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中“三绝”这个词语深具品味,具体指什么呢?有什么出色的表现与重要意义呢?本文从唐代“郑虔三绝”探起源,再看一幅宋代“书诗画三绝”的艺术作品《腊梅山禽》,从中品味“三绝”的构成,试着探触“文人画”这个中国特有艺术品牌的特色精神。
郑虔三绝
郑虔(字趋庭,公元691—759年)是唐代的书诗画名家,杜甫、李白的好友。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称誉郑虔为“高士”,他的人生经历饥穷坎坷,以柿子叶学书而成名。
据《新唐书》记载,郑虔不得志的时候,生活贫困时常挨饿,但他不忘发愤读书、学诗写字。可是家中穷得买纸都成问题,怎么书写?怎么记笔记,怎么作诗歌呢?在偶然中,他知道附近慈恩寺贮存有好几间房间的柿叶,就每天去取柿叶写书法,不知不觉间几年过去了,竟然把柿叶都写遍了,他的诗书画的功力也随着猛力增长。郑虔和王维是同时代的人,根据《封氏闻见记》记载,郑虔工书画,又工诗,故有“三绝”之誉。当时劝善坊吏部尚书王方庆的宅府山水院中有郑虔画的山水画迹,为时人所重,名声追王维。
郑虔《峻岭溪桥图》。图左侧为乾隆皇帝题字。(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
郑虔曾把自己的诗画作成一册,进献玄宗皇上。唐玄宗看过之后非常喜欢,就在他诗画卷尾亲自以御笔题赞:“郑虔三绝”。唐玄宗爱其才,特辟国学广文馆,聘郑虔为广文馆博士。郑虔是史上广文博士第一人,所以后代也敬称他郑广文。郑虔的柿叶学书成了勤苦习字的典故,而“郑虔三绝”一语,则成了赞赏在一幅作品中书诗画同呈、同臻佳境的起源。到了宋代以后,“三绝”更成了中国艺术中“文人画”这种特有文化品牌的表现形式。
(“文人画”的概念是明代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提出的,他称为“文人之画”。这是中国绘画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表现,一个特殊的文化“品牌”——代表优雅的文人品味和不随俗的精神,透过逸笔以书诗画聊写胸臆,聊以自娱的展现。)
宋徽宗的“三绝”之作
北宋皇帝宋徽宗赵佶(1082—1135年)的艺术天赋很高,十余岁时书画作品就已名闻遐迩,为世人所称道。他的书画独创一格,别开生面,绘画作品中表现了书诗画三绝的妙境。
徽宗的绘画特长于花鸟,重视写生,观察、刻画入微,并且善于体物缘情,状物抒情,花鸟在他笔下栩栩如生,精彩传神,有特殊的情味。例如《腊梅山禽》这幅画展现的物我交融的情境,臻于绝妙之境。
宋徽宗的书法字体称为“瘦金体”,他自号“瘦金书”,也有“鹤体”的雅称。他这种书风源自唐代褚遂良(596—658年)、薛稷(649—713年)、薛曜(活动于684—704年),他从中融炼瘦劲的风格自创出绝门的笔法造境。瘦金体书法特征是笔画瘦而挺劲,基本笔画架构在转折处不仅将藏锋、露锋、运转、提顿等痕迹极度强化,并痕迹凿凿保留下来。一字基本上以中宫收聚,四方放射,锋芒外露色彩显明。“瘦金体”字的结体虽是楷法,而整体运笔,大都直来直往,飘忽快捷,铁钩般的线条似行如草。天下一人“瘦金书”别无二家。
宋徽宗在自己的画上题写自己的诗作款识,诗情画意兼具,也是他体物缘情,状物抒情的延伸表现。这种书诗画三绝的艺术形式,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我们实地来欣赏宋徽宗的一幅花鸟写生作品《腊梅山禽》(本幅尺寸:83.3×53.3公分)。
画中物:蜡梅、白头翁,山矾花和胡蜂。
款识:“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宣和殿御制,并书。(下有御押:天下一人)。
宋徽宗《蜡梅山禽图》展现书诗画“三绝”艺境,通向文人画的境界。(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
《腊梅山禽》画境:
冬天里,瘦劲的蜡梅树枝上绽放了腊梅数点,枝上有二只白头翁栖息,安闲相依,共享飘散四方的轻柔梅花香。梅枝间有胡蜂飞绕,梅树下有二株山矾欣欣向荣展放花颜。
整幅画构图疏淡简洁,可喜的冬日,清疏的气氛,随着蜡梅树干S型伸现的韵律溢出画外,蜡梅树的枝干细瘦秀气,然而梅干上粗糙的疖子,个性斑斑,丝毫不苟,分明展现着顽强劲力。枝头上的两只相依偎的白头翁是本画的主角儿,鸟儿安闲的神态,细染的羽毛,鸟眼点睛,在在传神灵动。
在画中间,巧妙留白,就在梅干右曲的左侧和白头翁栖息的枝下,交错出书写的空间,画家就在空白处的左侧,以自家风格鲜明的“瘦金书”书写款识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此诗稳定平衡了画面,且在造形、风格和内容上密切呼应了本幅书画的精神。
宋徽宗《蜡梅山禽图》中梅树枝上的一对白头翁。(台湾故宫博物院提供)
《腊梅山禽》体物缘情的意境
梅枝上那一对相亲相依的白头鸟儿,明喻白头相待老的坚贞的爱情承诺,表象宛似画家的心声代言,其实是画家心声的对衬。款识诗境分主客和内外两层的时空,“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是画中外在时空的来客,那么主体是谁呢?是画的内在书画家本身,透过山禽白头翁,投射自己内在的心声:“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
“丹青”是绘画颜料中的丹砂和青雘(拼音:huò,注音:ㄏㄨㄛˋ),这是两种持久不易褪色的颜料,因而被借喻为始终不渝的象征。其实,丹青本身就是绘画的代名词。如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诗句“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就是指绘画让人忘老。
画的款识诗:“山禽矜逸态,梅粉弄轻柔。已有丹青约,千秋指白头。”诗名为《香梅山白头》。此诗同一般的绝句一样,先描写外景再抒写内在情感,先从外在冬阳照拂下的山禽清秀的逸态说起,接着添加轻柔柔的梅花香感触,转而由外景移入内心世界,含蓄又热情地剖开“已有丹青约”的心意,最终以美好的愿景“千秋指白头”作结,从而诗与画无缝地紧紧绾结在一道。
本诗在内外互映的时空,展现虚实并济的意境。作者透过矜、弄这不俗的动词,绾结山禽、逸态、梅粉等美好的形象,又以丹青约、千秋白头,一层又一层涂上分量千钧的心意,坚定完成了诗人的志向宣誓。宋徽宗的“丹青约”表达他爱好绘画的坚定心意胜过一切,直至千秋万代始终不渝。画中的山禽白头翁又称“白头”,借指夫妻互相敬爱共一生的意思,也是宋徽宗表明一生投身丹青世界之志向的借喻。
书写本诗的瘦金体之书,字体修长笔笔挺拔带个性、笔锋劲瘦如铁钩细丝,书体本身就呈现一种坚韧之志不可移的气象。和上述的款识诗,不论风格与内涵展现完好相融的加乘效果。
小结
从整体来观赏这幅作品,真是一件书诗画“三绝”的作品。书诗画三者的互动十分密切,不论是在造形和风格,以及内容特色上都紧密相互呼应,展现一种融合之调性。绘画和书法的精炼瘦劲风格,明洁优雅的造形和清逸疏淡的氛围烘托出这件作品的美学特色。
从北宋以后,结合书诗画三艺于一体的美学概念,便主导着中国文人画的形式,不过主要是表现在山水画的世界,少数兼及花鸟。宋徽宗的《腊梅山禽》是走在前头的作品之一。宋徽宗虽然生在帝王之家,贵为帝王之身,和士人身处不同世界,但是他的爱好是与生俱来的,他的品味和精神世界何尝离开文人的圈子呢!(不妨放一放政治上的成败是非,单纯从丹青品赏他的艺术世界。)
其它参考资料:
陈葆真:《中国画中图像与文字的表现模式》,在颜娟英主编:中央研究院丛书《中国史新论 美术考古分册》,联经出版,2010年。
吕昇阳:《文人画的重要观念探析》,南台人文社会学报 第十六期,2016年11月。
大纪元 / 原文网址:https://www.epochtimes.com/gb/21/10/12/n13298556.htm