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55年,一场强烈地震大面积摧毁了佩纳宫原址上的修道院。自此,修道院遗址便一直处于荒废状态,直到国王斐迪南二世(King Ferdinand II)开始建构他的宫殿愿景。

佩纳宫由葡萄牙王后玛丽亚二世(Queen Mary II)和丈夫斐迪南二世(Ferdinand II)国王所建,显示了这位来自奥地利的王子对于扶植葡萄牙在地艺术发展的投入。(Luis Duarte/PSML提供)
佩纳宫兴建于1839至1854年,在斐迪南二世的指示下,将位址选在海崖圣母小礼拜堂(sacred chapel Our Lady of Penha)和后来的热罗尼莫斯修道院(Hieronymite monastery)的地基之上。德国建筑师威廉‧路德维希‧冯‧埃施韦格(Baron Wilhelm Ludwig von Schewge)精心创造了这座融合新罗马风格、新哥徳、复兴式(Neo-Manueline)、印度哥德式以及新摩尔式(Neo-Moorish styles)风格的宫殿建筑。在斐迪南国王和玛丽亚二世王后(Queen Maria II)的积极参与下,这位游历丰富的建筑师为佩纳宫塑造出充满生气又兼容并蓄的风格。
在城堡内外随处可见国王斐迪南二世的独特品味,融合了神话与各式艺术风格,并带有一丝梦幻感。斐迪南二世是一名狂热的艺术家,他高度混和折衷的风格在宫殿中随处可见,处处显示了这位来自奥地利的王子对于扶植葡萄牙在地艺术发展的投入。

在宫殿的周围随处可见国王斐迪南二世独特品味的结晶,融合了神话与各式艺术风格,并带有一丝梦幻感。这位国王是一名狂热的艺术家,他高度混和折衷的风格在宫殿中随处可见。(Gilles Messian/CC BY-SA 2.0)
城堡的外观保留了许多修道院原本的元素。从远处观望,女王露台(Queen’s Terrace)和醒目的红色钟楼与其它处鲜艳的黄色、紫色和粉红色部分形成明显的对比。在节庆期间,佩纳宫则会十分应景地加上各式寓言故事雕刻、宗教人物形象,以及色彩缤纷的葡萄牙磁砖。
不仅城堡的外部,佩纳宫的内部空间也同样延续着外观的华丽与独特的风格。

佩纳宫的大厅(Great Hall)和内部房间延续着外观的华丽与独特的风格。(Angelo Hornak/PSML提供)
佩纳宫王室餐厅(royal dining room)的前身是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僧侣的食堂。大餐桌和其它装饰物是于1866年委托里斯本艺术家卡萨‧加斯帕(Casa Gaspar)制作的。

佩纳宫王室餐厅(royal dining room)的前身是热罗尼莫斯修道院僧侣的食堂。大餐桌和其它装饰物是于1866年委托里斯本艺术家卡萨‧加斯帕(Casa Gaspar)制作的。(Deigo Delso/CC BY-SA 4.0)
佩纳宫的礼拜堂原为修道院的一部分,于1840年并入后来的宫殿内。相传宫殿中的礼拜堂是在圣母玛利亚显圣之后为了纪念而建造的。礼拜堂内有着文艺复兴时期法国雕刻家兼建筑师尼古劳‧钱特琳(Nicolau Chantereine)制作的雪花石膏祭坛屏风,斐迪南二世特地将其重置于此。

佩纳宫的礼拜堂原为修道院的一部分,于1840年并入后来的宫殿内。在此可见文艺复兴时期法国雕刻家兼建筑师尼古劳‧钱特琳(Nicolau Chantereine)制作的雪花石膏祭坛屏风,斐迪南二世将其重置于此。(EMIGUS/PSML提供)
公园(Parque da Pena)有着迷宫般的小径和道路,连接佩纳宫和由众多小湖泊、喷泉、观景台(belvedere,用于观赏风景的建筑结构)、各式景点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柱庙等组成的世外桃源。

公园(Parque da Pena)有着迷宫般的小径和道路,连接佩纳宫和由众多小湖泊、喷泉、观景台(belvedere,用于观赏风景的建筑结构)、各式景点如新古典主义风格的柱庙等组成的世外桃源。(EMIGUS/PSML提供)
其中,湖之谷(Valley of Lakes)便是斐迪南国王浪漫构想的具体实现。国王在此种植了来自各大洲的植物。

在城堡周围的公园里,湖之谷(Valley of Lakes)实现了斐迪南国王的浪漫构想。国王在此种植了来自各大洲的植物。(Luis Duarte/PSML提供)
在王后玛丽亚二世去世后,国王斐迪南二世再娶了埃德拉女爵(Countess of Edla)埃莉斯‧亨斯勒(Elise Hensler),并于1864年至1869年间为其建造这座小木屋。木屋四周有着浪漫的花园,在蜿蜒的小径中,随处可见各式奇花异草。

在王后玛丽亚二世去世后,国王斐迪南二世再娶了埃德拉女爵埃莉斯‧亨斯勒(Elise Hensler),并于1864年至1869年间为其建造这座小木屋。木屋四周有着浪漫的花园,在蜿蜒的小径中,随处可见各式奇花异草。(Luis Duarte/PSML提供)
佩纳宫精美的工法、田园般的地景,以及宫殿提供的视野,为访客创造了一种梦幻般的体验。

做工的精细程度、田园般的地景,以及宫殿提供的视野,为访客创造了一种梦幻般的体验。(Gilles Messian/CC BY-SA 2.0)
作者简介:
菲利普‧巴特勒是出版商、编辑、作家和分析师,也是数位媒体、社交媒体到旅游技术(travel technology)等领域的专家。他为《大纪元时报》、《赫芬顿邮报》、《每日旅游新闻》、“HospitalityNet”和其它许多机构撰写文章。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11/17/n133815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