城上寥寥几个守城的兵士,不仅暗笑鲁人螳臂当车实在不胜其愚。至于樊哙、曹参、灌婴、周勃等一干悍将早已不耐烦,只待刘邦一声令下就要架梯而上,先登屠城。

正在此时,人们却忽然听到一个声音,铿然如玉磬,韵然如鸣泉。此季正值隆冬,长风猎猎,寒气凝空。那声音夹杂在风中,忽远忽近,似有若无。刘邦凝神听了一阵,终于辨别出来,回荡在汉军头上的竟是书声之朗朗,弦歌之悠扬。

本欲下令屠城的刘邦不知为何,竟莫名地锐气顿挫。刘邦自起兵以来,三年破秦,四年灭楚,终于马上取天下。他实在未曾想到这世上还有兵锋无法进犯一步的地方。而这种地方,无需金城与汤池之固,无需勇将与强兵之守,全然就在方寸之间——夫唯心无外物,则穷通得丧不能动之,死生祸福不能易之。此情此景,令一向慢而无礼的刘邦也为之肃然,乃知鲁国欲为主死节,真持义守礼之国,如果不是两军对阵,确切地说,是一军围城,刘邦似乎并不介意驻马于这弦歌声中,让杀气稍稍退去,让征尘稍稍沉淀。

正如当日孔夫子解匡人之围,脱陈蔡之厄,夫子的后人们,这些鲁地诸生,用不绝的弦诵之声使汉军们改变了主意。汉王刘邦没有下达屠城的命令,而是令人持项羽之头,以示鲁人父老,使知项氏已灭,天下归汉,又表示将以鲁公之礼葬项羽于谷城,并亲自为其发丧。于是鲁人知天意至此,方才开城出降。

之后,刘邦不仅礼葬项羽,对于项氏之族亦不加诛戮,又封项伯等人为列侯,赐姓刘氏。这其中自然颇有想借此感化鲁人的原因,然而,也未尝不是出于对夫子之教的敬畏。的确,虽然刘邦帐中亦有儒学之士,而对于儒士们所尊奉的夫子之教,刘邦却是第一次见识了何谓圣人之遗化。

刘邦走后,鲁地恢复了平静。米廪的诸生每日学礼,东序的诸生每日习射,瞽宗的诸生每日习乐,如此过了大半年。一日,博士叔孙通来到鲁地,要征召最有名望的大儒。原来刘邦自鲁地而返,不久即登基称帝。然而刘邦终究起自布衣,不识礼义,而与他一同起兵的一干悍将也大抵是莽人武夫,经常在宫中宴饮之时,大醉失礼,更有因争功不下,拔剑击柱,高声妄呼,令刘邦烦不胜烦。

这一切都被叔孙通看在眼里。叔孙通是鲁地之人,颇习儒术,又曾做过秦博士,熟知秦仪。于是叔孙通向刘邦进言,愿去鲁地征请诸生,采诸古礼与秦仪制定一部朝仪典章,使群臣习之,以为约束与节制。

叔孙通的到来,在鲁地的儒生中引起了一场争论。有人觉得,这是一个光大夫子之教的机会,自当尽力而为,于是有三十多人愿从叔孙通而往。但也有人认为叔孙通此举多不合古制,特别是鲁地颇有声望的两位儒士竟因此不肯应征。

也许鲁地二生之所为在时人眼中的确有些迂腐,叔孙通更是斥之不知时变。然而,刘邦有言在先,要拣选古礼之简而易知,近而易行者以为朝仪,并非是复原三代之古礼、先王之成法。而鲁之二生不肯曲学阿世以趋一时之用,这大概就是颜回所说的“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然而“不容然后见君子!”——宁可不能见容亦不屑于委曲求全,这难道不是卫道者的境界与气节吗?

最后叔孙通带着三十多个鲁地儒生回到京畿之地。他们经过一番考证、采选,又习之月余,终于制定出一套汉朝的朝仪典章。古人云:“礼之为物大矣”,用之于身则动静有法而百行备焉,用之于家则内外有别而九族睦焉,用之于乡则长幼有伦而俗化美焉,用之于国则君臣有序而政治成焉,用之于天下则诸侯顺服而纲纪正焉。故而叔孙通所复者虽然只是礼之皮毛与末节,竟足以令汉之君臣肃然于圣教之威德。

汉七年岁首,长乐宫成,诸侯群臣将举行盛大朝会于宫中。

平明时分,有谒者治礼,引导群臣趋步入廷,而廷中早已车骑陈列,步卒威武,旗帜鲜明。殿前陛阶之上,有卫士数百,殿下则有列侯诸将军士,依次在西,东向而立;又有文官丞相以下,依次在东,西向而立。朝会按周礼九仪依次设置胪传。之后,皇帝辇出房,于是百官执戟传警,诸侯王以下至吏六百石者依次奉贺。如此场面,令诸侯振恐,公卿肃敬。礼毕之后,又设法酒。而进酒也要守礼,殿上有御史执法,凡有不合礼仪者,则立刻引去。于是虽然竟朝置酒,却无人大哗妄呼而至失礼。刘邦不禁感叹“吾今日才知皇帝之贵”。

虽然叔孙通的复礼,其一未以周书孔策为标准,其二只恢复礼之末端,而未复礼之大义,所以颇为后世儒者所指摘,然而毕竟使凤之一羽麟之一角得陈于皇庭之上,而儒教终于夫子没世三百年后,拨云见日,渐渐复兴。

光阴荏苒,自叔孙通离开鲁地后,不觉又是二十余年。这二十余年间,汉庭发生了一系列重大政治变故,而鲁城中,却依旧每日弦诵不绝,井然如常,夫子的后人们因传承了先圣之遗化而如幽兰之生,卓然独立于每一段乱世或治世。

这一日,鲁地平静的气氛中多了一份曦然如初日的朝气。原来,当朝天子汉文帝下诏,要征召伏生入朝讲授《尚书》。说起伏生,这是一位远近闻名的耆德大儒,当年曾做过秦博士,后来《尚书》成为禁书,伏生冒死把一卷《尚书》藏于壁中。直到汉朝之兴,伏生才破壁取书,结果只得二十九篇,却遗失了数十篇。此时的伏生已是一位九十多岁的老人,不可能再去朝中讲学,于是汉文帝委派自己十分信任的晁错前来伏生处受教。伏生除了将《尚书》残卷转抄并逐篇讲解,又以隶书将自己所能记忆的篇目写了下来。

自然,在那段兵荒马乱的岁月里,如伏生这样冒死守护夫子之教的鲁人还有很多。其实就在伏生讲授《尚书》之时,在孔夫子家庙的一段墙壁中,就静静地宝藏着不知为何人所藏的另一部以先秦古文写下的《尚书》——这真是天之不丧斯文也,朝代可以更迭,人事可以代谢,不灭不朽的是代代相传的文明。

经过这些夫子传人的努力,《六艺》之学终于从几成绝学的危局中化险为夷,而鲁地之外,讲学求学之风亦因之一振,出现了一批当世闻名的鸿儒。譬如讲《易》者,有淄川田生;讲《书》者,有济南伏生;讲《诗》者,有鲁之申培公、齐之辕固生、燕之韩太傅;讲《礼》者,有鲁之高堂生;讲《春秋》者,有齐之胡毋生、赵之董仲舒。

然而文帝本好刑名之言,景帝时,窦太后又喜黄老之术,所以《六艺》之学虽然有所恢复,仍然未得大振。直至汉武大帝横空出世,独尊儒术,推行王道,夫子之教得以大放光华,武帝又广招四方文学之士,于是庙堂之上乃有深衣博带之鸿儒,四方之地则有耆年大德之尊宿,鲁城之上飘出的讲诵弦歌之声终于琅琅然闻于天下,传之千古。

赞曰:
天之不丧斯文也,又闻弦歌。
衣冠俯仰千载兮,与之相和。
大道与世难容兮,方见君子。
圣人遗化不朽兮,山之峨峨。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15/8/18/n4506363.htm

为甚么要救度众生

save

为什么会有人类

human

退出中共党、团、队人数

3tui
437,049,687

破网与禁书下载

freegate

免费下载自由门
专业版8.00  zip  exe
安卓版5.0  apk

wugate

免费下载无界浏览
电脑版2132  zip  exe
安卓版无界一点通  apk

爱博电视

免费下载爱博电视
PC版(180318)  exe
手机版(2.1.13)  apk

神州明见

免费下载神州明见
手机版 V6.9  apk
电视机顶盒版 V6.9  apk
神州明见網頁版 V2.0  下载  开启
二维码小助手 V3.0  下载

网必通

免费下载网必通
手机版apk   zip
 

神韵全球巡回演出预告

shenyun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